推动金融更好支持民营企业

推动金融更好支持民营企业

【新时代民营经济和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稳定就业的重要平台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此,需在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推动我国民营经济更好发展。

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有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方面的难题。长期以来,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着有限的资本存量与超额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过去习惯于支持国有企业和传统行业,导致优惠的金融资源过度集中,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现有的金融产品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需要,造成资金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问题突出。从短期看,一些金融政策有助于缓解当下民营企业的流动性紧张问题,但从长远计,还是要用好市场机制,通过优化结构、创新产品等方式,引导资金流入符合国家产业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投入产出效率较高的民营经济领域。

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有助于提升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内生动能。现代金融的重要功能是通过风险分散、转移资产流动性进行金融资源配置。从实践看,部分金融机构在服务民营企业时存在畏难情绪,这既源于风险控制的考量,也源于金融机构缺少市场化的定价能力和风险分担机制。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市场化的风险定价体系和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是实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因此,加大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关键是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和拓宽风险分散渠道,促进金融机构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

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有助于防控出现新的金融风险。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关键,在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其针对性、有效性,一些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短视行为和过激行为很可能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对此,我国金融业需坚持在遵循金融规律的基础上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效防范出现新的金融风险。

构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着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正向考核和激励,引入竞争中性评价体系,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的金融环境。

一是遵循规律,落实好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金融机构要善于综合运用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金融规律,补齐在金融政策、金融供给和金融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稳定的竞争环境,同时也为民营企业家构筑发展的信心,使他们有合理的市场预期。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定位,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着重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继续鼓励国有大中型金融机构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发挥市场机制在民营企业纾困中的作用,金融机构可自主根据企业经营情况,选择继续支持、参与重组或合理退出等措施;金融机构应注重长效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建设,短期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资金成本和投放规模上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倾斜力度,矫正前期的差别化信贷政策,但从长期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还应着重考量风险溢价和商业可持续性。

二是完善市场化的风险定价机制,引入竞争中性评价体系。金融机构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的客户准入体系建设,强调择优竞客、效率激励,不能将民营企业排斥在服务的大门之外;金融机构应引入竞争中性的效果评价体系,从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控制能力、技术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情况来科学合理地评价客户,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应逐步构建和完善市场化的风险定价机制,强调资金占用对价与风险匹配、风险与收益平衡,综合考虑资金成本、业务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企业利润等因素。

三是构建科技化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防控金融风险的能力。信息不对称、不充分,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构建科技化的现代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是推动建立竞争中性的金融配置体系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机构收集、分析各类信息的能力,对那些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企业信誉好、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并基于企业信用评级、资产规模、担保条件等建立相应的风控标准和定价模型,构建公平竞争的法律体系、监管制度等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机构要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金融机构也应抓紧构建“敢贷”“愿贷”“能贷”的内部激励传导机制,提高一线金融工作人员服务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地方政府需牵头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抓紧构建基于税务、水电费、司法、物流等信息的大数据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更完善的信息渠道,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提高防控金融风险的能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邱兆祥 刘永元)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推动金融更好支持民营企业

2019-09-11 12:14:45 来源:

【新时代民营经济和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稳定就业的重要平台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此,需在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推动我国民营经济更好发展。

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有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方面的难题。长期以来,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着有限的资本存量与超额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过去习惯于支持国有企业和传统行业,导致优惠的金融资源过度集中,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现有的金融产品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需要,造成资金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问题突出。从短期看,一些金融政策有助于缓解当下民营企业的流动性紧张问题,但从长远计,还是要用好市场机制,通过优化结构、创新产品等方式,引导资金流入符合国家产业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投入产出效率较高的民营经济领域。

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有助于提升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内生动能。现代金融的重要功能是通过风险分散、转移资产流动性进行金融资源配置。从实践看,部分金融机构在服务民营企业时存在畏难情绪,这既源于风险控制的考量,也源于金融机构缺少市场化的定价能力和风险分担机制。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市场化的风险定价体系和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是实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因此,加大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关键是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和拓宽风险分散渠道,促进金融机构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

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有助于防控出现新的金融风险。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关键,在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其针对性、有效性,一些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短视行为和过激行为很可能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对此,我国金融业需坚持在遵循金融规律的基础上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效防范出现新的金融风险。

构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着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正向考核和激励,引入竞争中性评价体系,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的金融环境。

一是遵循规律,落实好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金融机构要善于综合运用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金融规律,补齐在金融政策、金融供给和金融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稳定的竞争环境,同时也为民营企业家构筑发展的信心,使他们有合理的市场预期。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定位,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着重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继续鼓励国有大中型金融机构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发挥市场机制在民营企业纾困中的作用,金融机构可自主根据企业经营情况,选择继续支持、参与重组或合理退出等措施;金融机构应注重长效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建设,短期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资金成本和投放规模上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倾斜力度,矫正前期的差别化信贷政策,但从长期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还应着重考量风险溢价和商业可持续性。

二是完善市场化的风险定价机制,引入竞争中性评价体系。金融机构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的客户准入体系建设,强调择优竞客、效率激励,不能将民营企业排斥在服务的大门之外;金融机构应引入竞争中性的效果评价体系,从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控制能力、技术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情况来科学合理地评价客户,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应逐步构建和完善市场化的风险定价机制,强调资金占用对价与风险匹配、风险与收益平衡,综合考虑资金成本、业务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企业利润等因素。

三是构建科技化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防控金融风险的能力。信息不对称、不充分,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构建科技化的现代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是推动建立竞争中性的金融配置体系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机构收集、分析各类信息的能力,对那些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企业信誉好、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并基于企业信用评级、资产规模、担保条件等建立相应的风控标准和定价模型,构建公平竞争的法律体系、监管制度等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机构要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金融机构也应抓紧构建“敢贷”“愿贷”“能贷”的内部激励传导机制,提高一线金融工作人员服务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地方政府需牵头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抓紧构建基于税务、水电费、司法、物流等信息的大数据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更完善的信息渠道,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提高防控金融风险的能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邱兆祥 刘永元)

[责任编辑: 陈霞]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