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三个维度看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思享家】三个维度看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9-12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德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当前,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继续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这是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所在。它源于昨天的培土夯基,源于今天的开拓进取,也源于明天的光明前景。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上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1978年则增加到3679亿元。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近三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80万和90万亿元大关,2018年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正大踏步迈向全面小康。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至2018年,年均贡献率提升至28.1%,居世界第1位,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大地充实了我们的家底。今天的中国,举足轻重,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样厚实的家底,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的基础,足以抵御任何大风大浪的冲击,且行稳致远。

  从现实维度看,中国经济在风险挑战中稳中求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经济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风险挑战。当前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受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尽管当下经济运行的某些指标出现增速回落,但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经济实现6.3%的增速。在当前全球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的情形下,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名列前茅的。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速度是一方面,而质量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特别是,增速换挡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稳”的基础上,中国经济“进”的趋势明显,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新动能快速成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在积累在增多。

  今年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7%和9.0%,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和3.0个百分点。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相关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5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2.5%、12.0%和12.3%,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2.4、1.9和2.2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进程中,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快速集聚、茁壮成长。数据表明,2018年全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45369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6.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12.2%,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崭新活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从未来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向好大势锐不可当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拥有系统性的、配套完整的生产链和供应链,产业部门齐全,基础设施良好,这是其他国家短期内所难比拟的;中国拥有近14亿的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巨大的消费潜力;中国拥有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加速壮大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等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后发优势依然明显。尤其重要的是,中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体制优势,人民拥有勤劳的美德,能够汇聚起磅礴伟力、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把握长期大势,办好自己的事是关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历史中铸造辉煌,在现实中开拓进取,在未来中拥抱光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大势是任何外在因素都阻挡不了的。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正扬帆远航,必将驶向光明灿烂的远方。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思享家】三个维度看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2019-09-12 16:15:06 来源: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德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当前,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继续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这是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所在。它源于昨天的培土夯基,源于今天的开拓进取,也源于明天的光明前景。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上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1978年则增加到3679亿元。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近三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80万和90万亿元大关,2018年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正大踏步迈向全面小康。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至2018年,年均贡献率提升至28.1%,居世界第1位,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大地充实了我们的家底。今天的中国,举足轻重,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样厚实的家底,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的基础,足以抵御任何大风大浪的冲击,且行稳致远。

  从现实维度看,中国经济在风险挑战中稳中求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经济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风险挑战。当前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受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尽管当下经济运行的某些指标出现增速回落,但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经济实现6.3%的增速。在当前全球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的情形下,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名列前茅的。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速度是一方面,而质量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特别是,增速换挡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稳”的基础上,中国经济“进”的趋势明显,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新动能快速成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在积累在增多。

  今年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7%和9.0%,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和3.0个百分点。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相关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5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2.5%、12.0%和12.3%,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2.4、1.9和2.2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进程中,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快速集聚、茁壮成长。数据表明,2018年全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45369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6.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12.2%,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崭新活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从未来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向好大势锐不可当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拥有系统性的、配套完整的生产链和供应链,产业部门齐全,基础设施良好,这是其他国家短期内所难比拟的;中国拥有近14亿的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巨大的消费潜力;中国拥有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加速壮大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等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后发优势依然明显。尤其重要的是,中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体制优势,人民拥有勤劳的美德,能够汇聚起磅礴伟力、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把握长期大势,办好自己的事是关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历史中铸造辉煌,在现实中开拓进取,在未来中拥抱光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大势是任何外在因素都阻挡不了的。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正扬帆远航,必将驶向光明灿烂的远方。

[责任编辑: 苏桢淇]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