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外放老伯:公共场所不是你放纵的借口

高铁外放老伯:公共场所不是你放纵的借口

来源:红网2019-10-15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10日,叶璇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视频,内容大致为:深夜时分,一个老伯在列车上大声外放视频并且不听他人劝阻,还口出狂言对叶璇进行攻击。13日,该老伯表示了有关此事的“歉意”。(10月13日《新京报》)

老伯张先生道歉的态度引起了更多人的不满。其推脱的言辞让大家感觉他更像是迫于舆论压力,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勉强承认了“错误”,更大的问题在于被拍上网而不是公共场所将视频声音外放。

近些年,破坏公共秩序和安静环境的现象越来越多:或是在高铁飞机上外放视频声音;或是在图书馆电影院高声讲话;抑或在公共场合吸烟……明明有人员监管,有大众监督,有法律规定,有道德制约,可是这些招人烦讨人厌的行为为什么没有在大家的声讨中消失呢?

细细探究其原因,我们或许能在新京报录制的音频中窥见一丝端倪:张先生认为“火车上就是大家的(公共空间)”并且还不断强调“为什么不说他们只说我呢?”“这一列车人都在看手机”。似乎,不少人在公共场合说笑和娱乐都更加“高调”,不会去顾及别人的感受,更甚者,就像老伯张先生一样,油盐不进不听劝阻,以“这是我的权利”“他们也这样”来拒绝别人的提醒和谴责。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为什么损害公共利益的人可以这么理直气壮呢?看似义正词严的维权,本质上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谬论呢?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公众场合确实是属于公众的资源。就像张先生说的那样——火车是大家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索取,公共场所更需要大家一起守护。可总是会有一些人,抱着这样一种态度:公家的东西,不用白不用,我不仅要用,我还要浪费得开心。在占有公众空间享受公众利益时,我们付出相应的成本了吗?

请谨记,与利益密切相关的是义务,不要以权利为借口逃避自己应该做到的事,否则必会损害到自己。视公共空间他人的利益于不顾,可是公共场所不是任何人放纵的借口。若是只顾着用“公共”做自己的挡箭牌,逃避责任让自己舒坦的话,造成的所有恶果,最后都要由自己吞下。相信此事中的张先生,也会深有体会。

其次,在一种生人的社交环境中,我们总是倾向于降低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以环境中的最低道德标准来定义自己的行为。大家都互不相识,下了这辆车,出了这个门,大家的生活就再也不会相交,这就给了公共环境中的人一种相对宽松的道德制约氛围。

其实,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是大家的互不相熟使当事人自身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张先生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因为大家都这样。哪怕这个都,仅仅只有一人。这才是可怕之处:做错的人,不认为自己错;有一人做,我也要做。这是一种十分恶劣的恶性循环,若是这个链条继续发展下去,害人害己的后果显而易见。公共空间中的其他人如何,绝不能成为放松自我约束的托词。

同样是13日,题为“爆米花的花语”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网友们对其做出的解释是“看电影的时候不要说话”。公共环境中的秩序维持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一记记无形的耳光不断掌在这些目无他人之人的脸上。希望未来某天,我们的行动和呼吁不仅仅是使破坏公共场所秩序者感到痛,也能让更多人的自律觉醒,从而意识到:公共场所不是任何人放纵的借口,他人如何做更不能是你降低自我约束的理由。陌生的大家共同相处的地方,更值得我们维护。

文/尹淑婷(河南大学)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高铁外放老伯:公共场所不是你放纵的借口

2019-10-15 10:24:18 来源: 0 条评论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10日,叶璇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视频,内容大致为:深夜时分,一个老伯在列车上大声外放视频并且不听他人劝阻,还口出狂言对叶璇进行攻击。13日,该老伯表示了有关此事的“歉意”。(10月13日《新京报》)

老伯张先生道歉的态度引起了更多人的不满。其推脱的言辞让大家感觉他更像是迫于舆论压力,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勉强承认了“错误”,更大的问题在于被拍上网而不是公共场所将视频声音外放。

近些年,破坏公共秩序和安静环境的现象越来越多:或是在高铁飞机上外放视频声音;或是在图书馆电影院高声讲话;抑或在公共场合吸烟……明明有人员监管,有大众监督,有法律规定,有道德制约,可是这些招人烦讨人厌的行为为什么没有在大家的声讨中消失呢?

细细探究其原因,我们或许能在新京报录制的音频中窥见一丝端倪:张先生认为“火车上就是大家的(公共空间)”并且还不断强调“为什么不说他们只说我呢?”“这一列车人都在看手机”。似乎,不少人在公共场合说笑和娱乐都更加“高调”,不会去顾及别人的感受,更甚者,就像老伯张先生一样,油盐不进不听劝阻,以“这是我的权利”“他们也这样”来拒绝别人的提醒和谴责。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为什么损害公共利益的人可以这么理直气壮呢?看似义正词严的维权,本质上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谬论呢?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公众场合确实是属于公众的资源。就像张先生说的那样——火车是大家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索取,公共场所更需要大家一起守护。可总是会有一些人,抱着这样一种态度:公家的东西,不用白不用,我不仅要用,我还要浪费得开心。在占有公众空间享受公众利益时,我们付出相应的成本了吗?

请谨记,与利益密切相关的是义务,不要以权利为借口逃避自己应该做到的事,否则必会损害到自己。视公共空间他人的利益于不顾,可是公共场所不是任何人放纵的借口。若是只顾着用“公共”做自己的挡箭牌,逃避责任让自己舒坦的话,造成的所有恶果,最后都要由自己吞下。相信此事中的张先生,也会深有体会。

其次,在一种生人的社交环境中,我们总是倾向于降低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以环境中的最低道德标准来定义自己的行为。大家都互不相识,下了这辆车,出了这个门,大家的生活就再也不会相交,这就给了公共环境中的人一种相对宽松的道德制约氛围。

其实,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是大家的互不相熟使当事人自身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张先生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因为大家都这样。哪怕这个都,仅仅只有一人。这才是可怕之处:做错的人,不认为自己错;有一人做,我也要做。这是一种十分恶劣的恶性循环,若是这个链条继续发展下去,害人害己的后果显而易见。公共空间中的其他人如何,绝不能成为放松自我约束的托词。

同样是13日,题为“爆米花的花语”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网友们对其做出的解释是“看电影的时候不要说话”。公共环境中的秩序维持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一记记无形的耳光不断掌在这些目无他人之人的脸上。希望未来某天,我们的行动和呼吁不仅仅是使破坏公共场所秩序者感到痛,也能让更多人的自律觉醒,从而意识到:公共场所不是任何人放纵的借口,他人如何做更不能是你降低自我约束的理由。陌生的大家共同相处的地方,更值得我们维护。

文/尹淑婷(河南大学)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华小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