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高空抛物当有严刑峻法

治理高空抛物当有严刑峻法

来源:红网2019-10-16

3月28日,江西南昌,一男子将停放在四楼半楼梯间的共享单车扔下楼,砸中正好路过此处的78岁老人,老人送医抢救无效身亡。近日,西湖区人民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被告男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10月15日 澎湃新闻)

“砸死人才判三年,还是缓刑?”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虽然如何依法判案是专业门槛较高的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公众的一个出气口,毕竟对于严惩此类行为的期待确实未能满足。

灭火器、啤酒瓶、垃圾……甚至还有菜刀,这些从空中不定时落下的物品,成了公众无法释怀的隐忧。具体而言,又分为两点:一是尽管媒体不断报道呼吁,但对于那些素质不高的人而言,几乎是无效的;没有人是安全的,因为你不知道谁会仍、何时扔,一旦发生意外,可能连凶手都找不到。

新闻中的案例颇具代表性:眼看楼下无人,扔下去却可能砸到人,而且几乎都是要命的伤害,被害人更是无法躲闪。从以往类似案例来看,即使高空抛物致人死亡,最终多数肇事者也只是被判缓刑。根据《刑法》规定,只要不是累犯,且积极赔偿并取得受害者家属谅解,考虑到实施缓刑也不致再危害社会,所以可以判处缓刑。问题是,其他人的恐慌难以化解——一天牢都不用坐,这对那些潜在的抛物者而言,震慑力足够吗?

如何让此类事件不发生,以及发生后如何处理,两个问题都很重要,又相互作用。为了解决认定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小区安装了“朝天探头”,以技术手段弥补了漏洞,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它的作用往往体现在发生案件之后,平时的抛物行为,只要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依然很少有人干预。譬如,杭州一小区就安装了404个监控探头,其中两个探头朝上,专盯高空抛物。即使如此,效果依然不理想。这也不难理解,物业没有执法权,对于低素质人群而言,劝说怎么会起到作用呢?

硬件的完善只是基础,对于类似行为的约束还要加大惩戒力度,而不仅仅是按照后果进行处罚,没后果就不处罚。事实上,依据目前法律,虽没有具体的条文予以约束,但高空抛物即使没有带来严重后果,依然是可以管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将其认定为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寻衅滋事行为,对肇事者罚款和拘留。不过,现实中极少有人报案,公安部门通常也不够重视,所以才使得类似事件频发。这方面,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成熟的经验,譬如在美国,高空抛物被视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即使没有人员受伤,也视为一种犯罪行为。在民事赔偿时,法官对高空抛物的重罚、重赔,也远超公众想象。此前,济南一小区“从天而降”三把刀,虽未造成人身伤害,肇事者也被刑拘,这说明现有法律完全管得着。事实上,十几楼扔下的任何物品,其杀伤力都不比刀小,执法层面完全没必要区别对待。

非蓄意伤人、多数没有后果、肇事者难以预料后果严重性、危害公共安全……这些高空抛物的特点,显然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在立法和执法层面予以完善和明确:能否入刑?何种行为适用哪一条法律,如何定性与惩戒。相反,如果总是唯结果论,不告不究,即使发生命案后也过多考虑抛物者没有伤人故意,以受害者家属意见作为量刑的主要依据,就让公共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无法遏制其高发态势。因此,不妨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酒驾也好,抢夺公交车方向盘也罢,如今都不再以是否发生事故为前提,也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治理高空抛物为何不可呢?

作者:宋鹏伟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治理高空抛物当有严刑峻法

2019-10-16 11:30:03 来源: 0 条评论

3月28日,江西南昌,一男子将停放在四楼半楼梯间的共享单车扔下楼,砸中正好路过此处的78岁老人,老人送医抢救无效身亡。近日,西湖区人民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被告男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10月15日 澎湃新闻)

“砸死人才判三年,还是缓刑?”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虽然如何依法判案是专业门槛较高的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公众的一个出气口,毕竟对于严惩此类行为的期待确实未能满足。

灭火器、啤酒瓶、垃圾……甚至还有菜刀,这些从空中不定时落下的物品,成了公众无法释怀的隐忧。具体而言,又分为两点:一是尽管媒体不断报道呼吁,但对于那些素质不高的人而言,几乎是无效的;没有人是安全的,因为你不知道谁会仍、何时扔,一旦发生意外,可能连凶手都找不到。

新闻中的案例颇具代表性:眼看楼下无人,扔下去却可能砸到人,而且几乎都是要命的伤害,被害人更是无法躲闪。从以往类似案例来看,即使高空抛物致人死亡,最终多数肇事者也只是被判缓刑。根据《刑法》规定,只要不是累犯,且积极赔偿并取得受害者家属谅解,考虑到实施缓刑也不致再危害社会,所以可以判处缓刑。问题是,其他人的恐慌难以化解——一天牢都不用坐,这对那些潜在的抛物者而言,震慑力足够吗?

如何让此类事件不发生,以及发生后如何处理,两个问题都很重要,又相互作用。为了解决认定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小区安装了“朝天探头”,以技术手段弥补了漏洞,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它的作用往往体现在发生案件之后,平时的抛物行为,只要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依然很少有人干预。譬如,杭州一小区就安装了404个监控探头,其中两个探头朝上,专盯高空抛物。即使如此,效果依然不理想。这也不难理解,物业没有执法权,对于低素质人群而言,劝说怎么会起到作用呢?

硬件的完善只是基础,对于类似行为的约束还要加大惩戒力度,而不仅仅是按照后果进行处罚,没后果就不处罚。事实上,依据目前法律,虽没有具体的条文予以约束,但高空抛物即使没有带来严重后果,依然是可以管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将其认定为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寻衅滋事行为,对肇事者罚款和拘留。不过,现实中极少有人报案,公安部门通常也不够重视,所以才使得类似事件频发。这方面,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成熟的经验,譬如在美国,高空抛物被视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即使没有人员受伤,也视为一种犯罪行为。在民事赔偿时,法官对高空抛物的重罚、重赔,也远超公众想象。此前,济南一小区“从天而降”三把刀,虽未造成人身伤害,肇事者也被刑拘,这说明现有法律完全管得着。事实上,十几楼扔下的任何物品,其杀伤力都不比刀小,执法层面完全没必要区别对待。

非蓄意伤人、多数没有后果、肇事者难以预料后果严重性、危害公共安全……这些高空抛物的特点,显然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在立法和执法层面予以完善和明确:能否入刑?何种行为适用哪一条法律,如何定性与惩戒。相反,如果总是唯结果论,不告不究,即使发生命案后也过多考虑抛物者没有伤人故意,以受害者家属意见作为量刑的主要依据,就让公共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无法遏制其高发态势。因此,不妨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酒驾也好,抢夺公交车方向盘也罢,如今都不再以是否发生事故为前提,也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治理高空抛物为何不可呢?

作者:宋鹏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