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人民时评)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人民时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9-10-16

喻思南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

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既获得技术进步的红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近年来,个人信息的内涵与范围均在不断延伸。与姓名、职业、通讯记录、家庭住址等传统信息相较,如今,个人上网痕迹、位置轨迹等数据日益重要,人脸、指纹、声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应用日益广泛,相关信息保护工作难度加大。比如,当人们积极拥抱人脸识别技术、享受着“刷脸”带来的便利时,不久前一则17万“人脸数据”在某网络商城公开售卖的消息,就给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另据媒体报道,即便是拍照时比“剪刀手”,也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获取指纹信息。

未来,当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一切皆可能被数字化。应当说,个人信息既关乎个人的隐私和尊严,又天然具有社会公共属性,“数字化生存”需要个人让渡部分个人信息。人们的担忧,主要在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过程中的不透明与不确定性。正因此,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解答好个人信息保护这道难题,需要正视不同立场,理解其中可能蕴含的内在冲突。以人脸识别为例:很多人希望,在任何情况下脸部信息的收集、使用,都应以“充分告知+明示同意”为前提;企业或机构则担心,如果个人被过度赋权,会影响信息的合理收集与利用,有碍增进公共利益。事实上,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凝聚众智、集聚众力,综合考量社会、产业、个人等不同层面的诉求,求取最大公约数,才能与时俱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同时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其实,个人信息保护的多元化诉求,并不意味着必须以牺牲个人隐私或产业利益为代价。相反,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安全为导向、以场景为基础,划定安全风险边界,是治理的基石;严厉打击非法利用或售卖个人信息的行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净化数据产业生态,才能让信息更有价值。致力于为行业营造良好环境、让公众安心共享信息,我们的数字产业就会行稳致远,前景更加可期。

多元的利益诉求,也给治理提出新考题。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强化监管,对违法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借助市场的力量,探索建立安全市场的第三方制衡机制;运用技术手段,为隐私保护架起坚实屏障……政府、市场和技术协同发力,才能构筑个人信息安全的立体防护网。

发展数字经济,我国在很多方面已是领跑者,难免遭遇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探索中奋进,努力走出一条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个人信息保护路径,我们就能培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人民时评)

2019-10-16 12:31:10 来源: 0 条评论

喻思南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

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既获得技术进步的红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近年来,个人信息的内涵与范围均在不断延伸。与姓名、职业、通讯记录、家庭住址等传统信息相较,如今,个人上网痕迹、位置轨迹等数据日益重要,人脸、指纹、声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应用日益广泛,相关信息保护工作难度加大。比如,当人们积极拥抱人脸识别技术、享受着“刷脸”带来的便利时,不久前一则17万“人脸数据”在某网络商城公开售卖的消息,就给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另据媒体报道,即便是拍照时比“剪刀手”,也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获取指纹信息。

未来,当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一切皆可能被数字化。应当说,个人信息既关乎个人的隐私和尊严,又天然具有社会公共属性,“数字化生存”需要个人让渡部分个人信息。人们的担忧,主要在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过程中的不透明与不确定性。正因此,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解答好个人信息保护这道难题,需要正视不同立场,理解其中可能蕴含的内在冲突。以人脸识别为例:很多人希望,在任何情况下脸部信息的收集、使用,都应以“充分告知+明示同意”为前提;企业或机构则担心,如果个人被过度赋权,会影响信息的合理收集与利用,有碍增进公共利益。事实上,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凝聚众智、集聚众力,综合考量社会、产业、个人等不同层面的诉求,求取最大公约数,才能与时俱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同时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其实,个人信息保护的多元化诉求,并不意味着必须以牺牲个人隐私或产业利益为代价。相反,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安全为导向、以场景为基础,划定安全风险边界,是治理的基石;严厉打击非法利用或售卖个人信息的行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净化数据产业生态,才能让信息更有价值。致力于为行业营造良好环境、让公众安心共享信息,我们的数字产业就会行稳致远,前景更加可期。

多元的利益诉求,也给治理提出新考题。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强化监管,对违法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借助市场的力量,探索建立安全市场的第三方制衡机制;运用技术手段,为隐私保护架起坚实屏障……政府、市场和技术协同发力,才能构筑个人信息安全的立体防护网。

发展数字经济,我国在很多方面已是领跑者,难免遭遇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探索中奋进,努力走出一条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个人信息保护路径,我们就能培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