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

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0-24

作者:黑晓佛(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民族宗教教研部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敦煌学研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既是学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又是值得各界深度研讨的现实课题。

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千余年来,中西方各种文明在敦煌汇聚、融合,创造出了具有敦煌气派、敦煌风格、敦煌特色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敦煌独特的文化性格、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历史表明,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广泛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自敦煌学兴起百余年来,学界从社会、历史、宗教、考古、艺术等角度对敦煌进行持续研究,成果卓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一方面保持着中原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开放纳新中进行文化再创造,逐渐形成了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

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在敦煌文化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变迁十分复杂,有过战争和杀戮、贫穷和饥饿,但是敦煌文化的基调一直是崇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的。不管洞窟外的自然环境多么单调、严酷,洞窟里总是色彩万千、活力无限。千百年间,这种价值取向一直得以坚守。从敦煌的典籍、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出,敦煌文化积累和展现的永远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敦煌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一直关注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对现世幸福的追寻为最终归宿,通过对“此岸”的肯定和重视替代了对“彼岸世界”的玄想,从而凸显了人自身的现实感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此外,敦煌的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也大多聚焦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里,现实的生存和生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内容。可以说,敦煌的文化精神包含着关于生活实践的思想主张,也在向人们倡导一种过好当下的生活方式。

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敦煌本土文化,中原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各民族文化、西域文化以及佛教、祆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等,共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敦煌文化。值得关注的是,敦煌文化并不是对各种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将这些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相互依存、多元统一的文化整体。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正是敦煌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从整体上理解敦煌以及敦煌文化。

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虽偏居一隅却气度极大、气象极大。敦煌文化是融合、吸收了各种文化营养而形成的“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文化,其因融而通,因通而盛,因盛而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等价值共识,对于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在绵延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时代内涵,正是敦煌文化的魅力与活力所在。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时代课题提供支撑和帮助。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4日 06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

2019-10-24 09:58:36 来源:

作者:黑晓佛(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民族宗教教研部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敦煌学研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既是学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又是值得各界深度研讨的现实课题。

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千余年来,中西方各种文明在敦煌汇聚、融合,创造出了具有敦煌气派、敦煌风格、敦煌特色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敦煌独特的文化性格、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历史表明,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广泛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自敦煌学兴起百余年来,学界从社会、历史、宗教、考古、艺术等角度对敦煌进行持续研究,成果卓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一方面保持着中原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开放纳新中进行文化再创造,逐渐形成了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

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在敦煌文化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变迁十分复杂,有过战争和杀戮、贫穷和饥饿,但是敦煌文化的基调一直是崇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的。不管洞窟外的自然环境多么单调、严酷,洞窟里总是色彩万千、活力无限。千百年间,这种价值取向一直得以坚守。从敦煌的典籍、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出,敦煌文化积累和展现的永远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敦煌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一直关注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对现世幸福的追寻为最终归宿,通过对“此岸”的肯定和重视替代了对“彼岸世界”的玄想,从而凸显了人自身的现实感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此外,敦煌的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也大多聚焦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里,现实的生存和生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内容。可以说,敦煌的文化精神包含着关于生活实践的思想主张,也在向人们倡导一种过好当下的生活方式。

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敦煌本土文化,中原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各民族文化、西域文化以及佛教、祆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等,共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敦煌文化。值得关注的是,敦煌文化并不是对各种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将这些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相互依存、多元统一的文化整体。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正是敦煌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从整体上理解敦煌以及敦煌文化。

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虽偏居一隅却气度极大、气象极大。敦煌文化是融合、吸收了各种文化营养而形成的“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文化,其因融而通,因通而盛,因盛而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等价值共识,对于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在绵延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时代内涵,正是敦煌文化的魅力与活力所在。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时代课题提供支撑和帮助。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4日 06版)

[责任编辑: 陈丹丹]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