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是国之重器的工业设计 却因主讲传统文化“圈粉”无数
因传统文化“走红”的工科教授
近日,一位“网红”教授的“网红”讲座火了。讲座现场气氛堪比明星演唱会。深受如此欢迎的,其实是一堂“中国传统文化”课,而这位主讲人是一位“如假包换”的工科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余隋怀。

专业是国之重器的工业设计 却因主讲传统文化“圈粉”无数
因传统文化“走红”的工科教授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10-28

近日,一位“网红”教授的“网红”讲座火了。讲座现场气氛堪比明星演唱会。深受如此欢迎的,其实是一堂“中国传统文化”课,而这位主讲人是一位“如假包换”的工科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余隋怀。

多年来,余隋怀的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可以说是场场爆满、一座难求。就在不久前,余隋怀赴湖南多所中学开展“从文物看中华文明和创新精神”的讲座,仅在长郡中学就有4000余名师生到场,加上在线观看人数,超8000人聆听了这场讲座。

报告结束后,余隋怀被学生们团团围住,讲座用了不到两个小时,课后聊天、交流,却用了两个半小时。余隋怀告诉记者,对大学老师而言,历史和文化对于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骨子里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尽一份力量,是激励我这个大学教师始终向前的不竭动力。”

“必须解开思想上的疙瘩”

“你看,这个骑斑点马的大唐女孩儿,穿低胸衣、束花腰带、拎小手包、戴遮阳帽,那么自信、泰然,宛如一个近代的欧洲贵妇。今天的女孩儿敢穿成这样上街吗?”

“再看我们今天的工业设计,用‘土豪金’‘玫瑰金’这样的名字,太没文化了。看看我们的古人是怎样形容颜色的:玄色、灯草灰、花青、竹月、胭脂、碧玉石……”

“再看,早在秦代,我们就出土了‘九九乘法口诀表’,当时的中国数学领先世界——正是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改写了世界数学史。”

余隋怀的讲座,从不缺乏幽默诙谐的例子,又贴近生活、直击人心。

他的主业,其实是工业设计。余隋怀曾获得“中国设计业的诺贝尔奖”——光华龙腾奖的“中国设计贡献奖”银质奖章。他还是科技部“国家工业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

然而,十几年前的一次实践课,让余隋怀坚定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那时,他带着学生去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参观。参观结束,原本兴致盎然的同学,都垂头丧气地坐在了博物馆外的台阶上。他们对余隋怀说:“老师,学了几年工业设计,本来还自我感觉不错,可看了祖先们几千年前做的东西,感觉不管是理念还是技术,自己都差得太远了!”

学生的感慨深深触动了余隋怀。“作为老师,我必须为他们解开这个思想上的疙瘩。”余隋怀说。于是,这位从事工业设计20多年的教师,捡起了小时候喜欢的历史。

“我们的文化太伟大了!”

站在工业设计专业角度,用理工科思维重新审视文物、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余隋怀不禁在心底惊呼:“中国古人太厉害了!我们的文化太伟大了!”

在查阅大量资料后,他被西汉文物“雁鱼铜灯”的精妙设计深深震撼。这尊通高53.8厘米的铜灯,外形为鸿雁伫立、回首衔鱼,雁颈和灯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与雁颈、腹腔中空相通,“将燕、鱼的形象,装饰与实用的性能结合得天衣无缝”。

不仅如此,圆形灯盘的附柄还可以自由转动,盘下的圈足和雁背直口套合。鱼腹部和灯盘相对应,覆口和灯盘之间,插立着两块弧形屏板,交错开合,既能挡风,又可以调节灯光亮度。更让他赞叹不已的是,灯火点燃时,烟雾可通过鱼腹和雁颈导入雁腹,防止了油烟污染空气。

余隋怀告诉记者:“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基因和血脉,她是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她曾经拥有的辉煌时代正在复兴,也必然会达到新的顶峰。”

多年来,每逢周末,余隋怀总是喜欢带学生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为他们讲解,常常一讲就是8个小时。为此,他还一度上了博物馆的“黑名单”。

“刚开始,博物馆嫌我们影响正常运营,有时甚至还要赶我们出去。”他笑着说,“可后来,博物馆逐渐认可了我的讲解”。如今,余隋怀不仅为学生讲课,也在给博物馆的讲解员上课。

“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太渴求了”

在余隋怀带领的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团队的钻研努力下,工业设计作为常态化工作方法被我国多个部门纳入航天工程研发流程。在他看来,“工业设计就是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和非常多的实物去证明,这让我们从中国的历史遗产中获得了诸多借鉴和启示。”

近年来,余隋怀完成的科研项目涉及航空、航天、航海、交通工具及机械装备工业设计等领域,其中包括“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以及“深海勇士号”深潜器等国之重器的工业设计方案。

不仅如此,余隋怀还带领多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组成跨学科团队,参与完成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战国车辆的文物考古及数字化复原。这样的跨学科、多团队合作在中国考古界尚属首次。也正是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使得这件早已朽烂在历史泥土中的国宝得以重见天日。

长期大量讲解和授课,余隋怀的身体有些不堪重负,但他却乐此不疲。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每次讲课后孩子们的反馈,让他觉得“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太渴求了”。

在他看来,当一个理工科教师从全新的视角、用科学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剖析、展现在学生面前时,那尘封在故纸堆中的历史会一下子鲜活起来,与当代人的心灵产生共鸣。

赵珍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海华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专业是国之重器的工业设计 却因主讲传统文化“圈粉”无数
因传统文化“走红”的工科教授

2019-10-28 06:37:21 来源: 0 条评论

近日,一位“网红”教授的“网红”讲座火了。讲座现场气氛堪比明星演唱会。深受如此欢迎的,其实是一堂“中国传统文化”课,而这位主讲人是一位“如假包换”的工科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余隋怀。

多年来,余隋怀的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可以说是场场爆满、一座难求。就在不久前,余隋怀赴湖南多所中学开展“从文物看中华文明和创新精神”的讲座,仅在长郡中学就有4000余名师生到场,加上在线观看人数,超8000人聆听了这场讲座。

报告结束后,余隋怀被学生们团团围住,讲座用了不到两个小时,课后聊天、交流,却用了两个半小时。余隋怀告诉记者,对大学老师而言,历史和文化对于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骨子里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尽一份力量,是激励我这个大学教师始终向前的不竭动力。”

“必须解开思想上的疙瘩”

“你看,这个骑斑点马的大唐女孩儿,穿低胸衣、束花腰带、拎小手包、戴遮阳帽,那么自信、泰然,宛如一个近代的欧洲贵妇。今天的女孩儿敢穿成这样上街吗?”

“再看我们今天的工业设计,用‘土豪金’‘玫瑰金’这样的名字,太没文化了。看看我们的古人是怎样形容颜色的:玄色、灯草灰、花青、竹月、胭脂、碧玉石……”

“再看,早在秦代,我们就出土了‘九九乘法口诀表’,当时的中国数学领先世界——正是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改写了世界数学史。”

余隋怀的讲座,从不缺乏幽默诙谐的例子,又贴近生活、直击人心。

他的主业,其实是工业设计。余隋怀曾获得“中国设计业的诺贝尔奖”——光华龙腾奖的“中国设计贡献奖”银质奖章。他还是科技部“国家工业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

然而,十几年前的一次实践课,让余隋怀坚定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那时,他带着学生去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参观。参观结束,原本兴致盎然的同学,都垂头丧气地坐在了博物馆外的台阶上。他们对余隋怀说:“老师,学了几年工业设计,本来还自我感觉不错,可看了祖先们几千年前做的东西,感觉不管是理念还是技术,自己都差得太远了!”

学生的感慨深深触动了余隋怀。“作为老师,我必须为他们解开这个思想上的疙瘩。”余隋怀说。于是,这位从事工业设计20多年的教师,捡起了小时候喜欢的历史。

“我们的文化太伟大了!”

站在工业设计专业角度,用理工科思维重新审视文物、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余隋怀不禁在心底惊呼:“中国古人太厉害了!我们的文化太伟大了!”

在查阅大量资料后,他被西汉文物“雁鱼铜灯”的精妙设计深深震撼。这尊通高53.8厘米的铜灯,外形为鸿雁伫立、回首衔鱼,雁颈和灯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与雁颈、腹腔中空相通,“将燕、鱼的形象,装饰与实用的性能结合得天衣无缝”。

不仅如此,圆形灯盘的附柄还可以自由转动,盘下的圈足和雁背直口套合。鱼腹部和灯盘相对应,覆口和灯盘之间,插立着两块弧形屏板,交错开合,既能挡风,又可以调节灯光亮度。更让他赞叹不已的是,灯火点燃时,烟雾可通过鱼腹和雁颈导入雁腹,防止了油烟污染空气。

余隋怀告诉记者:“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基因和血脉,她是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她曾经拥有的辉煌时代正在复兴,也必然会达到新的顶峰。”

多年来,每逢周末,余隋怀总是喜欢带学生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为他们讲解,常常一讲就是8个小时。为此,他还一度上了博物馆的“黑名单”。

“刚开始,博物馆嫌我们影响正常运营,有时甚至还要赶我们出去。”他笑着说,“可后来,博物馆逐渐认可了我的讲解”。如今,余隋怀不仅为学生讲课,也在给博物馆的讲解员上课。

“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太渴求了”

在余隋怀带领的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团队的钻研努力下,工业设计作为常态化工作方法被我国多个部门纳入航天工程研发流程。在他看来,“工业设计就是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和非常多的实物去证明,这让我们从中国的历史遗产中获得了诸多借鉴和启示。”

近年来,余隋怀完成的科研项目涉及航空、航天、航海、交通工具及机械装备工业设计等领域,其中包括“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以及“深海勇士号”深潜器等国之重器的工业设计方案。

不仅如此,余隋怀还带领多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组成跨学科团队,参与完成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战国车辆的文物考古及数字化复原。这样的跨学科、多团队合作在中国考古界尚属首次。也正是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使得这件早已朽烂在历史泥土中的国宝得以重见天日。

长期大量讲解和授课,余隋怀的身体有些不堪重负,但他却乐此不疲。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每次讲课后孩子们的反馈,让他觉得“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太渴求了”。

在他看来,当一个理工科教师从全新的视角、用科学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剖析、展现在学生面前时,那尘封在故纸堆中的历史会一下子鲜活起来,与当代人的心灵产生共鸣。

赵珍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海华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