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采暖不宜照搬北方模式
供暖季即将到来,南方是否应集中供暖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近年来在武汉、合肥、长沙等“供暖线”以南部分地区,一些居民已经开始享受到了暖气带来的舒适。

南方采暖不宜照搬北方模式

□ 当前讨论的核心问题不应是南方是否需要供暖,而是使用哪些方式供暖,是否要集中供暖

□ 南方采暖应因地制宜以多元化方式解决,在城市人口集中区域的小区内,适合集中统一供暖,对于一些市政集中供暖管道无法到达的小区,可以采取燃气壁挂炉等分布式能源供暖

供暖季即将到来,南方是否应集中供暖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近年来在武汉、合肥、长沙等“供暖线”以南部分地区,一些居民已经开始享受到了暖气带来的舒适。

据了解,安徽合肥实现了较大范围的集中供暖,供暖范围覆盖主城区和三大开发区,包括189个小区、11.5万户居民,供暖面积2500万平方米。在湖北武汉,目前武昌地区几个靠近热电厂的片区已享受到了集中供暖。在江苏扬州,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凤凰水岸等多个小区将实现集中供暖。

上世纪50年代,由于经济落后、能源紧缺,只能让寒冷的北方地区“先暖起来”。于是,以公认的南北地理分界“秦岭—淮河”线为参考,划分了一条集中供暖分界线,分界线北边的城市由政府统一建设集中供暖系统。专家表示,这么分在当时是有一定依据的。

不过,这种分法也有一定缺陷,即:只考虑了大气温度,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可能影响人体感温度的因素。从气象学角度看,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较大,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温度则降低1℃。由于南方多阴雨天气,很多南方地区居民都对那种“冷到骨子里”的湿冷深有感触,这是很多人呼吁南方实行集中供暖的原因所在。

但是,这条“供暖线”是不是因此要大幅南移,或是干脆取消呢?气象学家认为,南方地区冬季很少像北方一样出现持续性低温天气,通常是过程性低温。因此,南方是否需要大范围集中供暖,尚待进一步开展气候论证。

11月5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预报员叶殿秀表示,根据会商预测结果,今年冬季,我国是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今年暖冬的概率大增,加上南方较少出现持续性低温天气,也是很多人认为南方实行大范围集中供暖缺乏必要性和经济可行性的原因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表示,当前讨论的核心问题不应是南方是否需要供暖,而是使用哪些方式供暖,是否要集中供暖,其实南方并不适合集中供暖。一些城市建筑专家也表示,南方建筑大多缺乏墙体保温设计,要改造城市管网,并对南方既有建筑结构大面积改造,这两项无一容易。

同时,居民经济承受能力也有待考验。比如,合肥市两个通暖气管道已有10年的小区,仍有三成业主没有开通暖气。不开通暖气的业主认为,集中供暖分摊费用过多、不合理,不如空调可随时开关节省费用。

此外,大范围集中供暖也将对空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每到冬天,北方雾霾天就会增多,这跟供暖有一定关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2017年的研究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二氧化硫排放增加近50%,一次PM2.5排放增加约30%,尤其PM2.5主要成分的有机碳排放增加近1倍。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面临能源结构转型、推动清洁取暖的问题,这将对天然气等能源保障供应带来一定的挑战。

因此,专家表示,南方采暖不宜简单照搬北方模式,应因地制宜以多元化方式解决。在城市人口集中区域的小区内,适合集中统一供暖。比如,武汉利用武昌、青山的热电厂发电产生的余热,对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集中提供暖气和热水。对于一些市政集中供暖管道无法到达的小区,可以采取燃气壁挂炉等分布式能源供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红艳 郭静原)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南方采暖不宜照搬北方模式

2019-11-08 09:59:24 来源: 0 条评论

□ 当前讨论的核心问题不应是南方是否需要供暖,而是使用哪些方式供暖,是否要集中供暖

□ 南方采暖应因地制宜以多元化方式解决,在城市人口集中区域的小区内,适合集中统一供暖,对于一些市政集中供暖管道无法到达的小区,可以采取燃气壁挂炉等分布式能源供暖

供暖季即将到来,南方是否应集中供暖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近年来在武汉、合肥、长沙等“供暖线”以南部分地区,一些居民已经开始享受到了暖气带来的舒适。

据了解,安徽合肥实现了较大范围的集中供暖,供暖范围覆盖主城区和三大开发区,包括189个小区、11.5万户居民,供暖面积2500万平方米。在湖北武汉,目前武昌地区几个靠近热电厂的片区已享受到了集中供暖。在江苏扬州,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凤凰水岸等多个小区将实现集中供暖。

上世纪50年代,由于经济落后、能源紧缺,只能让寒冷的北方地区“先暖起来”。于是,以公认的南北地理分界“秦岭—淮河”线为参考,划分了一条集中供暖分界线,分界线北边的城市由政府统一建设集中供暖系统。专家表示,这么分在当时是有一定依据的。

不过,这种分法也有一定缺陷,即:只考虑了大气温度,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可能影响人体感温度的因素。从气象学角度看,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较大,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温度则降低1℃。由于南方多阴雨天气,很多南方地区居民都对那种“冷到骨子里”的湿冷深有感触,这是很多人呼吁南方实行集中供暖的原因所在。

但是,这条“供暖线”是不是因此要大幅南移,或是干脆取消呢?气象学家认为,南方地区冬季很少像北方一样出现持续性低温天气,通常是过程性低温。因此,南方是否需要大范围集中供暖,尚待进一步开展气候论证。

11月5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预报员叶殿秀表示,根据会商预测结果,今年冬季,我国是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今年暖冬的概率大增,加上南方较少出现持续性低温天气,也是很多人认为南方实行大范围集中供暖缺乏必要性和经济可行性的原因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表示,当前讨论的核心问题不应是南方是否需要供暖,而是使用哪些方式供暖,是否要集中供暖,其实南方并不适合集中供暖。一些城市建筑专家也表示,南方建筑大多缺乏墙体保温设计,要改造城市管网,并对南方既有建筑结构大面积改造,这两项无一容易。

同时,居民经济承受能力也有待考验。比如,合肥市两个通暖气管道已有10年的小区,仍有三成业主没有开通暖气。不开通暖气的业主认为,集中供暖分摊费用过多、不合理,不如空调可随时开关节省费用。

此外,大范围集中供暖也将对空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每到冬天,北方雾霾天就会增多,这跟供暖有一定关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2017年的研究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二氧化硫排放增加近50%,一次PM2.5排放增加约30%,尤其PM2.5主要成分的有机碳排放增加近1倍。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面临能源结构转型、推动清洁取暖的问题,这将对天然气等能源保障供应带来一定的挑战。

因此,专家表示,南方采暖不宜简单照搬北方模式,应因地制宜以多元化方式解决。在城市人口集中区域的小区内,适合集中统一供暖。比如,武汉利用武昌、青山的热电厂发电产生的余热,对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集中提供暖气和热水。对于一些市政集中供暖管道无法到达的小区,可以采取燃气壁挂炉等分布式能源供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红艳 郭静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