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我在中国当大使”系列采访——
葡萄牙驻华大使:我是中国高铁的“粉丝”
一尊佛像摆放在大厅正中,若干中式橱柜静置于四周,橱柜上摆放琳琅满目的青花瓷、唐三彩、白玉玺……

海外网“我在中国当大使”系列采访——
葡萄牙驻华大使:我是中国高铁的“粉丝”

来源:海外网2019-11-11

一尊佛像摆放在大厅正中,若干中式橱柜静置于四周,橱柜上摆放琳琅满目的青花瓷、唐三彩、白玉玺……最特别的是,在大厅一角,还有一张精雕细刻的八仙桌,桌上整整齐齐码放着四串麻将手牌。偌大的厅内布置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若不是门口摆着大使与家人的合影,以及茶几上放着《葡萄牙新闻传播史》《葡汉辞典》等书籍,恐怕很难想到这里是葡萄牙驻华使馆。

对于葡萄牙驻华大使杜傲杰(José Augusto Duarte)来说,在2017年被任命为驻华大使之后,他对中国逐渐加深了解的过程,也是一场从“印象派”到“写实派”的“发现之旅”。

心怀“学习之心”走进中国

曾任葡萄牙驻莫桑比克大使、葡萄牙总统外交政策顾问等职的杜傲杰坦言,出任驻华大使之前,他与中国的交集并不多。但这并不影响大使对中国的向往,“我一直非常想来(中国),中国文化非常吸引人,同样也能丰富人、充实人”。

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赴任之前,大使专门前往位于里斯本的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并根据葡萄牙文名字的谐音取了一个地道的中文名——杜傲杰。除了带来中文名,大使还心怀一份“学习之心”来到中国,“我在这儿发现了中国古老而又强大的文明,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中国人民坚忍不拔的品质。当我越了解这些,就越喜欢中国文化”。

除了诗歌、哲学、音乐等延绵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70年来中国人民爬坡过坎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让大使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来中国,大使就被中国先进科技水平“震惊”到了,“曾经我以为中国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当我看到飞驰的高铁、井然有序的高铁站,确实颠覆了我既往的对华认知。”

虽然日常公务千头万绪,杜傲杰依然会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与中国有关的书籍。不过,在大使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书只是认识中国的第一步,是一种“印象派”的浅层次观察。“很多时候,西方人看待中国是主观的,报道、书籍也往往带着作者自己的价值观,有时候甚至会扭曲事实”。想要真正了解中国,还需要设身处地去看、去发现、去交流,“我总是劝说我在葡萄牙甚至其他国家的朋友,‘去亲眼看看中国吧’”。

作为“高铁粉”感受中国

“西方火车去,东方列车来”。采访中,大使一再提及高铁,直言自己是“中国高铁的粉丝”,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高铁有速度、又舒适,相比其他火车非常有竞争力”。在杜傲杰看来,高铁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科技强国的代表之一,“这可能是(我在中国)使用最频繁的高科技产品”。

让大使“震惊”的不只是高铁的时速,还有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在葡萄牙人甚至西方人眼中科技含量并不高,往往因为价格优势才因此“产生”市场竞争力。在亲眼见证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后,才意识到中国制造已经具备了科技领先优势。作为“高铁粉”,杜傲杰不但亲自搭乘高铁出行,还会邀请从葡萄牙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共同体验“中国速度”,“让他们明白,葡萄牙的火车如今确实比不上中国高铁”。

如今,飞驰的中国高铁成为杜傲杰和他的朋友对于中国发展认知的一张名片,而在500多年前,来自葡萄牙的船队率先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位于欧洲最西南端的葡萄牙早在16世纪就曾跨越欧亚大陆,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运往欧洲,还将中国文化与艺术带到了伊比利亚半岛,深深地影响了葡萄牙和欧洲的文化。其中,来自中国的青花瓷深刻地影响了葡萄牙的陶瓷艺术:如今,葡萄牙人在教堂、车站等公共建筑上大胆地使用被他们称为“广州蓝”的瓷砖铺设瓷砖画,普通民众则用这种瓷砖装饰自家房屋外墙、阳台等地,形成了全民“广州蓝”的风潮。

通过“舌尖美食”了解中国

虽相隔万里,中国却与葡萄牙拥有相似的美食文化。对两国人民来说,“热情好客”与“把酒言欢”都是非常重要的待客之道,新婚之日、乔迁之喜也都需要“摆宴席”。驻华两年多,杜傲杰走过了中国不少省份和城市,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成为他了解中国的一个独特窗口。

谈及中国美食,杜傲杰如数家珍:“我喜欢北京烤鸭,也喜欢广东菜,喜欢那种‘蒸’出来的菜肴,因为它保留了食物最真实的味道”。最让他念念不忘的中国味道,则是在广西漓江的一次经历,“我们去了当地一个瑶族村寨”,杜傲杰回忆说,“把糯米塞进竹子烤熟后食用,可以尝到糯米的香甜软糯、竹子清香扑鼻。”虽然完全记不住这款食物的中文名,但其独特的味道始终留在大使的记忆中。

快速拉近中葡距离的,除了美食文化,还有贸易交流。目前,中国已成为葡萄牙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年,中葡双边贸易额达52.4亿欧元,同比增长7.27%。中国对葡投资超过90亿欧元,涉及能源、电力、金融、保险、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同时,葡萄牙对华出口产品也日趋多元化,出了传统的汽车、矿产品之外,农食产品、服饰和时尚家居等高质量、高端及定制类产品也正在成为中国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我期待未来继续强化中葡经贸关系,这是双赢的好事。”杜傲杰说。

(文/人民日报海外网 牛宁 聂舒翼 译/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杨舒涵)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海外网“我在中国当大使”系列采访——
葡萄牙驻华大使:我是中国高铁的“粉丝”

2019-11-11 19:08:02 来源: 0 条评论

一尊佛像摆放在大厅正中,若干中式橱柜静置于四周,橱柜上摆放琳琅满目的青花瓷、唐三彩、白玉玺……最特别的是,在大厅一角,还有一张精雕细刻的八仙桌,桌上整整齐齐码放着四串麻将手牌。偌大的厅内布置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若不是门口摆着大使与家人的合影,以及茶几上放着《葡萄牙新闻传播史》《葡汉辞典》等书籍,恐怕很难想到这里是葡萄牙驻华使馆。

对于葡萄牙驻华大使杜傲杰(José Augusto Duarte)来说,在2017年被任命为驻华大使之后,他对中国逐渐加深了解的过程,也是一场从“印象派”到“写实派”的“发现之旅”。

心怀“学习之心”走进中国

曾任葡萄牙驻莫桑比克大使、葡萄牙总统外交政策顾问等职的杜傲杰坦言,出任驻华大使之前,他与中国的交集并不多。但这并不影响大使对中国的向往,“我一直非常想来(中国),中国文化非常吸引人,同样也能丰富人、充实人”。

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赴任之前,大使专门前往位于里斯本的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并根据葡萄牙文名字的谐音取了一个地道的中文名——杜傲杰。除了带来中文名,大使还心怀一份“学习之心”来到中国,“我在这儿发现了中国古老而又强大的文明,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中国人民坚忍不拔的品质。当我越了解这些,就越喜欢中国文化”。

除了诗歌、哲学、音乐等延绵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70年来中国人民爬坡过坎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让大使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来中国,大使就被中国先进科技水平“震惊”到了,“曾经我以为中国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当我看到飞驰的高铁、井然有序的高铁站,确实颠覆了我既往的对华认知。”

虽然日常公务千头万绪,杜傲杰依然会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与中国有关的书籍。不过,在大使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书只是认识中国的第一步,是一种“印象派”的浅层次观察。“很多时候,西方人看待中国是主观的,报道、书籍也往往带着作者自己的价值观,有时候甚至会扭曲事实”。想要真正了解中国,还需要设身处地去看、去发现、去交流,“我总是劝说我在葡萄牙甚至其他国家的朋友,‘去亲眼看看中国吧’”。

作为“高铁粉”感受中国

“西方火车去,东方列车来”。采访中,大使一再提及高铁,直言自己是“中国高铁的粉丝”,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高铁有速度、又舒适,相比其他火车非常有竞争力”。在杜傲杰看来,高铁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科技强国的代表之一,“这可能是(我在中国)使用最频繁的高科技产品”。

让大使“震惊”的不只是高铁的时速,还有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在葡萄牙人甚至西方人眼中科技含量并不高,往往因为价格优势才因此“产生”市场竞争力。在亲眼见证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后,才意识到中国制造已经具备了科技领先优势。作为“高铁粉”,杜傲杰不但亲自搭乘高铁出行,还会邀请从葡萄牙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共同体验“中国速度”,“让他们明白,葡萄牙的火车如今确实比不上中国高铁”。

如今,飞驰的中国高铁成为杜傲杰和他的朋友对于中国发展认知的一张名片,而在500多年前,来自葡萄牙的船队率先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位于欧洲最西南端的葡萄牙早在16世纪就曾跨越欧亚大陆,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运往欧洲,还将中国文化与艺术带到了伊比利亚半岛,深深地影响了葡萄牙和欧洲的文化。其中,来自中国的青花瓷深刻地影响了葡萄牙的陶瓷艺术:如今,葡萄牙人在教堂、车站等公共建筑上大胆地使用被他们称为“广州蓝”的瓷砖铺设瓷砖画,普通民众则用这种瓷砖装饰自家房屋外墙、阳台等地,形成了全民“广州蓝”的风潮。

通过“舌尖美食”了解中国

虽相隔万里,中国却与葡萄牙拥有相似的美食文化。对两国人民来说,“热情好客”与“把酒言欢”都是非常重要的待客之道,新婚之日、乔迁之喜也都需要“摆宴席”。驻华两年多,杜傲杰走过了中国不少省份和城市,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成为他了解中国的一个独特窗口。

谈及中国美食,杜傲杰如数家珍:“我喜欢北京烤鸭,也喜欢广东菜,喜欢那种‘蒸’出来的菜肴,因为它保留了食物最真实的味道”。最让他念念不忘的中国味道,则是在广西漓江的一次经历,“我们去了当地一个瑶族村寨”,杜傲杰回忆说,“把糯米塞进竹子烤熟后食用,可以尝到糯米的香甜软糯、竹子清香扑鼻。”虽然完全记不住这款食物的中文名,但其独特的味道始终留在大使的记忆中。

快速拉近中葡距离的,除了美食文化,还有贸易交流。目前,中国已成为葡萄牙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年,中葡双边贸易额达52.4亿欧元,同比增长7.27%。中国对葡投资超过90亿欧元,涉及能源、电力、金融、保险、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同时,葡萄牙对华出口产品也日趋多元化,出了传统的汽车、矿产品之外,农食产品、服饰和时尚家居等高质量、高端及定制类产品也正在成为中国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我期待未来继续强化中葡经贸关系,这是双赢的好事。”杜傲杰说。

(文/人民日报海外网 牛宁 聂舒翼 译/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杨舒涵)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