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解读(八)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例如,西方国家的早期工业现代化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后来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成功地将经济现代化的代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顺利实现了产业转型和升级。相互学习和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律,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高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了沉重代价。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解读(八)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来源:人民网2019-11-12

郭伟伟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正式将“四个现代化”确定为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目标。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0月31日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既是对以往“四个现代化”的提升,又是在全球治理竞争背景下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标志,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概括起来,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了沉重代价。例如,西方国家的早期工业现代化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后来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成功地将经济现代化的代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顺利实现了产业转型和升级。我国的现代化也经历了不断探索与反思的过程。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在内的全面现代化,应该是一个有机的、协调的、动态的和整体的系统,特别是作为政治文明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够为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强调体系,意味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现代化,不是过去那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碎片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强调能力,意味着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建立高效运作的制度体系为核心,以提高制度的整体治理绩效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的,不是过去那种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国家治理现代化将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的发展战略,统筹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从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其次,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作出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开始兴起并向全球传播。治理涉及权力的转换和权威在社会的运作方式,它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由谁来治理以及如何治理。治理是人类追求政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治理竞争也逐渐成为统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的竞争模式,同时一种超越国界的全球治理也日益兴盛。相互学习和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律,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高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味着要树立全球战略视野,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以积极主动的开放心态,广泛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邓小平说过:“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在坚持和巩固的同时,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治理效能彰显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疑将会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作出开创性贡献。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是被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所反复证明的,选择何种现代化道路是各国人民的自由权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就是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中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曾为世界贡献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给人类社会贡献物质文明,而且要贡献政治文明,特别是制度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做出开创性的贡献。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解读(八)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019-11-12 17:04:30 来源:

郭伟伟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正式将“四个现代化”确定为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目标。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0月31日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既是对以往“四个现代化”的提升,又是在全球治理竞争背景下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标志,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概括起来,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了沉重代价。例如,西方国家的早期工业现代化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后来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成功地将经济现代化的代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顺利实现了产业转型和升级。我国的现代化也经历了不断探索与反思的过程。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在内的全面现代化,应该是一个有机的、协调的、动态的和整体的系统,特别是作为政治文明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够为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强调体系,意味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现代化,不是过去那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碎片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强调能力,意味着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建立高效运作的制度体系为核心,以提高制度的整体治理绩效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的,不是过去那种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国家治理现代化将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的发展战略,统筹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从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其次,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作出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开始兴起并向全球传播。治理涉及权力的转换和权威在社会的运作方式,它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由谁来治理以及如何治理。治理是人类追求政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治理竞争也逐渐成为统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的竞争模式,同时一种超越国界的全球治理也日益兴盛。相互学习和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律,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高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味着要树立全球战略视野,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以积极主动的开放心态,广泛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邓小平说过:“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在坚持和巩固的同时,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治理效能彰显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疑将会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作出开创性贡献。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是被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所反复证明的,选择何种现代化道路是各国人民的自由权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就是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中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曾为世界贡献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给人类社会贡献物质文明,而且要贡献政治文明,特别是制度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做出开创性的贡献。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陈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