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要在精神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山西省霍州市大张镇北张村村民张世光,儿子患有肢体三级残疾,全家靠种植小麦、玉米和蔬菜维持基本生活,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霍州市税务局扶贫工作队驻村后,2015年12月将张世光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张世光的家庭实际和个人特长,最终为其确定了“金融扶贫”和“畜牧养殖”相结合的脱贫方式。张世光暗下决心:“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通过养羊,张世光一家不仅在2017底就实现了脱贫,还发起了“羊财”。张世光凭借着自己的励志脱贫故事,获得了霍州市“勤劳脱贫模范户”。(11月16日 中国新闻网)
张世光成功脱贫的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值得我们借鉴。当地政府对张世光的贫困放在心上,根据张世光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脱贫产业,更令人惊喜的是,张世光自己有脱贫致富的动力,借助国家攻坚脱贫的政策,靠自己的辛勤努力,终于扔掉了贫困的帽子发起了“羊财”,谱写了国家帮助、自己努力生动脱贫致富的新篇章,这故事会激励更多的贫困户走上通过自己的双手构筑自己美好生活之路,早日将贫困的帽子扔掉,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张世光之所以成功脱贫,分析其原因,一是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得力,为了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地走进小康社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脱贫攻坚好政策,这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国家保障。二是因地制宜地针对贫困户制定脱贫方案并且实施,脱贫可以送钱送物,但这些钱物用完了依然贫困,缺乏可持续脱贫机制,扶贫工作队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当地资源和张世光本人的特长制定养羊脱贫计划,脱贫方案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并且是一个可持续推进的方案,为彻底脱贫奠定了基础。三是张世光本人有内在的脱贫愿望,不是政府“要我脱贫”,而是“我要脱贫”,张世光从精神上想脱贫,从而思想带动行动实现脱贫致富。这正是科学的脱贫致富模式,值得认真借鉴和推广。
纵观我国脱贫攻坚战,国家的任务可谓史无前例,国家的决心可谓前所未有,国家投入可谓亘古未有,所取得的成效可谓见所未见,中国对世界扶贫做出了独特贡献。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战打得如火如荼,绝大多数贫困户利用国家的政策奔跑在脱贫致富的光明大道上,前景喜人。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还有部分贫困户持有“要我脱贫”思想,在脱贫问题上等靠要,甚至有个别贫困户有“我没有脱贫是扶持者的责任,是他工作没有到位”的落后思想,贫困户对脱贫没有急迫性,让扶贫者干着急。这种缺乏内在脱贫动力的贫困户,或者脱贫中出现的“懒蛋”贫困户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地出现,虽然他们占有极少一部分,但影响极坏。必须做好其思想工作,让这些贫困户先精神脱贫,对于那些极端顽固的有劳动能力却伸手等靠要的贫困户,也要采取适当措施,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国家脱贫攻坚不养 “懒蛋”,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通过自己的双手走向幸福之路。
张世光脱贫致富的故事令人感动,是内生动力推动脱贫的典型,“懒蛋”应该向他学习。他是一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脱贫攻坚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激发贫困户内在脱贫动力,要在精神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样才能让好的脱贫攻坚政策发挥更大的推动力,圆满地打好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