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无论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等,都是扎根中国土壤,符合中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制度。

中国之治(二)

来源:央视网2019-11-2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这其中,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那么,应该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呢?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民主渠道。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新中国成立之时,党和国家就确定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起来。几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70年来,我国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组成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对这些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并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其中,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制度化建设的轨道。当时,法制的“制”还是制度的“制”。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时的“治”则变成了治理的“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也艰巨繁重。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并从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保障举措。这其中,关于保证宪法全面实施方面就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政府治理体系同样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政府治理体系如果不能适应时代需求,这些职责的完成难免将受到影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制度要求、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职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进一步优化了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为了让行政体制进一步适应新时代需求,保障政府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并从“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等四个维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主要任务。

  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方面,《决定》首次明确提出,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

  此外,《决定》还针对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将为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可持续的动力。

  无论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等,都是扎根中国土壤,符合中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制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背后正是一系列制度综合支撑的结果。总结这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坚持并不断地完善它、落实它,将直接助推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中国之治(二)

2019-11-25 11:44:19 来源: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这其中,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那么,应该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呢?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民主渠道。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新中国成立之时,党和国家就确定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起来。几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70年来,我国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组成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对这些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并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其中,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制度化建设的轨道。当时,法制的“制”还是制度的“制”。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时的“治”则变成了治理的“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也艰巨繁重。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并从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保障举措。这其中,关于保证宪法全面实施方面就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政府治理体系同样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政府治理体系如果不能适应时代需求,这些职责的完成难免将受到影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制度要求、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职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进一步优化了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为了让行政体制进一步适应新时代需求,保障政府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并从“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等四个维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主要任务。

  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方面,《决定》首次明确提出,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

  此外,《决定》还针对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将为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可持续的动力。

  无论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等,都是扎根中国土壤,符合中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制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背后正是一系列制度综合支撑的结果。总结这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坚持并不断地完善它、落实它,将直接助推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 罗昊]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