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一名环卫工的选择(点赞新时代)
李德成了沧州的工匠、河北的能人。2018年,李德远赴上海,参加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情研修班。核工业、军工业、航天工程……一众顶尖人才中,李德的身份有点扎眼:公厕管理站站长。

【正能量】一名环卫工的选择(点赞新时代)

来源:人民日报2019-11-28

那还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凌晨,刚三四点钟,河北沧州市运河区顺河社区,一场“清污大战”开始了。

一头是清污车,另一头是粪坑,中间隔着百米长的狭窄巷子,车开不进。无奈,人力代替机械。

掏粪工李德和几名工友,猫着腰,一勺勺将粪桶灌满,再挑起扁担往外走。晃动的身子,之字形的步子,来回几十趟,浑身大汗。直到天亮,任务终于完成。

工作干得风风火火,李德的心里却时常失落。

“掏粪的活儿费力气不说,又脏,味儿又大,确实尴尬”。李德想在公园旁跟人说几句话,保安赶紧来轰他,“快走吧!你一来,顶着风能臭八里地!”

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环卫系统,李德总感觉“脸上没面儿”,曾几次陷入低谷,甚至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没想到混到这般田地,”李德渐渐寡言少语。有人借此嘲弄他,撂下话,“看他那粪勺子能抡出什么花儿来!”

这话刺激了李德。他想改变。

在做掏粪工前,李德曾在环卫局的机修车间待过一阵子。那时车坏了,他就跟着师傅换换零件,修修补补。李德好琢磨,后来竟也练出几手,“有时耳朵一听,就能辨出啥毛病”。后来转岗了,但这个兴趣仍在暗暗“发酵”。不过这一次,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段时间,半夜里他经常突然就起来了,跑灯下坐着,又是写又是画,有时一坐就一宿。我凑近一看,发现他在画机械图……”妻子陈红文回忆说。

李德想要改装清污车的想法,也被他的同事发现了。“他没事就围着那车转,”工友郝树海说,“他把一些零件拆下来,又装上去,再拆下来,再装上去,反反复复,不停地捣鼓。”

2004年,是改变李德人生的一年。一辆实用小型吸污车,在同事眼中,从无到有地“变”了出来:笨重的车身一下子变轻盈了,车宽由2.2米缩为1.3米,灵活性飙升,能钻进的巷子一下子多了起来。这是李德的成果。

李德看到了成功的可能性。2009年,一辆小型机械化粪便作业车在李德手下亮相。这一次,车身有了可分离式设计,车体后部的小推车可随时卸下,钻进最窄、最逼仄的巷子,而与车身“合体”后,可实现全自动机械化倾倒,几乎零脏污外溅,操作工人只需动动手指。这之后,自动压缩式固液分离吸污车、多功能高压冲洗车等相继问世。

经由李德的努力,清洁化掏粪的愿望实现了。李德渐渐成了名人。朋友同事发来“贺电”,领导专程来看望他,“改装一辆两万五,拨给你10万,接着干!”

成果背后,少有人知道,李德经历的不眠之夜,那1000多张图纸,还有一身的伤。

创新伴随着风险。李德的右眼球曾被弹出的零件击中,导致发炎;他的右手拇指和食指指尖处被夹掉后重新接上;小腿被钢筋穿入,留下伤疤……

不过这些李德不太当回事儿。“谁让咱皮糙肉厚呢,”李德笑着对受伤轻描淡写,“能让咱弟兄们工作得体面一点,值了!”

在国家专利申请部门,李德曾遭遇“质疑”:“你真的只是一名环卫工人吗?”工作人员推了推眼镜。这话反倒让李德感到备受肯定,心里涌起一阵骄傲。多年来,李德带领团队,完成109项技术创新,其中9项获国家专利,4项填补国内空白。

“以前,大伙干活没一个吭声的,都闷着脑袋干,”李德说,“那种环境下,是没人想说话的。现在不一样喽,既不脏又不臭,干着干着,还有人哼小曲儿呢!”

李德成了沧州的工匠、河北的能人。2018年,李德远赴上海,参加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情研修班。核工业、军工业、航天工程……一众顶尖人才中,李德的身份有点扎眼:公厕管理站站长。

“真是抬举我了,”李德笑着说。他把腰杆挺得直直的,“我这心里啊,除了自豪,还是自豪!”

早些年,曾有人想帮李德调离环卫系统,可他却拒绝了,“后来我也想明白了,一份工作带给你的,究竟是绝望还是尊严,那个选择键,还得你自己去摁啊!”李德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正能量】一名环卫工的选择(点赞新时代)

2019-11-28 08:22:39 来源: 0 条评论

那还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凌晨,刚三四点钟,河北沧州市运河区顺河社区,一场“清污大战”开始了。

一头是清污车,另一头是粪坑,中间隔着百米长的狭窄巷子,车开不进。无奈,人力代替机械。

掏粪工李德和几名工友,猫着腰,一勺勺将粪桶灌满,再挑起扁担往外走。晃动的身子,之字形的步子,来回几十趟,浑身大汗。直到天亮,任务终于完成。

工作干得风风火火,李德的心里却时常失落。

“掏粪的活儿费力气不说,又脏,味儿又大,确实尴尬”。李德想在公园旁跟人说几句话,保安赶紧来轰他,“快走吧!你一来,顶着风能臭八里地!”

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环卫系统,李德总感觉“脸上没面儿”,曾几次陷入低谷,甚至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没想到混到这般田地,”李德渐渐寡言少语。有人借此嘲弄他,撂下话,“看他那粪勺子能抡出什么花儿来!”

这话刺激了李德。他想改变。

在做掏粪工前,李德曾在环卫局的机修车间待过一阵子。那时车坏了,他就跟着师傅换换零件,修修补补。李德好琢磨,后来竟也练出几手,“有时耳朵一听,就能辨出啥毛病”。后来转岗了,但这个兴趣仍在暗暗“发酵”。不过这一次,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段时间,半夜里他经常突然就起来了,跑灯下坐着,又是写又是画,有时一坐就一宿。我凑近一看,发现他在画机械图……”妻子陈红文回忆说。

李德想要改装清污车的想法,也被他的同事发现了。“他没事就围着那车转,”工友郝树海说,“他把一些零件拆下来,又装上去,再拆下来,再装上去,反反复复,不停地捣鼓。”

2004年,是改变李德人生的一年。一辆实用小型吸污车,在同事眼中,从无到有地“变”了出来:笨重的车身一下子变轻盈了,车宽由2.2米缩为1.3米,灵活性飙升,能钻进的巷子一下子多了起来。这是李德的成果。

李德看到了成功的可能性。2009年,一辆小型机械化粪便作业车在李德手下亮相。这一次,车身有了可分离式设计,车体后部的小推车可随时卸下,钻进最窄、最逼仄的巷子,而与车身“合体”后,可实现全自动机械化倾倒,几乎零脏污外溅,操作工人只需动动手指。这之后,自动压缩式固液分离吸污车、多功能高压冲洗车等相继问世。

经由李德的努力,清洁化掏粪的愿望实现了。李德渐渐成了名人。朋友同事发来“贺电”,领导专程来看望他,“改装一辆两万五,拨给你10万,接着干!”

成果背后,少有人知道,李德经历的不眠之夜,那1000多张图纸,还有一身的伤。

创新伴随着风险。李德的右眼球曾被弹出的零件击中,导致发炎;他的右手拇指和食指指尖处被夹掉后重新接上;小腿被钢筋穿入,留下伤疤……

不过这些李德不太当回事儿。“谁让咱皮糙肉厚呢,”李德笑着对受伤轻描淡写,“能让咱弟兄们工作得体面一点,值了!”

在国家专利申请部门,李德曾遭遇“质疑”:“你真的只是一名环卫工人吗?”工作人员推了推眼镜。这话反倒让李德感到备受肯定,心里涌起一阵骄傲。多年来,李德带领团队,完成109项技术创新,其中9项获国家专利,4项填补国内空白。

“以前,大伙干活没一个吭声的,都闷着脑袋干,”李德说,“那种环境下,是没人想说话的。现在不一样喽,既不脏又不臭,干着干着,还有人哼小曲儿呢!”

李德成了沧州的工匠、河北的能人。2018年,李德远赴上海,参加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情研修班。核工业、军工业、航天工程……一众顶尖人才中,李德的身份有点扎眼:公厕管理站站长。

“真是抬举我了,”李德笑着说。他把腰杆挺得直直的,“我这心里啊,除了自豪,还是自豪!”

早些年,曾有人想帮李德调离环卫系统,可他却拒绝了,“后来我也想明白了,一份工作带给你的,究竟是绝望还是尊严,那个选择键,还得你自己去摁啊!”李德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