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新而论·大国经彩】供给“优化”开放“加码”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市场利率低位运行,人民币汇率维持基本稳定……随着各项改革政策逐步实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具备充足的潜力和韧性。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供给“优化”开放“加码”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019-12-02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市场利率低位运行,人民币汇率维持基本稳定……随着各项改革政策逐步实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具备充足的潜力和韧性。

  从今年以来全国金融运行情况来看,市场最关注的三项指标总体好于预期。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8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从货币供应情况看,9月末,广义货币M2的余额是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和0.1个百分点;人民币的贷款余额14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金融供给继续“优化”

  金融数据整体向好,一方面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增长韧性较强,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仍然较强。另一方面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增强。今年以来,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在规范金融秩序的同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改革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资金供需关系更合理。

  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资金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的精准适配。今年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1万亿元,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回升,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持续增长……随着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融资结构越来越优化,资金主要流向了实体经济。

  当然,促进经济发展,绝不是靠放贷款、加杠杆。当前我国货币信贷供应与经济增长需求基本保持一致,银行流动性合理充裕,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这得益于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政策力度松紧适度的效果体现。未来,要继续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角度,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金融开放不断“加码”

  构建全面开放型经济体,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是其中重要一环。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基本逻辑是,通过扩大和深化开放,引进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强化金融业市场竞争。这一方面将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和稳健性,进而提升金融业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将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进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开放不断“加码”。继7月份国务院金融委推出11项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举措后,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推出细化措施,明确了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10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

  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意味着经济发展动能从传统产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而新动能的起始阶段需要大量多层次的金融支持。外资看好中国机遇,最关键的一点是看重开放带来的市场化法治化程度提升。金融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风险控制、监管能力、管理思路、法律法规等,都将在开放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弥补。未来,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金融风险持续“收敛”

  经过多年发展,网贷行业度过“火爆期”,也因为个别极端事件遭受过质疑。随着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行业风险累积,市场跌宕起伏。从2016年起,国务院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网贷平台成为整治的重要领域。今年,是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的攻坚之年,有力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引导机构转型或良性退出是重点工作之一,

  自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全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持续收敛,网贷领域风险形势发生根本好转。截至今年10月末,全国纳入实时监测的在运营机构数量已降至427家,比2018年末下降59%;借贷余额比2018年末下降49%,出借人次比2018年末下降55%;行业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已连续16个月下降。

  下一阶段,要坚持以市场风险出清为目标,继续深入彻底整治。对于未接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实时监测系统的机构,要限期退出。应当看到,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金融市场的巨大能量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网贷平台只有发挥强大的技术优势,做好信息中介的本分,才能真正在服务小微企业、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方面发挥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年巍)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供给“优化”开放“加码”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2019-12-02 16:29:06 来源: 0 条评论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市场利率低位运行,人民币汇率维持基本稳定……随着各项改革政策逐步实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具备充足的潜力和韧性。

  从今年以来全国金融运行情况来看,市场最关注的三项指标总体好于预期。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8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从货币供应情况看,9月末,广义货币M2的余额是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和0.1个百分点;人民币的贷款余额14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金融供给继续“优化”

  金融数据整体向好,一方面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增长韧性较强,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仍然较强。另一方面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增强。今年以来,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在规范金融秩序的同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改革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资金供需关系更合理。

  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资金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的精准适配。今年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1万亿元,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回升,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持续增长……随着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融资结构越来越优化,资金主要流向了实体经济。

  当然,促进经济发展,绝不是靠放贷款、加杠杆。当前我国货币信贷供应与经济增长需求基本保持一致,银行流动性合理充裕,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这得益于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政策力度松紧适度的效果体现。未来,要继续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角度,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金融开放不断“加码”

  构建全面开放型经济体,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是其中重要一环。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基本逻辑是,通过扩大和深化开放,引进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强化金融业市场竞争。这一方面将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和稳健性,进而提升金融业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将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进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开放不断“加码”。继7月份国务院金融委推出11项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举措后,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推出细化措施,明确了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10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

  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意味着经济发展动能从传统产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而新动能的起始阶段需要大量多层次的金融支持。外资看好中国机遇,最关键的一点是看重开放带来的市场化法治化程度提升。金融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风险控制、监管能力、管理思路、法律法规等,都将在开放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弥补。未来,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金融风险持续“收敛”

  经过多年发展,网贷行业度过“火爆期”,也因为个别极端事件遭受过质疑。随着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行业风险累积,市场跌宕起伏。从2016年起,国务院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网贷平台成为整治的重要领域。今年,是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的攻坚之年,有力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引导机构转型或良性退出是重点工作之一,

  自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全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持续收敛,网贷领域风险形势发生根本好转。截至今年10月末,全国纳入实时监测的在运营机构数量已降至427家,比2018年末下降59%;借贷余额比2018年末下降49%,出借人次比2018年末下降55%;行业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已连续16个月下降。

  下一阶段,要坚持以市场风险出清为目标,继续深入彻底整治。对于未接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实时监测系统的机构,要限期退出。应当看到,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金融市场的巨大能量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网贷平台只有发挥强大的技术优势,做好信息中介的本分,才能真正在服务小微企业、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方面发挥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年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苏桢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