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民普法 让宪法信仰根植人心
​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安排,以及推进全民普法工作的有关情况。

推进全民普法 让宪法信仰根植人心

来源:中国西藏网2019-12-05

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安排,以及推进全民普法工作的有关情况。

据了解,今年的“宪法宣传周”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突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突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形成整体联动。同时,还举办了2019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司法系统公众开放日、漫微视频展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宪法精神活起来,落下去,走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

宪法始终不断完善发展

宪法作为我国法律之根基,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五次对1982年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修正,这充分表明,在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宪法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同社会发展的节奏保持统一脉动,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和美好未来紧密相连。“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十分突出的位置,围绕宪法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引领新时代依宪治国新实践,开创新时代依宪治国新局面。

让宪法深入每个人心中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平等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如今,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可以说,宪法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身边都有宪法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那么,如何让宪法——人民权利的“保证书”更加深入人心呢?据了解,目前,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共有25个。在全国3500多个公园、1.2万多个广场、3.4万多个长廊中,有机嵌入法治文化元素,使人民群众“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与此同时,“智慧普法”平台建设现已正式运行。

一张张宣传条幅和宣传资料,一个个咨询台和开放日,一次次生动的讲解和视频展播,一场场文艺节目,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让宪法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促进宪法入居入户、入脑入心,最终促进形成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不断凝聚起法治共识、强化法治信仰,让人们更加充分享受民主与法治的阳光。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目前,宪法实施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健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这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充分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的“宪法宣传周”活动,提出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无疑将会进一步促进宪法的全面实施。

随着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学习宪法、尊崇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的社会氛围的不断加强,宪法将会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将会进一步增强,促进遵守宪法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为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强大推动力。(中国西藏网 文/吴建颖)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推进全民普法 让宪法信仰根植人心

2019-12-05 15:25:22 来源:

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安排,以及推进全民普法工作的有关情况。

据了解,今年的“宪法宣传周”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突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突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形成整体联动。同时,还举办了2019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司法系统公众开放日、漫微视频展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宪法精神活起来,落下去,走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

宪法始终不断完善发展

宪法作为我国法律之根基,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五次对1982年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修正,这充分表明,在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宪法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同社会发展的节奏保持统一脉动,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和美好未来紧密相连。“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十分突出的位置,围绕宪法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引领新时代依宪治国新实践,开创新时代依宪治国新局面。

让宪法深入每个人心中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平等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如今,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可以说,宪法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身边都有宪法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那么,如何让宪法——人民权利的“保证书”更加深入人心呢?据了解,目前,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共有25个。在全国3500多个公园、1.2万多个广场、3.4万多个长廊中,有机嵌入法治文化元素,使人民群众“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与此同时,“智慧普法”平台建设现已正式运行。

一张张宣传条幅和宣传资料,一个个咨询台和开放日,一次次生动的讲解和视频展播,一场场文艺节目,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让宪法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促进宪法入居入户、入脑入心,最终促进形成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不断凝聚起法治共识、强化法治信仰,让人们更加充分享受民主与法治的阳光。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目前,宪法实施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健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这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充分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的“宪法宣传周”活动,提出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无疑将会进一步促进宪法的全面实施。

随着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学习宪法、尊崇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的社会氛围的不断加强,宪法将会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将会进一步增强,促进遵守宪法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为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强大推动力。(中国西藏网 文/吴建颖)

[责任编辑: 李辉]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