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思政课 教师是关键——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上海特色”

办好思政课 教师是关键——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上海特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2-13

光明日报记者 孟歆迪 曹继军  

怎么讲、谁来讲、讲什么?这三个问题是思政课能否富有魅力的关键。上海紧抓关键环节,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上海特色”。

率先迈出一步

每一次思政课改革,上海都走在前列;每有重大进展,上海都率先迈出一步。

2010—2016年,上海在十余年中小学“学科德育”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先后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并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开展思政课改革试点的城市。

2017—2018年,随着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召开,上海启动新一轮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按照“统筹布局、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形成12所“整体试点学校”、12所“重点培育学校”、全市所有高校全覆盖的工作新格局。

给予每校30万至150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连续投入4年。上海全市所有高校都成立了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所有高校党委书记均亲自担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办公室推进落实。

“2010—2016年,改革重点在思政课建设,同时在一些专业课程和学校中尝试性实践,我们把这一阶段理解为理论先行阶段。而2017—2018年,我们把这一阶段理解为全面启动阶段。”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当前,上海成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改试点区,这是继教育综合改革、高考改革之后,承担的又一项新的重要试点任务。在此体系中,课堂是主渠道,课程思政是改革核心。这个阶段,工作重点将努力从政策设计、试点推广走向深层次制度建设。

这样的课堂学生乐意“抬头”

“同学们看过纪录片《塑料海洋》吗?”教师闫方洁的课堂以看似随意的闲聊开始。“看过!没想到海底最深处依旧可以发现塑料!”讲台下立刻有学生响应。

“那么大家从中思考到了什么?”闫方洁在众多求知的目光下继续说,“马克思指出,在资本逻辑主导的社会中,资本增值的需求是无边界的,这必然导致人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反生态性’。这便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原因之一。”

“浅入”而“深出”,把同学们印象中“高高在上”的马克思主义拉回到大家的身边。同学们说,闫方洁的课深深地扎进社会热点、扎入“我们身边”,这样的课堂学生乐意“抬头”。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构建跨学科、跨领域、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坚持对思政课专职教师开展分层培养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提升理论素养、人格修养。

张维为、陈果、施索华……在上海,已经涌现了一批像闫方洁这样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教学名师。

讲台上的精彩,绝非仅仅是一个教学技法问题,它更是理想信念、理论素养、育人情怀的综合体现。要让更多有信仰的人能够站上讲台讲信仰。而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开讲,知名教授、行业专家登台授课,党政领导、模范人物现身说法,正在成为上海校园里的新常态。

在上海即将规划出台《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专门列出了“强师行动”,通过建设“学分银行”、打造“实践熔炉”、开展“引智讲学”,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支持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上台开讲。

好的理论要“及时讲”,讲出特色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从110伏到1000千伏,我们中国超高电压网从跟随到领跑世界,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国外龙头要价高昂,久经波折,终于自主研发的煤炭液化技术打破了困境……”在上海电力大学,拥有“思政味”的专业课获得阵阵掌声。

“我与新中国,同年龄共成长”,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别邀请了三位新中国同龄人,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上了“思政第一课”。

首届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大比武暨教学展示观摩会,以“讲台上的新思想”为主题,386名教师参与了这次大比武活动,覆盖全部思政课程,历时近80天。

一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即呈现“一校一课”的办学特色,又承载了同频共振的育人理念。让校外知名的科学家、企业家、行业劳模纷纷站上讲台,名师荟萃成为课程的亮丽标签。

好的理论要“及时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讲深讲透,切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精神之钙”——今年秋季学期上海在15所高校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统筹推进,组织力量统一研制教学大纲、编制示范教案、建设案例库,将新思想的科学内涵转化为教学内容。建立“市级备课+校际协同+学校推进”三级备课体系,开展教师大培训、教学大比武、示范大巡讲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学深悟透新思想,把基本原理化为鲜活案例、生动道理。

突出实践教学,建立“理论+实践”组合式课堂设计,组织学生赴上海自贸区、洋山深水港、上海商飞公司等开展现场教学,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理论阐释做生动注脚。

注重“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在校级层面不断丰富“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治国理政”“中国智慧”“大国方略”“锦绣中国”……全市所有高校都已开设至少1门“中国系列”课程,每一门课程都围绕某一主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讲解。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3日 09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办好思政课 教师是关键——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上海特色”

2019-12-13 17:28:33 来源:

光明日报记者 孟歆迪 曹继军  

怎么讲、谁来讲、讲什么?这三个问题是思政课能否富有魅力的关键。上海紧抓关键环节,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上海特色”。

率先迈出一步

每一次思政课改革,上海都走在前列;每有重大进展,上海都率先迈出一步。

2010—2016年,上海在十余年中小学“学科德育”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先后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并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开展思政课改革试点的城市。

2017—2018年,随着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召开,上海启动新一轮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按照“统筹布局、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形成12所“整体试点学校”、12所“重点培育学校”、全市所有高校全覆盖的工作新格局。

给予每校30万至150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连续投入4年。上海全市所有高校都成立了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所有高校党委书记均亲自担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办公室推进落实。

“2010—2016年,改革重点在思政课建设,同时在一些专业课程和学校中尝试性实践,我们把这一阶段理解为理论先行阶段。而2017—2018年,我们把这一阶段理解为全面启动阶段。”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当前,上海成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改试点区,这是继教育综合改革、高考改革之后,承担的又一项新的重要试点任务。在此体系中,课堂是主渠道,课程思政是改革核心。这个阶段,工作重点将努力从政策设计、试点推广走向深层次制度建设。

这样的课堂学生乐意“抬头”

“同学们看过纪录片《塑料海洋》吗?”教师闫方洁的课堂以看似随意的闲聊开始。“看过!没想到海底最深处依旧可以发现塑料!”讲台下立刻有学生响应。

“那么大家从中思考到了什么?”闫方洁在众多求知的目光下继续说,“马克思指出,在资本逻辑主导的社会中,资本增值的需求是无边界的,这必然导致人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反生态性’。这便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原因之一。”

“浅入”而“深出”,把同学们印象中“高高在上”的马克思主义拉回到大家的身边。同学们说,闫方洁的课深深地扎进社会热点、扎入“我们身边”,这样的课堂学生乐意“抬头”。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构建跨学科、跨领域、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坚持对思政课专职教师开展分层培养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提升理论素养、人格修养。

张维为、陈果、施索华……在上海,已经涌现了一批像闫方洁这样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教学名师。

讲台上的精彩,绝非仅仅是一个教学技法问题,它更是理想信念、理论素养、育人情怀的综合体现。要让更多有信仰的人能够站上讲台讲信仰。而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开讲,知名教授、行业专家登台授课,党政领导、模范人物现身说法,正在成为上海校园里的新常态。

在上海即将规划出台《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专门列出了“强师行动”,通过建设“学分银行”、打造“实践熔炉”、开展“引智讲学”,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支持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上台开讲。

好的理论要“及时讲”,讲出特色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从110伏到1000千伏,我们中国超高电压网从跟随到领跑世界,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国外龙头要价高昂,久经波折,终于自主研发的煤炭液化技术打破了困境……”在上海电力大学,拥有“思政味”的专业课获得阵阵掌声。

“我与新中国,同年龄共成长”,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别邀请了三位新中国同龄人,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上了“思政第一课”。

首届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大比武暨教学展示观摩会,以“讲台上的新思想”为主题,386名教师参与了这次大比武活动,覆盖全部思政课程,历时近80天。

一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即呈现“一校一课”的办学特色,又承载了同频共振的育人理念。让校外知名的科学家、企业家、行业劳模纷纷站上讲台,名师荟萃成为课程的亮丽标签。

好的理论要“及时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讲深讲透,切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精神之钙”——今年秋季学期上海在15所高校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统筹推进,组织力量统一研制教学大纲、编制示范教案、建设案例库,将新思想的科学内涵转化为教学内容。建立“市级备课+校际协同+学校推进”三级备课体系,开展教师大培训、教学大比武、示范大巡讲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学深悟透新思想,把基本原理化为鲜活案例、生动道理。

突出实践教学,建立“理论+实践”组合式课堂设计,组织学生赴上海自贸区、洋山深水港、上海商飞公司等开展现场教学,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理论阐释做生动注脚。

注重“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在校级层面不断丰富“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治国理政”“中国智慧”“大国方略”“锦绣中国”……全市所有高校都已开设至少1门“中国系列”课程,每一门课程都围绕某一主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讲解。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3日 09版)

[责任编辑: 谭周]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