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2020年金融监管走向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工作作出诸多部署。接下来,金融监管的走向如何?“一行两会”已经释放明确信号。

透视2020年金融监管走向

来源:新华网2019-12-19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题:透视2020年金融监管走向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吴雨、刘慧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工作作出诸多部署。接下来,金融监管的走向如何?“一行两会”已经释放明确信号。

支持实体经济发力更精准

2019年以来,在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金融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1月至11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43万亿元。

从“一行两会”释放的信息看,服务实体经济仍将是2020年金融业的重要任务,并且突出重点领域,发力将更精准。

人民银行表示,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进一步改善信贷结构,加大金融对制造业和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建立较为完善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体系。

银保监会表示,改进和完善小微和民营企业服务,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发挥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作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优化信贷供给结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重,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聚焦扶贫、养老、健康、医疗等金融服务薄弱环节,调动各类金融资源,支持消费升级和民生改善。

证监会表示,加大资本市场对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方向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防风险从“治标”走向“治本”

防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2019年,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领域的重点风险主动化解防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人民银行表示,要巩固攻坚战前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稳金融、稳预期。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稳妥处置突出金融风险点,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统筹做好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控股公司、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从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

银保监会表示,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压实各方责任,稳妥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对影子银行业务进行一致性、穿透式、全覆盖监管,坚决清理整顿各类假创新、伪创新。分类处置重点金融控股集团风险。完善房地产融资统计和监测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行为。持续推进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高发势头。

证监会表示,将强化对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化解,努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更多举措推进高水平开放

2019年,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些关键性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体系。从金融监管部门释放的信号看,更多改革举措值得期待。

人民银行表示,要注重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深化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创新资本工具等多种渠道,进一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提高中小银行放贷能力。

银保监会表示,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深化城商行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推动信托、理财、养老保险等行业转型发展,引导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回归本源。优化银行保险机构的股权结构,强化关联交易监管,优化激励约束机制。

在大力补齐直接融资短板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多项改革措施将陆续落地。证监会表示,抓紧研究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内涵、外延以及改革的思路举措,努力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坚守科创板定位,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化新三板改革。加快债券市场产品工具创新,加大期货期权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完善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证监会表示,在融资端加强改革的同时,在投资端采取更多措施。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推动完善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安排,优化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制度体系。

2019年,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加快举世瞩目。人民银行表示,将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金融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银保监会表示,将推动已发布的对外开放措施尽快落地,进一步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监管能力要与开放水平相适应。证监会表示,坚定推进资本市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确保“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透视2020年金融监管走向

2019-12-19 19:56:49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题:透视2020年金融监管走向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吴雨、刘慧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工作作出诸多部署。接下来,金融监管的走向如何?“一行两会”已经释放明确信号。

支持实体经济发力更精准

2019年以来,在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金融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1月至11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43万亿元。

从“一行两会”释放的信息看,服务实体经济仍将是2020年金融业的重要任务,并且突出重点领域,发力将更精准。

人民银行表示,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进一步改善信贷结构,加大金融对制造业和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建立较为完善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体系。

银保监会表示,改进和完善小微和民营企业服务,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发挥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作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优化信贷供给结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重,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聚焦扶贫、养老、健康、医疗等金融服务薄弱环节,调动各类金融资源,支持消费升级和民生改善。

证监会表示,加大资本市场对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方向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防风险从“治标”走向“治本”

防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2019年,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领域的重点风险主动化解防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人民银行表示,要巩固攻坚战前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稳金融、稳预期。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稳妥处置突出金融风险点,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统筹做好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控股公司、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从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

银保监会表示,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压实各方责任,稳妥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对影子银行业务进行一致性、穿透式、全覆盖监管,坚决清理整顿各类假创新、伪创新。分类处置重点金融控股集团风险。完善房地产融资统计和监测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行为。持续推进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高发势头。

证监会表示,将强化对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化解,努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更多举措推进高水平开放

2019年,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些关键性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体系。从金融监管部门释放的信号看,更多改革举措值得期待。

人民银行表示,要注重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深化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创新资本工具等多种渠道,进一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提高中小银行放贷能力。

银保监会表示,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深化城商行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推动信托、理财、养老保险等行业转型发展,引导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回归本源。优化银行保险机构的股权结构,强化关联交易监管,优化激励约束机制。

在大力补齐直接融资短板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多项改革措施将陆续落地。证监会表示,抓紧研究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内涵、外延以及改革的思路举措,努力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坚守科创板定位,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化新三板改革。加快债券市场产品工具创新,加大期货期权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完善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证监会表示,在融资端加强改革的同时,在投资端采取更多措施。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推动完善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安排,优化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制度体系。

2019年,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加快举世瞩目。人民银行表示,将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金融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银保监会表示,将推动已发布的对外开放措施尽快落地,进一步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监管能力要与开放水平相适应。证监会表示,坚定推进资本市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确保“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苏桢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