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活在路上】扶贫路上幸福同行
冬日的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羊茸哈德藏寨,一场大雪把整个寨子装扮得银装素裹,仿佛童话世界,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打卡。这里三面环山,四季美景如画。游人不仅能住进藏式民居,品尝藏餐,还可以与藏民一起跳锅庄、唱藏歌,感受民俗文化。

【好生活在路上】扶贫路上幸福同行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2020-01-09

冬日的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羊茸哈德藏寨,一场大雪把整个寨子装扮得银装素裹,仿佛童话世界,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打卡。这里三面环山,四季美景如画。游人不仅能住进藏式民居,品尝藏餐,还可以与藏民一起跳锅庄、唱藏歌,感受民俗文化。

羊茸哈德曾经是典型的贫困村。村民恩灯扬初告诉记者,以前村子坐落在高山上,生活必需品都是靠人背马驮运进来。村民生活不便,还面临着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2012年,村子整体搬迁到山下河边的平地上,河的另一边就是347国道。为了方便村民进出,在交通运输部扶贫联络组的帮扶支持下,县交通运输局为村里修了两座桥。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村民们组织起来发展民宿生意。

“最近,很多游客来到我们这里,除了吃美食,还去达古冰川体验冰雪项目,很热闹!”恩灯扬初说,桥通路畅,游人络绎不绝,民宿常常爆满,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羊茸哈德藏寨的发展,是四川藏区脱贫攻坚的缩影。

四川藏区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通路”是当地群众长久以来的期盼。自2009年起,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阿坝州小金、黑水、壤塘三县,2016年起增加甘孜州色达县。10年来,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65亿元,四川省累计投入15.4亿元。目前,小金、黑水、壤塘、色达四县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县城均有2条以上三级公路通道对外连接。小金县已于2018年脱贫摘帽,其余三县已达到了摘帽标准。

“交通难县”变成“交通畅县”

要想富,先修路,脱贫攻坚第一步。

路修到哪儿,脱贫攻坚就实现到哪儿,老百姓的观念就转变到哪儿。在川西藏区,总能看到正在升级改造的国道和建设中的桥梁、隧道,交通设施不断提质升级。

2019年6月,小金县一次性打捆招标3年交通定点扶贫项目18个。交通运输部挂职干部、小金县委副书记郑宇负责这些项目的推进工作,他经常跑到各个工地现场去察看进展情况。自2009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累计支持小金县实施交通定点扶贫项目49个,累计投资3.22亿元,改造危桥21座,新建农村公路110公里。郑宇告诉记者,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金苹果、高山玫瑰、葡萄酿酒、生态蔬菜、高原牦牛五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

正在建设的扎窝至红岩段隧道位于446省道。工程负责人、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黑水项目部项目经理朱啸宇告诉记者,以前从扎窝乡到黑水县需要1个多小时,隧道修好后,20分钟即可。更加便利的交通将有效带动黑水县农特产品销售及加工产业,串联起该县及其周边红色文化遗址,形成一条红色文化走廊。

在227国道壤塘友谊桥(川青界)至黑桥段公路改建工程现场,施工正在有序进行。该项目全长约105公里,预计2020年完工。交通运输部挂职干部、壤塘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赵煜民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资金约9.5亿元,实施项目58个,交通条件的改善有效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压路机、胶轮机有序施工,5.5米宽的沥青路面正在铺设,这是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霍西乡五色海旅游路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色达县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胡建英告诉记者,近几年,色达大力推进“交通+旅游”项目建设,将打造一条大环线,连接起东嘎寺等旅游景点。

据交通运输部挂职干部、色达县委副书记桂志敬介绍,自2016年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色达县以来,已投入资金1.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6个,当地道路通畅率养护率均提升至100%。通过定点帮扶,色达建成通村公路约132.7公里、桥梁2座,实现134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随着路网逐步完善,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升,曾经的“交通难县”已经或正在变成“交通畅县”。

从种口粮到发展经济产业

与黑水县的羊茸哈德藏寨一样,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四川藏区村民们已经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

小金县沃日镇木兰村有一条“二环路”,这条长约2公里的村路于2017年9月建成,连着350国道,在木兰村形成环线,路边是2000多亩苹果产业园。著名的小金苹果就是通过这条产业路,销往全国各地。

“以前路不够好时,我们主要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苹果不能当饭吃,销售也不方便,不敢多种。”木兰村党支部书记龙华贵告诉记者,现在交通方便、销路不愁,村里的苹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去年“十一”村里的苹果共享农庄开业,慕名而来的游客不仅能够在这里采摘苹果,还可以体验果林木屋、乡村民宿等特色服务。

在壤塘县中壤塘乡壤巴拉觉囊唐卡传习所,上百名藏族青年在这里学习觉囊唐卡、唐卡堆秀、雕塑和藏香制作等技艺。借助“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政策红利,当地政府将觉囊唐卡、梵音古乐、南木达藏戏等打包成“觉囊文化”大品牌整体发展。

赵煜民介绍,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帮扶下,壤塘县持续推动“交通+旅游”深度融合,让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2019年年底,壤塘县完成了227国道壤塘友谊桥至黑桥公路主体工程,打通了旅游黄金通道。近两年来累计投资4600万余元,完成了中壤塘景区过境公路和画家村公路,助力壤巴拉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目前,围绕藏香、藏茶、藏药、石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壤塘县建成了27个非遗传习所,2000余名青年在那里从事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工作,其中来自贫困家庭的有600多名。

沿着548国道行驶,记者来到色达县金实生态农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位于旭日乡江达村,海拔3600米,主要经营马铃薯、西红柿、冬瓜、萝卜、白菜、绿心蚕豆等高原生态蔬菜,以及草莓、西瓜、哈密瓜等高原水果。“自2016年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一步步走上正轨。如果没有现在的交通条件,我们的产品很难卖出去。”该公司负责人杨蕗涓说。

桂志敬告诉记者,2016年,交通运输部将色达纳入定点扶贫县,每年投入6000万元定点扶贫资金,支持色达县新建农村公路382.3公里、桥梁3座,全县通车总里程达到2260公里。

从种口粮到种苹果、高山玫瑰,到酿造葡萄酒、发展旅游,从自给自足到发展商品经济、形成规模产业,四川藏区脱贫攻坚的脚步走得越来越稳。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好生活在路上】扶贫路上幸福同行

2020-01-09 15:31:50 来源: 0 条评论

冬日的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羊茸哈德藏寨,一场大雪把整个寨子装扮得银装素裹,仿佛童话世界,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打卡。这里三面环山,四季美景如画。游人不仅能住进藏式民居,品尝藏餐,还可以与藏民一起跳锅庄、唱藏歌,感受民俗文化。

羊茸哈德曾经是典型的贫困村。村民恩灯扬初告诉记者,以前村子坐落在高山上,生活必需品都是靠人背马驮运进来。村民生活不便,还面临着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2012年,村子整体搬迁到山下河边的平地上,河的另一边就是347国道。为了方便村民进出,在交通运输部扶贫联络组的帮扶支持下,县交通运输局为村里修了两座桥。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村民们组织起来发展民宿生意。

“最近,很多游客来到我们这里,除了吃美食,还去达古冰川体验冰雪项目,很热闹!”恩灯扬初说,桥通路畅,游人络绎不绝,民宿常常爆满,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羊茸哈德藏寨的发展,是四川藏区脱贫攻坚的缩影。

四川藏区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通路”是当地群众长久以来的期盼。自2009年起,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阿坝州小金、黑水、壤塘三县,2016年起增加甘孜州色达县。10年来,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65亿元,四川省累计投入15.4亿元。目前,小金、黑水、壤塘、色达四县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县城均有2条以上三级公路通道对外连接。小金县已于2018年脱贫摘帽,其余三县已达到了摘帽标准。

“交通难县”变成“交通畅县”

要想富,先修路,脱贫攻坚第一步。

路修到哪儿,脱贫攻坚就实现到哪儿,老百姓的观念就转变到哪儿。在川西藏区,总能看到正在升级改造的国道和建设中的桥梁、隧道,交通设施不断提质升级。

2019年6月,小金县一次性打捆招标3年交通定点扶贫项目18个。交通运输部挂职干部、小金县委副书记郑宇负责这些项目的推进工作,他经常跑到各个工地现场去察看进展情况。自2009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累计支持小金县实施交通定点扶贫项目49个,累计投资3.22亿元,改造危桥21座,新建农村公路110公里。郑宇告诉记者,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金苹果、高山玫瑰、葡萄酿酒、生态蔬菜、高原牦牛五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

正在建设的扎窝至红岩段隧道位于446省道。工程负责人、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黑水项目部项目经理朱啸宇告诉记者,以前从扎窝乡到黑水县需要1个多小时,隧道修好后,20分钟即可。更加便利的交通将有效带动黑水县农特产品销售及加工产业,串联起该县及其周边红色文化遗址,形成一条红色文化走廊。

在227国道壤塘友谊桥(川青界)至黑桥段公路改建工程现场,施工正在有序进行。该项目全长约105公里,预计2020年完工。交通运输部挂职干部、壤塘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赵煜民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资金约9.5亿元,实施项目58个,交通条件的改善有效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压路机、胶轮机有序施工,5.5米宽的沥青路面正在铺设,这是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霍西乡五色海旅游路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色达县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胡建英告诉记者,近几年,色达大力推进“交通+旅游”项目建设,将打造一条大环线,连接起东嘎寺等旅游景点。

据交通运输部挂职干部、色达县委副书记桂志敬介绍,自2016年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色达县以来,已投入资金1.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6个,当地道路通畅率养护率均提升至100%。通过定点帮扶,色达建成通村公路约132.7公里、桥梁2座,实现134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随着路网逐步完善,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升,曾经的“交通难县”已经或正在变成“交通畅县”。

从种口粮到发展经济产业

与黑水县的羊茸哈德藏寨一样,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四川藏区村民们已经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

小金县沃日镇木兰村有一条“二环路”,这条长约2公里的村路于2017年9月建成,连着350国道,在木兰村形成环线,路边是2000多亩苹果产业园。著名的小金苹果就是通过这条产业路,销往全国各地。

“以前路不够好时,我们主要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苹果不能当饭吃,销售也不方便,不敢多种。”木兰村党支部书记龙华贵告诉记者,现在交通方便、销路不愁,村里的苹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去年“十一”村里的苹果共享农庄开业,慕名而来的游客不仅能够在这里采摘苹果,还可以体验果林木屋、乡村民宿等特色服务。

在壤塘县中壤塘乡壤巴拉觉囊唐卡传习所,上百名藏族青年在这里学习觉囊唐卡、唐卡堆秀、雕塑和藏香制作等技艺。借助“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政策红利,当地政府将觉囊唐卡、梵音古乐、南木达藏戏等打包成“觉囊文化”大品牌整体发展。

赵煜民介绍,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帮扶下,壤塘县持续推动“交通+旅游”深度融合,让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2019年年底,壤塘县完成了227国道壤塘友谊桥至黑桥公路主体工程,打通了旅游黄金通道。近两年来累计投资4600万余元,完成了中壤塘景区过境公路和画家村公路,助力壤巴拉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目前,围绕藏香、藏茶、藏药、石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壤塘县建成了27个非遗传习所,2000余名青年在那里从事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工作,其中来自贫困家庭的有600多名。

沿着548国道行驶,记者来到色达县金实生态农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位于旭日乡江达村,海拔3600米,主要经营马铃薯、西红柿、冬瓜、萝卜、白菜、绿心蚕豆等高原生态蔬菜,以及草莓、西瓜、哈密瓜等高原水果。“自2016年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一步步走上正轨。如果没有现在的交通条件,我们的产品很难卖出去。”该公司负责人杨蕗涓说。

桂志敬告诉记者,2016年,交通运输部将色达纳入定点扶贫县,每年投入6000万元定点扶贫资金,支持色达县新建农村公路382.3公里、桥梁3座,全县通车总里程达到2260公里。

从种口粮到种苹果、高山玫瑰,到酿造葡萄酒、发展旅游,从自给自足到发展商品经济、形成规模产业,四川藏区脱贫攻坚的脚步走得越来越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