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一台”缝纫机“缝”出好日子
这要是搁在往年,李小红可不敢这么“大手大脚”,得打个电话问下在太原打工的爱人,年底能拿回多少钱。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念小学,建档立卡贫困户花钱得量入为出,能省一个是一个。今年不同,李小红一家脱贫了——靠的是一台缝纫机。

【新春走基层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一台”缝纫机“缝”出好日子

来源:山西日报2020-01-16


临近年根,山西省静乐县五家庄村的年味越来越浓了。1月10日,村里的路灯杆上,一串串红灯笼已经挂起来了。皑皑白雪掩映之下,分外喜庆。


39岁的李小红各种忙活,擦玻璃、糊窗花、蒸花馍。一脸喜气的她正盘算着,等忙过这两天,好进城再置办些糖果和鲜菜。


“来了卖鱼的了,都是大活鱼,你家要不?”邻居在院外高声问。


“知道了。”不一会,李小红拎着两个塑料袋子回来了,手冻得通红。一条二斤多的鱼已经收拾好了,李小红把它放到了冰箱里,转身把另一条还乱蹦的倒进水盆里。“大冬天能有活鱼,娃娃们稀罕了,养上几天看看。”


这要是搁在往年,李小红可不敢这么“大手大脚”,得打个电话问下在太原打工的爱人,年底能拿回多少钱。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念小学,建档立卡贫困户花钱得量入为出,能省一个是一个。


今年不同,李小红一家脱贫了——靠的是一台缝纫机。


说起静乐的裁缝,很有名头。仅北京一地,就有上万静乐人从事裁缝工作,静乐人开的服装加工企业最多时达到30多家。他们主要以代理大型服装厂外包业务赚取加工费。


2017年,静乐县委数次组织人员进京,向这些企业主陈述县委、县政府扶持裁缝产业发展的种种优惠政策,诚邀他们顺应产业转移大势,回老家创业,带领全县贫困父老“裁”掉穷帽子,“缝”出好日子。


31岁的李星欣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五家庄村人,2017年10月注册成立了公司,两个服装加工车间,一个设在县城的移民小区,另一个自然设在了五家庄村。


种六亩地,一年下来也没几个钱。当裁缝,一个月最少也有1500元,还不误给娃娃做饭。一比较,李小红把地流转出去,报名参加了县里提供的免费裁缝培训。


记者在五家庄村扶贫车间墙上看到一张冲锋衣工价表。加工一件冲锋衣分为48道工序,加工费最高的是上里拉链,一件1.5元,最低的是封领,一件0.2元。


“好做的低,费时的高。”李小红告诉记者。现在她已经从“生手”变成了熟练工,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如果没有扶贫车间,我还是个在家做饭带孩子的家庭妇女,一到年底,只能眼巴巴看着孩子他爸能带回几个钱。”


但李小红还不满足,男裁缝们一个月能挣到6000多元。她想让爱人明年不要出去打工了,与其在外一年挣万数块钱,还不如学裁缝,守着家,还收入高。

如今,除了县城的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有30多家像五家庄这样的“缝纫村”,全县还有10个。“这几年,静乐县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服装加工业态。今年除了春节放几天假,一年都有订单。”李星欣告诉记者,能吸纳300人务工的第三个加工车间已经建成,“过完春节,就能开工。”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春走基层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一台”缝纫机“缝”出好日子

2020-01-16 10:40:06 来源: 0 条评论


临近年根,山西省静乐县五家庄村的年味越来越浓了。1月10日,村里的路灯杆上,一串串红灯笼已经挂起来了。皑皑白雪掩映之下,分外喜庆。


39岁的李小红各种忙活,擦玻璃、糊窗花、蒸花馍。一脸喜气的她正盘算着,等忙过这两天,好进城再置办些糖果和鲜菜。


“来了卖鱼的了,都是大活鱼,你家要不?”邻居在院外高声问。


“知道了。”不一会,李小红拎着两个塑料袋子回来了,手冻得通红。一条二斤多的鱼已经收拾好了,李小红把它放到了冰箱里,转身把另一条还乱蹦的倒进水盆里。“大冬天能有活鱼,娃娃们稀罕了,养上几天看看。”


这要是搁在往年,李小红可不敢这么“大手大脚”,得打个电话问下在太原打工的爱人,年底能拿回多少钱。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念小学,建档立卡贫困户花钱得量入为出,能省一个是一个。


今年不同,李小红一家脱贫了——靠的是一台缝纫机。


说起静乐的裁缝,很有名头。仅北京一地,就有上万静乐人从事裁缝工作,静乐人开的服装加工企业最多时达到30多家。他们主要以代理大型服装厂外包业务赚取加工费。


2017年,静乐县委数次组织人员进京,向这些企业主陈述县委、县政府扶持裁缝产业发展的种种优惠政策,诚邀他们顺应产业转移大势,回老家创业,带领全县贫困父老“裁”掉穷帽子,“缝”出好日子。


31岁的李星欣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五家庄村人,2017年10月注册成立了公司,两个服装加工车间,一个设在县城的移民小区,另一个自然设在了五家庄村。


种六亩地,一年下来也没几个钱。当裁缝,一个月最少也有1500元,还不误给娃娃做饭。一比较,李小红把地流转出去,报名参加了县里提供的免费裁缝培训。


记者在五家庄村扶贫车间墙上看到一张冲锋衣工价表。加工一件冲锋衣分为48道工序,加工费最高的是上里拉链,一件1.5元,最低的是封领,一件0.2元。


“好做的低,费时的高。”李小红告诉记者。现在她已经从“生手”变成了熟练工,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如果没有扶贫车间,我还是个在家做饭带孩子的家庭妇女,一到年底,只能眼巴巴看着孩子他爸能带回几个钱。”


但李小红还不满足,男裁缝们一个月能挣到6000多元。她想让爱人明年不要出去打工了,与其在外一年挣万数块钱,还不如学裁缝,守着家,还收入高。

如今,除了县城的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有30多家像五家庄这样的“缝纫村”,全县还有10个。“这几年,静乐县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服装加工业态。今年除了春节放几天假,一年都有订单。”李星欣告诉记者,能吸纳300人务工的第三个加工车间已经建成,“过完春节,就能开工。”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