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查,武汉打响抗“疫”保卫战!
遏制疫情,最主要的方式是切断源头,阻断传播,最重要的战场是社区。

大排查,武汉打响抗“疫”保卫战!

来源:新华社2020-02-11

新华社武汉2月10日电题:大排查,武汉打响抗“疫”保卫战!

新华社记者

遏制疫情,最主要的方式是切断源头,阻断传播,最重要的战场是社区。

8日,中央指导组在武汉发出动员令,不折不扣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切实推进“应收尽收、不漏一人”,吹响了阻断疫情扩散的总攻战号角。

两日来,武汉城区1100多个社区开展拉网式、网格式排查,超过3万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战“疫”。

一场保卫武汉的抗“疫”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已全面打响。

全城动员 全力推进

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10日上午9时,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德望社区电话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紧促的声音:“熊主任,我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阳性。”

嘱咐几句注意事项,挂上电话后,德望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熊威马上向街道汇报情况,请求安排车辆和人员马上转运这名确诊患者。

看到一辆经过改装、消毒的小巴停在了患者所在小区门口,患者自己坐上车被送往附近“方舱医院”后,熊威悬着的心才平缓下来。他说,随着应收尽收的快速推进,“患者确诊、收治这几天明显感觉节奏快了起来”。

武汉市动员力量,调动救护车,改装公交车、电动车等承担病患转运任务。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核心区,武汉的疫情防控目前正处于最关键、最紧急、最严峻的关头。

应收尽收,刻不容缓!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连日来,武汉市落实对确诊患者、疑似病例、发烧居民、亲密接触者“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全力以赴,全面推进。

9日上午,武汉再次动员推进全市1100多个社区危重病人收治、疑似患者隔离、核酸检测等工作,将排查出的所有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全部集中收治、分类隔离。这是做到应收尽收、应检尽检的重要步骤。

——增加床位数量。这是提高收治能力的核心。经过改造后,湖北省委党校一栋学员楼成为新冠肺炎的医学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儿200个床位都已收满,“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每天都有约20个转出和新接收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患者”。

随着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相继收治确诊患者,目前武汉市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床位数达到1.14万张。另外由会展中心、体育馆改建的“方舱医院”和多所学校改造的收治点,将陆续增加上万张床位,收治确诊轻症患者。

——增派医护人员。元宵节当天,支援武汉的第二批青海医疗队队员韩金艳经过三天培训,和其他90多名医护人员进驻新洲区方舱医院上岗。这个由羽毛球馆改造而成的方舱医院,最多可以容纳200名确诊患者。这些轻症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都由韩金艳他们承担。

中央指导组陆续从全国调集100余支队伍1.1万余名优秀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目前共有超过9万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武汉市还通过各种渠道扩充医护力量,一些城区倡议65岁以下的离退休和个人医务工作者投身抗击疫情战场,相关部门将提供周全的防控措施和医疗物资。

——扩能核酸检测。前期受试剂盒、采样点数量限制,核酸检测也需要排队等候,导致大量疑似患者无法确诊。通过不断扩大核酸检测机构,目前武汉市核酸检测能力从最初每日200份,提升到现在8000份。

临近雷神山医院的武汉“火眼”实验室近日开始试运行,这个为疫情防控专门新建的实验室将增加日均1万通量的核酸检测能力,平均经过4—6个小时可以获得检测结果。据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实验室检测能力的释放,将有效缓解检测难问题”。

记者同时了解到,尽管目前收治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仍有部分确诊和疑似患者尚未被收治,做到不漏一人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拉网排查 干部下沉

社区排查是“四类人员”分类集中收治、实现应收尽收最基础的关口。

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是一个1.6万余人口的“万人社区”,距疑似疫源区华南海鲜市场仅2公里左右,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

记者见到西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长时间连续值守,承担安抚居民情绪、组织社区消毒、安排物资发放等林林总总的工作,每天要接听上百个电话,她忙得像个“陀螺”“所有确诊和疑似患者送至定点医院和隔离点后,社区各项工作也逐步理顺了。”她说。

董守芝所在社区实际住户1.3万人。通过“地毯式”排查,组织居民测量体温,已将36名确诊患者全部外送至医院,所有疑似病患送至隔离点。

武汉市武昌区委书记刘洁介绍,社区筛查出居民发热情况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分级诊疗判断是否送发热门诊就诊,并提出隔离建议。

“疑似患者由街道护送到隔离点后,将第一时间进行核酸采样检测,并实施对症治疗。检测结果出来后,阳性患者轻症进方舱医院,重症进定点医院。”刘洁说,所以社区是实现“应收尽收”的第一道闸口,至关重要。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10日晚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武汉市着力开展全民健康普查,截至9日,武汉市一共排查了3371个社区、村;按户数计算,累计排查了421万户、1059万人。

从1月27日大年初三开始,洪山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科员杨端华每天都“改行”珞南街广八路社区“上班”:每天背着20斤重的药水桶喷壶,对社区10个单元的居民楼逐层打药消杀。

“每个单元都是7层,共111级台阶,这些天下来对这儿都很熟啦。”杨端华说,在司法局他主要负责档案工作,上下班很规律。现在承担消杀工作之外,社区忙不开时来搭把手,加班成了常态。

目前,武汉市共有市直机关、市属国有企业等单位的1.67万名干部职工,下沉到疫情较重的社区,统一编入街道社区工作队;15个城区统筹区直单位和街道(乡镇)共计1.77万名党员干部,全覆盖联系包保社区(村),总计3.4万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共同抗“疫”。

由于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感染确诊,副书记出现疑似症状,一名党委委员是亲密接触者被隔离,一段时间内,德望社区全靠熊威带领8名社区工作者担负起5600多名居民的疫情防控和应急工作。这次30多位干部下沉到位后,“可帮我们大忙了”,熊威说。

一周前,武汉市园林局职工杨丽青撇下两岁的儿子来到德望社区,戴起红袖标、拿着小喇叭,对进出人员测温、登记,当起社区楼栋“守门员”。由于家离社区30多公里,加上交通管制,杨丽青只能住在单位办公室,晚上睡沙发。

在下沉干部的帮助下,德望社区已排查出辖区的26例确诊和疑似患者,完成隔离收治。熊威说:“经过前段时间的持续爆发后,现在社区新增发热、疑似病例都在回落,疫情防控效果逐步体现出来了。”

集中收治 摸清底数 阻断传播

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党总支书记桂小妹虽然每晚睡不到4个小时,但完成了连日来“拉网式”排查,确认“四类人员”人数后,松了一口气。

春节以来,青和居社区实际居住人数有8042人,其中4例确诊患者,17例疑似病例。这21人都已经全部送至医院、隔离点,实现应收尽收。

“将‘四类人员’识别出来,摸清底数,相应收治或隔离后,社区工作重点就是做好消毒和防范工作。”桂小妹说。

控制源头、切断传播途径,是传染病防控的治本之策。应收尽收,集中收治,意味着锁定疫情防控主要目标群体,为摸清“敌情”,配置资源,从“阵地战”转为“歼灭战”打下基础。

“大疫时期最有效的办法,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救治患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说,如果大量轻症患者居家或疑似病人在社区游动,会成为疫情扩散的主要源头,“这是传染源控制不力,是社会和专业干预不够的表现”。

社区,是阻断疫情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武汉市按照“应下尽下、就近就便”的原则,充分整合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力量,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化整为零、对口支援、下沉社区,充实疫情防控一线干部力量。

武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中心城区各级党组织,除应急指挥、医疗卫生、公安交管等承担紧急防控任务的单位之外,在确保本单位正常运行情况下,基层党支部和党员要全部下沉到社区,听从社区党组织安排。

“干部下沉、夯实社区,基层筛查、集中收治,各方支援,形成合力,推进‘四类人员’分类集中收治,意味着救治工作逐步迈向有序,逐步形成有序的梯度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说。

从一个患者,到一个家庭,到一个小区,再到一个片区……总攻号吹响了,一个个社区正日益变成防疫的坚强堡垒,一道道抗疫的人民防线正在形成。

与疫魔的胶着对垒,艰苦鏖战,将随着保卫战战力的增强而被战胜。

武汉保卫战,战事方殷,硝烟正浓……(采写记者:周甲禄、李劲峰、侯文坤、李思远、李伟、廖君、冯国栋、王作葵)(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大排查,武汉打响抗“疫”保卫战!

2020-02-11 06:37:03 来源:

新华社武汉2月10日电题:大排查,武汉打响抗“疫”保卫战!

新华社记者

遏制疫情,最主要的方式是切断源头,阻断传播,最重要的战场是社区。

8日,中央指导组在武汉发出动员令,不折不扣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切实推进“应收尽收、不漏一人”,吹响了阻断疫情扩散的总攻战号角。

两日来,武汉城区1100多个社区开展拉网式、网格式排查,超过3万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战“疫”。

一场保卫武汉的抗“疫”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已全面打响。

全城动员 全力推进

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10日上午9时,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德望社区电话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紧促的声音:“熊主任,我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阳性。”

嘱咐几句注意事项,挂上电话后,德望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熊威马上向街道汇报情况,请求安排车辆和人员马上转运这名确诊患者。

看到一辆经过改装、消毒的小巴停在了患者所在小区门口,患者自己坐上车被送往附近“方舱医院”后,熊威悬着的心才平缓下来。他说,随着应收尽收的快速推进,“患者确诊、收治这几天明显感觉节奏快了起来”。

武汉市动员力量,调动救护车,改装公交车、电动车等承担病患转运任务。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核心区,武汉的疫情防控目前正处于最关键、最紧急、最严峻的关头。

应收尽收,刻不容缓!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连日来,武汉市落实对确诊患者、疑似病例、发烧居民、亲密接触者“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全力以赴,全面推进。

9日上午,武汉再次动员推进全市1100多个社区危重病人收治、疑似患者隔离、核酸检测等工作,将排查出的所有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全部集中收治、分类隔离。这是做到应收尽收、应检尽检的重要步骤。

——增加床位数量。这是提高收治能力的核心。经过改造后,湖北省委党校一栋学员楼成为新冠肺炎的医学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儿200个床位都已收满,“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每天都有约20个转出和新接收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患者”。

随着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相继收治确诊患者,目前武汉市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床位数达到1.14万张。另外由会展中心、体育馆改建的“方舱医院”和多所学校改造的收治点,将陆续增加上万张床位,收治确诊轻症患者。

——增派医护人员。元宵节当天,支援武汉的第二批青海医疗队队员韩金艳经过三天培训,和其他90多名医护人员进驻新洲区方舱医院上岗。这个由羽毛球馆改造而成的方舱医院,最多可以容纳200名确诊患者。这些轻症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都由韩金艳他们承担。

中央指导组陆续从全国调集100余支队伍1.1万余名优秀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目前共有超过9万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武汉市还通过各种渠道扩充医护力量,一些城区倡议65岁以下的离退休和个人医务工作者投身抗击疫情战场,相关部门将提供周全的防控措施和医疗物资。

——扩能核酸检测。前期受试剂盒、采样点数量限制,核酸检测也需要排队等候,导致大量疑似患者无法确诊。通过不断扩大核酸检测机构,目前武汉市核酸检测能力从最初每日200份,提升到现在8000份。

临近雷神山医院的武汉“火眼”实验室近日开始试运行,这个为疫情防控专门新建的实验室将增加日均1万通量的核酸检测能力,平均经过4—6个小时可以获得检测结果。据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实验室检测能力的释放,将有效缓解检测难问题”。

记者同时了解到,尽管目前收治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仍有部分确诊和疑似患者尚未被收治,做到不漏一人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拉网排查 干部下沉

社区排查是“四类人员”分类集中收治、实现应收尽收最基础的关口。

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是一个1.6万余人口的“万人社区”,距疑似疫源区华南海鲜市场仅2公里左右,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

记者见到西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长时间连续值守,承担安抚居民情绪、组织社区消毒、安排物资发放等林林总总的工作,每天要接听上百个电话,她忙得像个“陀螺”“所有确诊和疑似患者送至定点医院和隔离点后,社区各项工作也逐步理顺了。”她说。

董守芝所在社区实际住户1.3万人。通过“地毯式”排查,组织居民测量体温,已将36名确诊患者全部外送至医院,所有疑似病患送至隔离点。

武汉市武昌区委书记刘洁介绍,社区筛查出居民发热情况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分级诊疗判断是否送发热门诊就诊,并提出隔离建议。

“疑似患者由街道护送到隔离点后,将第一时间进行核酸采样检测,并实施对症治疗。检测结果出来后,阳性患者轻症进方舱医院,重症进定点医院。”刘洁说,所以社区是实现“应收尽收”的第一道闸口,至关重要。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10日晚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武汉市着力开展全民健康普查,截至9日,武汉市一共排查了3371个社区、村;按户数计算,累计排查了421万户、1059万人。

从1月27日大年初三开始,洪山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科员杨端华每天都“改行”珞南街广八路社区“上班”:每天背着20斤重的药水桶喷壶,对社区10个单元的居民楼逐层打药消杀。

“每个单元都是7层,共111级台阶,这些天下来对这儿都很熟啦。”杨端华说,在司法局他主要负责档案工作,上下班很规律。现在承担消杀工作之外,社区忙不开时来搭把手,加班成了常态。

目前,武汉市共有市直机关、市属国有企业等单位的1.67万名干部职工,下沉到疫情较重的社区,统一编入街道社区工作队;15个城区统筹区直单位和街道(乡镇)共计1.77万名党员干部,全覆盖联系包保社区(村),总计3.4万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共同抗“疫”。

由于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感染确诊,副书记出现疑似症状,一名党委委员是亲密接触者被隔离,一段时间内,德望社区全靠熊威带领8名社区工作者担负起5600多名居民的疫情防控和应急工作。这次30多位干部下沉到位后,“可帮我们大忙了”,熊威说。

一周前,武汉市园林局职工杨丽青撇下两岁的儿子来到德望社区,戴起红袖标、拿着小喇叭,对进出人员测温、登记,当起社区楼栋“守门员”。由于家离社区30多公里,加上交通管制,杨丽青只能住在单位办公室,晚上睡沙发。

在下沉干部的帮助下,德望社区已排查出辖区的26例确诊和疑似患者,完成隔离收治。熊威说:“经过前段时间的持续爆发后,现在社区新增发热、疑似病例都在回落,疫情防控效果逐步体现出来了。”

集中收治 摸清底数 阻断传播

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党总支书记桂小妹虽然每晚睡不到4个小时,但完成了连日来“拉网式”排查,确认“四类人员”人数后,松了一口气。

春节以来,青和居社区实际居住人数有8042人,其中4例确诊患者,17例疑似病例。这21人都已经全部送至医院、隔离点,实现应收尽收。

“将‘四类人员’识别出来,摸清底数,相应收治或隔离后,社区工作重点就是做好消毒和防范工作。”桂小妹说。

控制源头、切断传播途径,是传染病防控的治本之策。应收尽收,集中收治,意味着锁定疫情防控主要目标群体,为摸清“敌情”,配置资源,从“阵地战”转为“歼灭战”打下基础。

“大疫时期最有效的办法,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救治患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说,如果大量轻症患者居家或疑似病人在社区游动,会成为疫情扩散的主要源头,“这是传染源控制不力,是社会和专业干预不够的表现”。

社区,是阻断疫情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武汉市按照“应下尽下、就近就便”的原则,充分整合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力量,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化整为零、对口支援、下沉社区,充实疫情防控一线干部力量。

武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中心城区各级党组织,除应急指挥、医疗卫生、公安交管等承担紧急防控任务的单位之外,在确保本单位正常运行情况下,基层党支部和党员要全部下沉到社区,听从社区党组织安排。

“干部下沉、夯实社区,基层筛查、集中收治,各方支援,形成合力,推进‘四类人员’分类集中收治,意味着救治工作逐步迈向有序,逐步形成有序的梯度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说。

从一个患者,到一个家庭,到一个小区,再到一个片区……总攻号吹响了,一个个社区正日益变成防疫的坚强堡垒,一道道抗疫的人民防线正在形成。

与疫魔的胶着对垒,艰苦鏖战,将随着保卫战战力的增强而被战胜。

武汉保卫战,战事方殷,硝烟正浓……(采写记者:周甲禄、李劲峰、侯文坤、李思远、李伟、廖君、冯国栋、王作葵)(完)

[责任编辑: 杜漩]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