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杰: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杨英杰: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

来源:学习时报2020-02-19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会议特别指出,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要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要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就业优先是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影响,不仅仅表现为GDP增速下降所带来的家庭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减少,更紧要的是失业率的上升。鉴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家庭保障依旧是大部分农村居民和一部分城市居民的主要保障形式。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工资收入在家庭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统计显示,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5996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42.0%,经营净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为27.9%,转移净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为26.8%,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贡献因素。预计2019年在农民收入来源中,工资性收入的地位和对家庭保障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提升。

我国现在有2.6亿~2.7亿农民工,进城以后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虽然中小城市大部分已放开户口落地政策,给予进城农民工以相关政策同等待遇,但其隐含的实际前提则是稳定的收入来源,即稳定的就业。因为地方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支出,其最终财力来源仍是地方税收,真正从中央转移支付获取的财政支持,其力度和可持续性均不能保障地方公共服务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之间之均等化。

鉴于此,稳定就业不仅仅对于当前战胜疫情所需要的社会信心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疫后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亦具有强大的稳定器作用。因此,一方面是推动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和建设。根据中央要求,各地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做好用工、土地、资金、用能等保障。另一方面,鼓励地方综合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等资金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缓缴或返还部分社保费等政策;引导因疫情无法外出的农民工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

就业优先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重要环节。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遇此疫情亦是无法预料,但不能因此而放松要求放慢步伐,关键是要抓住牛鼻子,找准关键点。

此次疫情对第三产业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旅游业以及相关的酒店、民宿、交通等行业的影响更是严重。许多地方依靠旅游业成功脱贫的乡村贫困人口,恐怕又要面对贫困的挑战,再加上因病致贫,农村地区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此时此刻,需要政府拿出创新性的财政金融措施,稳定已有就业,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保障已有脱贫人员不返贫。比如对于条件较好的旅游地区或村庄(以农家乐、民宿为主),可以根据往年现金流情况,采取财政贴息政策,给予适当的贷款支持(用来发放工资),相信随着疫情的结束,旅游业必会迎来报复性反弹。既有此预期,国家亦应鼓励一些社会资金投资入股此类产业,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一定时期的支持和豁免。

与此同时,我国宏观逆周期调节政策也不断出台,以稳定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2月3日、4日、10日、11日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投放流动性累计达2.7万亿元。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2月11日发布信息称,近期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与此同时,不少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尤其是为保障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多地银保监局已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受困的中小微企业。

就业优先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干人民之所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特别是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

就业乃民生之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人居环境等,是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这些民生事情办好就需要比较大的投资,我们要借此战胜疫情的机会,加大对以上民生领域的投入,特别是新增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经费要向农村倾斜,社会建设公共资源要向农村投放,基本公共服务要向农村延伸,在扩大农村居民就业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为中国经济转型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亦是一举多得之事。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杨英杰: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

2020-02-19 17:54:25 来源: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会议特别指出,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要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要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就业优先是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影响,不仅仅表现为GDP增速下降所带来的家庭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减少,更紧要的是失业率的上升。鉴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家庭保障依旧是大部分农村居民和一部分城市居民的主要保障形式。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工资收入在家庭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统计显示,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5996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42.0%,经营净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为27.9%,转移净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为26.8%,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贡献因素。预计2019年在农民收入来源中,工资性收入的地位和对家庭保障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提升。

我国现在有2.6亿~2.7亿农民工,进城以后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虽然中小城市大部分已放开户口落地政策,给予进城农民工以相关政策同等待遇,但其隐含的实际前提则是稳定的收入来源,即稳定的就业。因为地方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支出,其最终财力来源仍是地方税收,真正从中央转移支付获取的财政支持,其力度和可持续性均不能保障地方公共服务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之间之均等化。

鉴于此,稳定就业不仅仅对于当前战胜疫情所需要的社会信心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疫后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亦具有强大的稳定器作用。因此,一方面是推动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和建设。根据中央要求,各地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做好用工、土地、资金、用能等保障。另一方面,鼓励地方综合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等资金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缓缴或返还部分社保费等政策;引导因疫情无法外出的农民工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

就业优先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重要环节。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遇此疫情亦是无法预料,但不能因此而放松要求放慢步伐,关键是要抓住牛鼻子,找准关键点。

此次疫情对第三产业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旅游业以及相关的酒店、民宿、交通等行业的影响更是严重。许多地方依靠旅游业成功脱贫的乡村贫困人口,恐怕又要面对贫困的挑战,再加上因病致贫,农村地区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此时此刻,需要政府拿出创新性的财政金融措施,稳定已有就业,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保障已有脱贫人员不返贫。比如对于条件较好的旅游地区或村庄(以农家乐、民宿为主),可以根据往年现金流情况,采取财政贴息政策,给予适当的贷款支持(用来发放工资),相信随着疫情的结束,旅游业必会迎来报复性反弹。既有此预期,国家亦应鼓励一些社会资金投资入股此类产业,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一定时期的支持和豁免。

与此同时,我国宏观逆周期调节政策也不断出台,以稳定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2月3日、4日、10日、11日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投放流动性累计达2.7万亿元。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2月11日发布信息称,近期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与此同时,不少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尤其是为保障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多地银保监局已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受困的中小微企业。

就业优先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干人民之所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特别是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

就业乃民生之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人居环境等,是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这些民生事情办好就需要比较大的投资,我们要借此战胜疫情的机会,加大对以上民生领域的投入,特别是新增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经费要向农村倾斜,社会建设公共资源要向农村投放,基本公共服务要向农村延伸,在扩大农村居民就业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为中国经济转型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亦是一举多得之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