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洋网评:以“国之重器”战胜大灾大疫

【地评线】大洋网评:以“国之重器”战胜大灾大疫

来源:大洋网 2020-03-18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文章强调,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

从C919大飞机到国产航母,从神威太湖之光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大批国之重器展现着中国的创新实力,提升着国人的自豪感。而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从历史来看,为治疗天花而有“牛痘”,因流感而诞生青霉素,为对抗疟疾而有金鸡纳霜、青蒿素应运而生……可以说,人类与疫病的“战争史”也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如今与新冠肺炎疫情对垒,部署推动科研攻关,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强调“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这是重要论断,也是坚定的宣言,饱含殷切期望。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立足当前,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着眼长远,以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国之重器防范化解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其重要性无需赘言。

打造国之重器,要进一步用好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从重大科技攻关、重大工程建设到重大灾害防治,这一法宝的巨大威力得到一次次验证。面对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科研攻关,尤其要集中优势“兵力”,着力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硬件上做好前瞻布局,资金上加大投入,加强战略谋划,不断夯实根基,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

打造国之重器,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资源。基础研究的突破也好,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也罢,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在人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到一周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出病毒毒株;迅速筛选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构建了多个动物模型,为药物、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大批科研工作者以“战时状态”全力攻关,让科学的“硬核”力量持续凸显。然而科技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拼的是速度,也是耐力,需要久久为功。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尖端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环境。对科研人员而言,则要主动把握大势、抢占先机、迎难而上。诚如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驰而不息,才能实现重大突破,摘下重大科技成果。

打造国之重器,还要强化国际合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在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尤其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进一步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汇聚顶尖人才和团队之力,强化国际合作,中国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随着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国之重器不断涌现,中国更有底气、更有实力战胜大灾大疫!

(广州日报 广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大洋网评:以“国之重器”战胜大灾大疫

2020-03-18 15:53:19 来源: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文章强调,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

从C919大飞机到国产航母,从神威太湖之光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大批国之重器展现着中国的创新实力,提升着国人的自豪感。而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从历史来看,为治疗天花而有“牛痘”,因流感而诞生青霉素,为对抗疟疾而有金鸡纳霜、青蒿素应运而生……可以说,人类与疫病的“战争史”也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如今与新冠肺炎疫情对垒,部署推动科研攻关,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强调“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这是重要论断,也是坚定的宣言,饱含殷切期望。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立足当前,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着眼长远,以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国之重器防范化解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其重要性无需赘言。

打造国之重器,要进一步用好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从重大科技攻关、重大工程建设到重大灾害防治,这一法宝的巨大威力得到一次次验证。面对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科研攻关,尤其要集中优势“兵力”,着力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硬件上做好前瞻布局,资金上加大投入,加强战略谋划,不断夯实根基,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

打造国之重器,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资源。基础研究的突破也好,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也罢,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在人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到一周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出病毒毒株;迅速筛选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构建了多个动物模型,为药物、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大批科研工作者以“战时状态”全力攻关,让科学的“硬核”力量持续凸显。然而科技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拼的是速度,也是耐力,需要久久为功。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尖端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环境。对科研人员而言,则要主动把握大势、抢占先机、迎难而上。诚如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驰而不息,才能实现重大突破,摘下重大科技成果。

打造国之重器,还要强化国际合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在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尤其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进一步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汇聚顶尖人才和团队之力,强化国际合作,中国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随着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国之重器不断涌现,中国更有底气、更有实力战胜大灾大疫!

(广州日报 广言)

[责任编辑: 杜漩]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