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汇聚复苏的力量——写在2020年首季中国经济收官之际

春天,汇聚复苏的力量——写在2020年首季中国经济收官之际

来源:新华社2020-03-30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题:春天,汇聚复苏的力量——写在2020年首季中国经济收官之际

新华社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国经济社会再迎挑战。一些经济指标出现回落,一些行业受到冲击。面对疫情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多月来,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寒随严冬去,春上柳梢来。3月末,春日暖阳如约而至,中国经济复苏的力量正在汇聚。

复苏:疫情对经济影响是短期的、总体可控

一组卫星遥感数据显示出这样的图景:

中国正在亮起来——近期中国夜间灯光数据正在回升。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随着人们有序返岗复工,灯光亮度不断提升。

交通正在忙起来——3月中旬相比2月下旬,渤海湾至长江口,以及北部湾区域,船舶航迹明显延伸。

耕地正在绿起来——中国六大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长势持平或好于去年的占比接近九成,总体好于常年。

璀璨的灯光、忙碌的交通、增绿的大地,正是中国经济在这个春天逐步恢复生机活力的信号。

谁也不曾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开年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一季度中国经济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数据显示,前两个月,投资、消费、出口、工业等主要指标都出现两位数下降,失业率也出现阶段性上升。

“可以说这次疫情冲击的广度和深度是超预期的,但从主要指标变化的性质及走势看,疫情冲击是短期的、总体可控的,而且部分影响反映了抗击疫情需要付出的代价,无需放大其负面影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

盛来运分析,1月至2月农业、工业、投资、贸易等主要指标占全年比重较小。通常下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年55%,上半年占45%,其中一季度仅占20%左右。只要二季度后经济加快恢复,就有机会弥补1月至2月的经济损失。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两个多月来,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

“2月10日复工,3月3日复工率达到100%,已经完全达到‘疫’前水平。”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告诉记者,徐工指导供应商安全复工,科学调整生产计划,力保长线产品、关键产品、市场急需产品供应,抢抓海外订单,复工以来各项指标“日日看新、日日看高、日日看好”。

徐工是复工复产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全国除湖北外的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95%,中小企业复工率超70%。全国重点外贸企业已基本复工,产能恢复率超过70%的重点外贸企业占比已达7成。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复工率超过99%,餐饮、住宿、家政等企业的复工率分别达到80%、60%和40%。

“上海的街道上行人慢慢多起来,越来越多的餐馆和咖啡馆开业。”德国《明星》周刊网站的报道观察认为,最坏的情况似乎已经过去,中国正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韧性: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

3月28日上午10点,中欧班列(武汉)X8015/6次运载50只集装箱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始发。班列将从阿拉山口出境,预计15天后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这是自疫情防控以来,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

中国经济也如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寒意,冰雪总会消融,春天终将到来。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面对疫情冲击,党中央科学判断,道出中国经济化危为机、长期向好的韧性。

韧性源自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

回首过往,从九八洪灾、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到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总能在攻坚克难中化危为机。

依托联保联供协作机制,累计向湖北调运生活必需品超7万吨;重要物资国家统一调度,口罩从“一只难求”到“日产过亿”;社会各界齐动员,截至3月21日,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达1218亿元……此次战“疫”,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力量再次让人惊叹。

“这次疫情毫无疑问证明了中国制度的优势。”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评价说,中国依靠自身制度成功抵御了风险,控制住疫情。中国经济活动逐步复苏,中国社会正一点点恢复常态。

韧性源自大国经济的坚实基础——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经济与2003年时相比更具韧性。”《南华早报》网站文章做出这样的判断。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今天的中国,经济体量已近100万亿元,应对冲击的能力更强,发展的韧性也更强。

即便遭受疫情冲击,我国无论是医疗防护和日用物资,还是水电燃气等综合保障,以及钢铁、化工、交通等重要基础产业,都维持正常运转。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万亿元。这都显示出大国经济强大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

韧性源自空间广阔的国内市场——

零售巨头开市客(Costco)将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第2家门店;丰田将与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资兴建电动车工厂;星巴克将在江苏昆山投资1.29亿美元建造绿色环保的咖啡烘焙工厂……面对疫情冲击,一批有战略眼光的跨国公司没有止步,反而加快了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

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超40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强大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

不免有人担心,疫情影响下,餐饮、旅游、汽车等消费被抑制,消费领域能否承受冲击?

而事实是,虽然疫情对传统消费造成较大冲击,但线上消费等爆发式增长。前两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生鲜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等新模式新服务快速扩张。国家统计局专家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逐步释放,出现消费回补甚至报复性反弹。

越是困难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疫情没有伤及‘筋骨’,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盛来运说,我国防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已经走出最困难、最艰巨的阶段,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有序推进,经济运行加快回归常态,疫情冲击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2020年全球经济前景将是负增长,衰退程度至少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一样严重,甚至更严重。”针对全球疫情发展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如此判断。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对国内一些企业而言,刚刚通过国内疫情“上半场”的考验,国际疫情“下半场”的难题已来临。

“3月初,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公司生产贸易额大幅恢复。然而,由于全球疫情加剧,客户跳单、取消订单的比例达70%至80%。”厦门金信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平说,3月中旬以来,公司还没有接到一个外贸订单,“让人担心”。

外部环境越复杂,越要坚定不移干好自己的事,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落细既定政策,在攻坚克难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让“饭碗”端稳端好——

1239亿元!这是2月份我国企业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保费单位缴费的“减负账单”,预计2月至6月减免额度将超过5000亿元。

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扩大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政策受益面……一项项政策发力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稳固市场主体基本盘。

纾困解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用好用足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扩大出口信贷投放,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快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多举措为企业“补血”“减负”“拓空间”。

“我国提高了超千项产品出口退税率,公司总出口量的98%都可因此受惠。”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李康志告诉记者,这一利好今年可增加退税额1140万元,帮助企业增强产品竞争力,争取更多海外订单。

深挖潜力,积极有效扩大内需——

江苏南京向居民发放3.18亿元消费券,浙江杭州发放16.8亿元消费券……近期,多地发放的消费券成为百姓“买买买”的推手,促进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

北京至雄安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公路项目加快推进, 全国重大铁路项目、重大能源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基本复工……截至3月20日,各地1.1万个重点项目复工率为89.1%。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超万亿元专项债投向各地,为扩大投资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调控,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

“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署,意味着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将更加有力有效。

关键时期,需要关键举措;共同命运,需要共同应对。

“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近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中国经验,阐述中国主张,提出中国倡议,并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采取共同举措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

寒冬已过,春暖花开正当时。历经这场疫情大考,各行各业复苏的力量正化作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的铿锵脚步,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勇往直前,并继续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记者韩洁、陈炜伟、申铖、付敏)(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春天,汇聚复苏的力量——写在2020年首季中国经济收官之际

2020-03-30 06:29:40 来源: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题:春天,汇聚复苏的力量——写在2020年首季中国经济收官之际

新华社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国经济社会再迎挑战。一些经济指标出现回落,一些行业受到冲击。面对疫情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多月来,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寒随严冬去,春上柳梢来。3月末,春日暖阳如约而至,中国经济复苏的力量正在汇聚。

复苏:疫情对经济影响是短期的、总体可控

一组卫星遥感数据显示出这样的图景:

中国正在亮起来——近期中国夜间灯光数据正在回升。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随着人们有序返岗复工,灯光亮度不断提升。

交通正在忙起来——3月中旬相比2月下旬,渤海湾至长江口,以及北部湾区域,船舶航迹明显延伸。

耕地正在绿起来——中国六大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长势持平或好于去年的占比接近九成,总体好于常年。

璀璨的灯光、忙碌的交通、增绿的大地,正是中国经济在这个春天逐步恢复生机活力的信号。

谁也不曾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开年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一季度中国经济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数据显示,前两个月,投资、消费、出口、工业等主要指标都出现两位数下降,失业率也出现阶段性上升。

“可以说这次疫情冲击的广度和深度是超预期的,但从主要指标变化的性质及走势看,疫情冲击是短期的、总体可控的,而且部分影响反映了抗击疫情需要付出的代价,无需放大其负面影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

盛来运分析,1月至2月农业、工业、投资、贸易等主要指标占全年比重较小。通常下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年55%,上半年占45%,其中一季度仅占20%左右。只要二季度后经济加快恢复,就有机会弥补1月至2月的经济损失。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两个多月来,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

“2月10日复工,3月3日复工率达到100%,已经完全达到‘疫’前水平。”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告诉记者,徐工指导供应商安全复工,科学调整生产计划,力保长线产品、关键产品、市场急需产品供应,抢抓海外订单,复工以来各项指标“日日看新、日日看高、日日看好”。

徐工是复工复产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全国除湖北外的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95%,中小企业复工率超70%。全国重点外贸企业已基本复工,产能恢复率超过70%的重点外贸企业占比已达7成。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复工率超过99%,餐饮、住宿、家政等企业的复工率分别达到80%、60%和40%。

“上海的街道上行人慢慢多起来,越来越多的餐馆和咖啡馆开业。”德国《明星》周刊网站的报道观察认为,最坏的情况似乎已经过去,中国正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韧性: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

3月28日上午10点,中欧班列(武汉)X8015/6次运载50只集装箱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始发。班列将从阿拉山口出境,预计15天后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这是自疫情防控以来,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

中国经济也如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寒意,冰雪总会消融,春天终将到来。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面对疫情冲击,党中央科学判断,道出中国经济化危为机、长期向好的韧性。

韧性源自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

回首过往,从九八洪灾、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到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总能在攻坚克难中化危为机。

依托联保联供协作机制,累计向湖北调运生活必需品超7万吨;重要物资国家统一调度,口罩从“一只难求”到“日产过亿”;社会各界齐动员,截至3月21日,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达1218亿元……此次战“疫”,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力量再次让人惊叹。

“这次疫情毫无疑问证明了中国制度的优势。”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评价说,中国依靠自身制度成功抵御了风险,控制住疫情。中国经济活动逐步复苏,中国社会正一点点恢复常态。

韧性源自大国经济的坚实基础——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经济与2003年时相比更具韧性。”《南华早报》网站文章做出这样的判断。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今天的中国,经济体量已近100万亿元,应对冲击的能力更强,发展的韧性也更强。

即便遭受疫情冲击,我国无论是医疗防护和日用物资,还是水电燃气等综合保障,以及钢铁、化工、交通等重要基础产业,都维持正常运转。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万亿元。这都显示出大国经济强大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

韧性源自空间广阔的国内市场——

零售巨头开市客(Costco)将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第2家门店;丰田将与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资兴建电动车工厂;星巴克将在江苏昆山投资1.29亿美元建造绿色环保的咖啡烘焙工厂……面对疫情冲击,一批有战略眼光的跨国公司没有止步,反而加快了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

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超40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强大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

不免有人担心,疫情影响下,餐饮、旅游、汽车等消费被抑制,消费领域能否承受冲击?

而事实是,虽然疫情对传统消费造成较大冲击,但线上消费等爆发式增长。前两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生鲜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等新模式新服务快速扩张。国家统计局专家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逐步释放,出现消费回补甚至报复性反弹。

越是困难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疫情没有伤及‘筋骨’,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盛来运说,我国防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已经走出最困难、最艰巨的阶段,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有序推进,经济运行加快回归常态,疫情冲击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2020年全球经济前景将是负增长,衰退程度至少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一样严重,甚至更严重。”针对全球疫情发展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如此判断。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对国内一些企业而言,刚刚通过国内疫情“上半场”的考验,国际疫情“下半场”的难题已来临。

“3月初,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公司生产贸易额大幅恢复。然而,由于全球疫情加剧,客户跳单、取消订单的比例达70%至80%。”厦门金信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平说,3月中旬以来,公司还没有接到一个外贸订单,“让人担心”。

外部环境越复杂,越要坚定不移干好自己的事,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落细既定政策,在攻坚克难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让“饭碗”端稳端好——

1239亿元!这是2月份我国企业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保费单位缴费的“减负账单”,预计2月至6月减免额度将超过5000亿元。

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扩大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政策受益面……一项项政策发力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稳固市场主体基本盘。

纾困解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用好用足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扩大出口信贷投放,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快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多举措为企业“补血”“减负”“拓空间”。

“我国提高了超千项产品出口退税率,公司总出口量的98%都可因此受惠。”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李康志告诉记者,这一利好今年可增加退税额1140万元,帮助企业增强产品竞争力,争取更多海外订单。

深挖潜力,积极有效扩大内需——

江苏南京向居民发放3.18亿元消费券,浙江杭州发放16.8亿元消费券……近期,多地发放的消费券成为百姓“买买买”的推手,促进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

北京至雄安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公路项目加快推进, 全国重大铁路项目、重大能源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基本复工……截至3月20日,各地1.1万个重点项目复工率为89.1%。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超万亿元专项债投向各地,为扩大投资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调控,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

“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署,意味着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将更加有力有效。

关键时期,需要关键举措;共同命运,需要共同应对。

“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近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中国经验,阐述中国主张,提出中国倡议,并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采取共同举措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

寒冬已过,春暖花开正当时。历经这场疫情大考,各行各业复苏的力量正化作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的铿锵脚步,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勇往直前,并继续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记者韩洁、陈炜伟、申铖、付敏)(完)

[责任编辑: 杜漩]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友:早晚上下班高峰期车辆拥挤,有时候需要等待二十分钟,希望增加车次。

轨道集团:2号线天堂堡至鱼洞段暂不具备8编组列车运营条件,故8编组列车暂不停靠。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