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够吃吗?到底要不要囤粮?两部门回应
受此影响,国内有人也开始囤粮,那中国粮食到底够吃吗?现在有没有必要囤粮?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和国家粮储局集中回应了相关问题。

我国粮食够吃吗?到底要不要囤粮?两部门回应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04-05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4日电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一些国家开始限制或者禁止粮食出口,造成国际粮价上涨。

受此影响,国内有人也开始囤粮,那中国粮食到底够吃吗?现在有没有必要囤粮?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和国家粮储局集中回应了相关问题。

为何有人会去囤粮?

一些地方出现囤积、抢购粮食现象,受到哪些消息的影响?

据了解,受国际疫情影响,一些国家陆续发布了粮食出口禁令,特别是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国开始宣布限制小麦、大米出口。有消息显示,越南是全球大米出口国,排名第三。

加上今年沙漠蝗虫灾害在一些国家暴发,现在全球粮食形势都非常紧张,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因为担心食品短缺而进行囤积抢购。

另外,前几天,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受疫情影响,今年4、5月份可能会出现粮食危机。

国际粮食形势紧张是否会影响中国的口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称,我们国家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相当于不到300亿斤,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

“我们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魏百刚称。

目前中国粮食现状如何?

魏百刚介绍,这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据介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2010年以来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

魏百刚说,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库存是充足的,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此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疫情发生以来,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加强市场粮源调度,有序组织拍卖政策性粮源,有效保障了市场需求。目前为止,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了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

到底有没有必要囤粮?

魏百刚称,总的来看,我国粮食是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前一阶段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市场上的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都是货足价稳,老百姓家里都是米面无忧,现在更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粮食还是要吃新的好”。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粮食种植意向面积是稳中略增的,目前夏粮长势较好,丰收有基础,春播进展总体顺利,应该说,粮食生产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局。“粮食多年丰收,库存较为充裕;夏粮丰收有望,春播进展顺利;口粮完全自给,国际影响有限;米面随买随有,不必囤积抢购。”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说,从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看,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到了保障体系有支撑、市场波动有监测、应对变化有预案、保供稳市有责任。

据王宏介绍,中国有充足的原粮储备,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能够满足10到15天的成品粮储备,截至目前,全国复工企业的小麦和稻谷的加工能力每天96.2万吨,折合19.2亿斤,按照每天一人一斤粮计算,仅这些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每天的加工能力,就够全国14亿人吃一天多。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我国粮食够吃吗?到底要不要囤粮?两部门回应

2020-04-05 08:48:20 来源: 0 条评论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4日电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一些国家开始限制或者禁止粮食出口,造成国际粮价上涨。

受此影响,国内有人也开始囤粮,那中国粮食到底够吃吗?现在有没有必要囤粮?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和国家粮储局集中回应了相关问题。

为何有人会去囤粮?

一些地方出现囤积、抢购粮食现象,受到哪些消息的影响?

据了解,受国际疫情影响,一些国家陆续发布了粮食出口禁令,特别是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国开始宣布限制小麦、大米出口。有消息显示,越南是全球大米出口国,排名第三。

加上今年沙漠蝗虫灾害在一些国家暴发,现在全球粮食形势都非常紧张,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因为担心食品短缺而进行囤积抢购。

另外,前几天,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受疫情影响,今年4、5月份可能会出现粮食危机。

国际粮食形势紧张是否会影响中国的口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称,我们国家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相当于不到300亿斤,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

“我们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魏百刚称。

目前中国粮食现状如何?

魏百刚介绍,这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据介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2010年以来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

魏百刚说,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库存是充足的,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此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疫情发生以来,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加强市场粮源调度,有序组织拍卖政策性粮源,有效保障了市场需求。目前为止,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了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

到底有没有必要囤粮?

魏百刚称,总的来看,我国粮食是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前一阶段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市场上的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都是货足价稳,老百姓家里都是米面无忧,现在更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粮食还是要吃新的好”。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粮食种植意向面积是稳中略增的,目前夏粮长势较好,丰收有基础,春播进展总体顺利,应该说,粮食生产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局。“粮食多年丰收,库存较为充裕;夏粮丰收有望,春播进展顺利;口粮完全自给,国际影响有限;米面随买随有,不必囤积抢购。”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说,从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看,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到了保障体系有支撑、市场波动有监测、应对变化有预案、保供稳市有责任。

据王宏介绍,中国有充足的原粮储备,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能够满足10到15天的成品粮储备,截至目前,全国复工企业的小麦和稻谷的加工能力每天96.2万吨,折合19.2亿斤,按照每天一人一斤粮计算,仅这些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每天的加工能力,就够全国14亿人吃一天多。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