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防范化解国安风险:凝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全民力量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在4月15日第四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到国家安全领域有关专家,围绕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如何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等话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系统性国家安全观。在许多学者看来,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对确保国家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刘跃进认为,从范围和边界来看,国家安全涉及国家所有领域、所有方面、所有层级的安全。刘跃进认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要义,人民安全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核心价值,人民利益是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性,更要重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工作的人民性,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价值观的引领下,统筹兼顾当前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把国家安全工作落实到人民安全、人民幸福、人民满意上。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世界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世界局势非常复杂:不同社会制度之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与地区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环境来看,深化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经济、社会、科技、自然生态等领域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内安全研究中心教授马振超认为,我们面临的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发生合流和叠加效应,也可能发生诱导和联动效应。因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要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
马振超认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玉军认为,发展是安全的基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安全问题,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基础。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新问题、新矛盾会不断出现,一些潜在风险也会显现,不能因惧怕面对新的安全问题而停滞改革、放弃发展。要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和思想障碍,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消除危及安全的风险,在持续发展中保障国家的持久安全。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