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树牢生态理念才是最坚实的“绿码”

【地评线】荔枝网评:树牢生态理念才是最坚实的“绿码”

来源:荔枝新闻2020-04-25

特约评论员/陶玉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他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同时,要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为助力疫情联防联控、精准防控,同时方便市民有序出行,帮助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多省市都开始推广“健康码”应用。持绿码的市民可自由通行;持红码、黄码的市民禁止出入公共场所,并应当自觉接受相应的治疗或隔离管理措施。可以看到,“绿码”已然成为重要的“通行凭证”。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更是迫切。而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节点,唯有进一步深化文明体制改革,补足生态文明建设短板,加快提升环境质量,才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牢生态理念,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境界,才是最坚实的“绿码”。

着眼全局,下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盘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类的发展需要资源和能源,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且要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前提,“生态保护”观念的深入和发展也将带动生物、材料、能源、电子等一系列高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拓展科技和经济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出发,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坚定不移共筑生态文明。深化建立生态文明体制,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牵住“牛鼻子”,建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保障民生,做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绿色就是最大财富。做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就要让绿色惠民成为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增长点。近年来,靠着清丽的山水,一些地方迎来了众多游客。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农家乐,更是红红火火。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老百姓世世代代守护的绿水青山成为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绿色经济不仅让老百姓获得一片“净土”,还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因此我们更应抓住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补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厚积薄发,筑牢百姓“安居梦”。人民群众“盼环保”“求生态”,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强是个人的“安居梦”,“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方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己之力”。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必须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长远而言,只有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以实现,才能为伟大的复兴梦厚积薄发,贡献智慧和力量。

沧海横流显本色,关键时刻见真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容不得半点虚假应付,必须要有绝对过硬的作风,拿出担当作为的硬实力、干事成事的硬功夫。疫情防控期间,“绿码”成了必备通行证,生态兴则文明兴,只有生态保护好,才能拥有最“货真价实”的“通行证”,各地各部门必须坚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境界,让生态建设成为永不变色的“绿码”。(陶玉)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荔枝网评:树牢生态理念才是最坚实的“绿码”

2020-04-25 20:17:55 来源:

特约评论员/陶玉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他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同时,要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为助力疫情联防联控、精准防控,同时方便市民有序出行,帮助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多省市都开始推广“健康码”应用。持绿码的市民可自由通行;持红码、黄码的市民禁止出入公共场所,并应当自觉接受相应的治疗或隔离管理措施。可以看到,“绿码”已然成为重要的“通行凭证”。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更是迫切。而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节点,唯有进一步深化文明体制改革,补足生态文明建设短板,加快提升环境质量,才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牢生态理念,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境界,才是最坚实的“绿码”。

着眼全局,下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盘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类的发展需要资源和能源,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且要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前提,“生态保护”观念的深入和发展也将带动生物、材料、能源、电子等一系列高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拓展科技和经济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出发,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坚定不移共筑生态文明。深化建立生态文明体制,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牵住“牛鼻子”,建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保障民生,做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绿色就是最大财富。做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就要让绿色惠民成为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增长点。近年来,靠着清丽的山水,一些地方迎来了众多游客。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农家乐,更是红红火火。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老百姓世世代代守护的绿水青山成为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绿色经济不仅让老百姓获得一片“净土”,还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因此我们更应抓住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补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厚积薄发,筑牢百姓“安居梦”。人民群众“盼环保”“求生态”,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强是个人的“安居梦”,“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方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己之力”。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必须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长远而言,只有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以实现,才能为伟大的复兴梦厚积薄发,贡献智慧和力量。

沧海横流显本色,关键时刻见真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容不得半点虚假应付,必须要有绝对过硬的作风,拿出担当作为的硬实力、干事成事的硬功夫。疫情防控期间,“绿码”成了必备通行证,生态兴则文明兴,只有生态保护好,才能拥有最“货真价实”的“通行证”,各地各部门必须坚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境界,让生态建设成为永不变色的“绿码”。(陶玉)

[责任编辑: 邵煜晟]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