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评︱答好“六稳”“六保”新问卷

人民论坛网评︱答好“六稳”“六保”新问卷

来源:人民论坛网2020-04-26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是在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的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各地各部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定下的新基调、指明的新方向。

“稳”是基础,“保”是底线,“六稳”“六保”是大局。“稳”,就是“稳”住经济基本盘,“保”,就是“保”住民生底线,“稳”与“保”是统一互补的。我们要善于运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紧盯重点、聚焦难点、疏通堵点,“以点筑面”,答好“六稳”“六保”新问卷。

紧盯重点,稳就业、促消费,筑牢经济平稳发展向好面。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六稳”和“六保”之首,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稳就业的关键在于稳企业,重点是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通过减负、稳岗、扩就业“三管齐下”,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推进税费减免、降低融资成本、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缓解稳岗压力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千方百计增强企业稳定和创造就业岗位能力。稳就业的重点在于尽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就地区而言,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就人群而言,要重视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户等重点群体就业;就行业而言,要加强对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的企业重点帮扶,采取“点对点、一站式”帮助员工返岗;就布局而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稳就业的意义在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有了就业就有收入,就能激活消费和内需,反过来也能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生产的循环也就能畅通,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稳就业、促消费、扩内需,夯实经济平稳发展的“压舱石”。

聚焦难点,保民生、促脱贫,筑牢决胜全面小康基本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菜价贵不贵?供应足不足?有没有返贫现象?特殊人员、重点家庭保障到不到位?”这些问题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保障基本民生、促进脱贫攻坚,首先要保证物价稳定、供应充足,要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保障主副食品供应,确保煤电油气安全,进一步做好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工作,保障物价平稳运行。其次要瞄准贫困人员、困难群体加大保障力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的人员纳入低保、救助范围,为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在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深挖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助推脱贫脱困。最后要加强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治理,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教育、医疗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疏通堵点,转作风、优服务,筑牢风清气正政治生态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也需要一支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作风问题是前进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把纠治“四风问题”进行到底,消除痛点、疏通堵点。要做深做细监督执纪问责,紧盯重点人员、重要节点、重大项目,常敲“警示钟”、常吹“监督哨”、常亮“探照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聚焦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后疫情”时期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就业创业,真心实意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保住市场主体;持续整治影响破坏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助力经济发展上来。要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不让基层干部做“表哥”“表姐”,不让基层干部淹没在“文山会海”,不让基层干部成为问责的“夹心饼干”,应该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脱贫、助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从“六稳”到“六保”,不变的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多施精准之策,多下服务之功,以点筑面、以面带点,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作者:胡丹 )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人民论坛网评︱答好“六稳”“六保”新问卷

2020-04-26 18:57:24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是在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的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各地各部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定下的新基调、指明的新方向。

“稳”是基础,“保”是底线,“六稳”“六保”是大局。“稳”,就是“稳”住经济基本盘,“保”,就是“保”住民生底线,“稳”与“保”是统一互补的。我们要善于运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紧盯重点、聚焦难点、疏通堵点,“以点筑面”,答好“六稳”“六保”新问卷。

紧盯重点,稳就业、促消费,筑牢经济平稳发展向好面。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六稳”和“六保”之首,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稳就业的关键在于稳企业,重点是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通过减负、稳岗、扩就业“三管齐下”,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推进税费减免、降低融资成本、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缓解稳岗压力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千方百计增强企业稳定和创造就业岗位能力。稳就业的重点在于尽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就地区而言,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就人群而言,要重视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户等重点群体就业;就行业而言,要加强对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的企业重点帮扶,采取“点对点、一站式”帮助员工返岗;就布局而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稳就业的意义在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有了就业就有收入,就能激活消费和内需,反过来也能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生产的循环也就能畅通,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稳就业、促消费、扩内需,夯实经济平稳发展的“压舱石”。

聚焦难点,保民生、促脱贫,筑牢决胜全面小康基本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菜价贵不贵?供应足不足?有没有返贫现象?特殊人员、重点家庭保障到不到位?”这些问题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保障基本民生、促进脱贫攻坚,首先要保证物价稳定、供应充足,要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保障主副食品供应,确保煤电油气安全,进一步做好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工作,保障物价平稳运行。其次要瞄准贫困人员、困难群体加大保障力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的人员纳入低保、救助范围,为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在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深挖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助推脱贫脱困。最后要加强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治理,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教育、医疗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疏通堵点,转作风、优服务,筑牢风清气正政治生态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也需要一支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作风问题是前进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把纠治“四风问题”进行到底,消除痛点、疏通堵点。要做深做细监督执纪问责,紧盯重点人员、重要节点、重大项目,常敲“警示钟”、常吹“监督哨”、常亮“探照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聚焦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后疫情”时期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就业创业,真心实意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保住市场主体;持续整治影响破坏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助力经济发展上来。要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不让基层干部做“表哥”“表姐”,不让基层干部淹没在“文山会海”,不让基层干部成为问责的“夹心饼干”,应该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脱贫、助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从“六稳”到“六保”,不变的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多施精准之策,多下服务之功,以点筑面、以面带点,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作者:胡丹 )

[责任编辑: 邵煜晟]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