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疫情影响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克服疫情影响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5-05

作者:曹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部副主任)

编者按

5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造成的影响,如何以坚定信心、有力举措战胜挑战,赢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小康?光明智库特邀专家学者深入分析,提出建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完成“十三五”规划、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不凡之年。只有决战脱贫攻坚,才能决胜全面小康。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重点就是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这两大重点任务。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脱贫攻坚面临严峻挑战。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战略部署。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全党全社会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成效决定全面小康质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立足解决突出问题,攻克最后堡垒,党中央部署了今年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

确保深度贫困地区特困人口如期脱贫,在方法路径上重在“特”。要攻坚克难,必须采取特殊政策实现“三区三州”等特困地区、特困人群脱贫。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县和行政村,要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在方法路径上重在“防”。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动态监测,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厚植脱贫基础,谋划长远发展。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方法路径上重在“长”。本轮脱贫攻坚战主要是消除绝对贫困,重点是解决生存性问题。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要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中,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所强调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续推进减贫工作,要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在方法路径上重在“补”。由于历史欠账,加之自然条件差,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存在很多短板。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补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水保障、人居环境整治、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等八方面短板,提高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在方法路径上重在“稳”。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继续执行对贫困县的主要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扶贫力度,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基层帮扶力量。

特殊之年的特殊考验: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都是重大政治任务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2020年这一特殊之年面临特殊考验。疫情加剧了脱贫攻坚难度,迫切需要我们科学理性应对,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首先,在思想和行动上坚定打赢脱贫攻坚这一硬仗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因此,脱贫攻坚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不能变,决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要坚决克服疫情影响,推动重点脱贫工作尽快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其次,科学判断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坚定信心和决心。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们具备坚实的基础,有能力有信心打赢这场硬仗。一方面,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截至今年4月21日,我国已有包括陕西、青海、西藏、内蒙古在内的12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县摘帽已超过80%。“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攻城拔寨、全面收官,需要我们保持定力,树立信心,乘势而上,赢得完胜。

最后,系统梳理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的路径,准确评估,精准施策。消除深度贫困、稳定脱贫成效,关键是发展产业。疫情影响脱贫攻坚,主要是通过影响产业,进而影响脱贫成效。从实际情况看,疫情对三次产业均有影响。由于防疫期间物流受阻、人员出入限制,使种植业和畜牧业受到影响,对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造成双重压力;疫情影响劳动力外出打工和扶贫车间正常生产;疫情导致贫困地区旅游、餐饮、住宿、农家乐等服务性行业大面积停业。从近期看,疫情直接影响贫困户返岗就业和收入提高。从远期看,一些基建项目延迟开工,使农村补短板面临较大挑战,进而影响贫困地区老百姓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凝心聚力做好精准防控与精准施策

疫情防控既要常态化,更要精准化。“精准”体现在:在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要求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要求,落实细化“六保”任务,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稳大局、保底线。

保农时、保供给、保粮食安全。春耕当前,农时紧迫,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对原本要外出务工却滞留家中的农民,通过政策引导其加入春耕农事,鼓励其进入农业产业链就业创业;针对种苗、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问题,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专项支持,切实加强春播、春管及农作物病虫防治应对工作,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有序复工、保就业、保企业运转。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按照“分批有序错峰”要求,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在保证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等工作机制,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有效对接。利用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对有利于增加贫困户收入的项目,优先安排资金支持。帮助小微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开门营业。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要在保产业链和保供应链上下功夫,使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一方面,建立重要物资供应的“绿色通道”,保障企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利用线上线下激活新需求,促进新消费。

动态监测、精准帮扶、保基本生活。根据实际困难提供针对性帮扶,对生活陷入困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落实好帮扶措施,防止因疫返贫。同时,针对疫情中暴露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扶贫。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克服疫情影响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5-05 13:40:44 来源:

作者:曹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部副主任)

编者按

5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造成的影响,如何以坚定信心、有力举措战胜挑战,赢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小康?光明智库特邀专家学者深入分析,提出建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完成“十三五”规划、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不凡之年。只有决战脱贫攻坚,才能决胜全面小康。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重点就是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这两大重点任务。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脱贫攻坚面临严峻挑战。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战略部署。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全党全社会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成效决定全面小康质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立足解决突出问题,攻克最后堡垒,党中央部署了今年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

确保深度贫困地区特困人口如期脱贫,在方法路径上重在“特”。要攻坚克难,必须采取特殊政策实现“三区三州”等特困地区、特困人群脱贫。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县和行政村,要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在方法路径上重在“防”。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动态监测,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厚植脱贫基础,谋划长远发展。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方法路径上重在“长”。本轮脱贫攻坚战主要是消除绝对贫困,重点是解决生存性问题。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要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中,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所强调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续推进减贫工作,要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在方法路径上重在“补”。由于历史欠账,加之自然条件差,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存在很多短板。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补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水保障、人居环境整治、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等八方面短板,提高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在方法路径上重在“稳”。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继续执行对贫困县的主要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扶贫力度,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基层帮扶力量。

特殊之年的特殊考验: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都是重大政治任务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2020年这一特殊之年面临特殊考验。疫情加剧了脱贫攻坚难度,迫切需要我们科学理性应对,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首先,在思想和行动上坚定打赢脱贫攻坚这一硬仗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因此,脱贫攻坚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不能变,决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要坚决克服疫情影响,推动重点脱贫工作尽快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其次,科学判断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坚定信心和决心。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们具备坚实的基础,有能力有信心打赢这场硬仗。一方面,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截至今年4月21日,我国已有包括陕西、青海、西藏、内蒙古在内的12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县摘帽已超过80%。“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攻城拔寨、全面收官,需要我们保持定力,树立信心,乘势而上,赢得完胜。

最后,系统梳理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的路径,准确评估,精准施策。消除深度贫困、稳定脱贫成效,关键是发展产业。疫情影响脱贫攻坚,主要是通过影响产业,进而影响脱贫成效。从实际情况看,疫情对三次产业均有影响。由于防疫期间物流受阻、人员出入限制,使种植业和畜牧业受到影响,对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造成双重压力;疫情影响劳动力外出打工和扶贫车间正常生产;疫情导致贫困地区旅游、餐饮、住宿、农家乐等服务性行业大面积停业。从近期看,疫情直接影响贫困户返岗就业和收入提高。从远期看,一些基建项目延迟开工,使农村补短板面临较大挑战,进而影响贫困地区老百姓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凝心聚力做好精准防控与精准施策

疫情防控既要常态化,更要精准化。“精准”体现在:在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要求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要求,落实细化“六保”任务,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稳大局、保底线。

保农时、保供给、保粮食安全。春耕当前,农时紧迫,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对原本要外出务工却滞留家中的农民,通过政策引导其加入春耕农事,鼓励其进入农业产业链就业创业;针对种苗、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问题,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专项支持,切实加强春播、春管及农作物病虫防治应对工作,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有序复工、保就业、保企业运转。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按照“分批有序错峰”要求,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在保证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等工作机制,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有效对接。利用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对有利于增加贫困户收入的项目,优先安排资金支持。帮助小微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开门营业。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要在保产业链和保供应链上下功夫,使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一方面,建立重要物资供应的“绿色通道”,保障企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利用线上线下激活新需求,促进新消费。

动态监测、精准帮扶、保基本生活。根据实际困难提供针对性帮扶,对生活陷入困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落实好帮扶措施,防止因疫返贫。同时,针对疫情中暴露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扶贫。

[责任编辑: 陈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