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中国道路”,为什么行?这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

【地评线】京彩好评:“中国道路”,为什么行?这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

来源:前线客户端2020-05-13

我们党带领人民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使世界约占五分之一的人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道路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它昭示世人:当今世界,开放是必由之路,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道路“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 。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大胆实行对外开放。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为世界各国在对外开放中谋求发展提供了经验。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各国分享“中国红利”创造了更多机会。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市场”。中国有14亿人口,市场规模全球最大。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多个领域带来广泛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引擎。“引进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走出去”使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零和博弈、冲突对抗早已不合时宜,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成为时代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应对全球危机、解决全球性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只有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才能为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人类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这表明,中国自身的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对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全球共同发展的促进者,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帮助其他国家发展。2019年9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开展对外援助60多年来,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名援助人员,700多人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

总之,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使约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摆脱了贫穷,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活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京彩好评:“中国道路”,为什么行?这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

2020-05-13 12:00:11 来源:

我们党带领人民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使世界约占五分之一的人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道路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它昭示世人:当今世界,开放是必由之路,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道路“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 。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大胆实行对外开放。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为世界各国在对外开放中谋求发展提供了经验。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各国分享“中国红利”创造了更多机会。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市场”。中国有14亿人口,市场规模全球最大。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多个领域带来广泛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引擎。“引进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走出去”使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零和博弈、冲突对抗早已不合时宜,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成为时代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应对全球危机、解决全球性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只有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才能为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人类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这表明,中国自身的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对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全球共同发展的促进者,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帮助其他国家发展。2019年9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开展对外援助60多年来,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名援助人员,700多人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

总之,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使约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摆脱了贫穷,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活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 邵煜晟]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