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回望母亲河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回望母亲河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06-09

黄河,从世界屋脊出发,九曲蜿蜒,奔流入海,不舍昼夜。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养育了无数炎黄子孙,也哺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

万里黄河自中卫市南长滩入宁夏境,过青铜峡,到石嘴山市麻黄沟出境,全长397公里。8日下午,在宁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吴忠市城区段,了解当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情况。

黄河在宁夏境内虽然不到其总长的十四分之一,但历史上早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习近平宁夏行|天下黄河富宁夏

“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千百年来,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历代开凿的引黄古渠千秋流润、惠泽至今,造就了宁夏平原丰富而独特的农田生态系统,也成就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称号。

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也是黄河干流上的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际灌排委员会称赞它为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代表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宁夏中卫,浩瀚无垠的腾格里大沙漠与一泻千里的黄河相会,成就了王维的千古名句。中华黄河坛、中宁枸杞博物馆、灵武黄河书院、青铜峡黄河楼、银川黄河小镇,一批标志性建筑先后开工建设,为古老的黄河增添了新的风景。

黄河造就了宁夏平原,至今仍然以充沛的水源、肥沃的泥沙、丰盈的文化哺育着这块土地。

治理黄河一直是历代安民兴邦的大事。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萦绕于心、谋划于胸。

△2019年8月14日,朝霞下的黄河乾坤湾景色。

2019年8月,习近平来到甘肃省兰州市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视察,他语重心长地说:“我曾经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今天我要说,黄河一直以来也是体弱多病,水患频繁。”对于“生病”的母亲河,习近平一直念兹在兹。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对于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沿黄省区考察调研时尤为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满怀对母亲河的赤子之情,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视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掌舵领航。

“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从征服水、征服自然的本能冲动,到尊重规律、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黄河治理的实践背后,体现出的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之变。

“70年来,党领导人民开创了治黄事业新篇章,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眺望黄河郑州段。他深刻指出:“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就像滚滚东流的黄河一样,奔腾不息。

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从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到《易经》《道德经》,到四书五经,这些中华文化元典大都产生于黄河流域。在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夏儿女的血管里,都奔流着一条黄河。

从二七大罢工到西路军西渡黄河,从大别山到桐柏山,从转战陕北到淮海战役,从焦裕禄的兰考到红旗渠的林州……中华儿女在拼搏奋斗中,为黄河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正如习近平所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跟着总书记一起回望母亲河,从“三年两决口”到70年岁岁安澜,从人水相争走向人水和谐,从拼搏奋斗中坚定文化自信,黄河,必将成为一条永远造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幸福河!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闫博

制片人丨兴来 吴璇 申珅

编辑丨杨彩云 程昱 张亚楠 

视觉丨杨波 栾熙彦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回望母亲河

2020-06-09 09:05:08 来源: 0 条评论

黄河,从世界屋脊出发,九曲蜿蜒,奔流入海,不舍昼夜。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养育了无数炎黄子孙,也哺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

万里黄河自中卫市南长滩入宁夏境,过青铜峡,到石嘴山市麻黄沟出境,全长397公里。8日下午,在宁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吴忠市城区段,了解当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情况。

黄河在宁夏境内虽然不到其总长的十四分之一,但历史上早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习近平宁夏行|天下黄河富宁夏

“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千百年来,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历代开凿的引黄古渠千秋流润、惠泽至今,造就了宁夏平原丰富而独特的农田生态系统,也成就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称号。

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也是黄河干流上的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际灌排委员会称赞它为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代表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宁夏中卫,浩瀚无垠的腾格里大沙漠与一泻千里的黄河相会,成就了王维的千古名句。中华黄河坛、中宁枸杞博物馆、灵武黄河书院、青铜峡黄河楼、银川黄河小镇,一批标志性建筑先后开工建设,为古老的黄河增添了新的风景。

黄河造就了宁夏平原,至今仍然以充沛的水源、肥沃的泥沙、丰盈的文化哺育着这块土地。

治理黄河一直是历代安民兴邦的大事。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萦绕于心、谋划于胸。

△2019年8月14日,朝霞下的黄河乾坤湾景色。

2019年8月,习近平来到甘肃省兰州市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视察,他语重心长地说:“我曾经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今天我要说,黄河一直以来也是体弱多病,水患频繁。”对于“生病”的母亲河,习近平一直念兹在兹。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对于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沿黄省区考察调研时尤为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满怀对母亲河的赤子之情,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视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掌舵领航。

“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从征服水、征服自然的本能冲动,到尊重规律、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黄河治理的实践背后,体现出的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之变。

“70年来,党领导人民开创了治黄事业新篇章,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眺望黄河郑州段。他深刻指出:“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就像滚滚东流的黄河一样,奔腾不息。

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从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到《易经》《道德经》,到四书五经,这些中华文化元典大都产生于黄河流域。在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夏儿女的血管里,都奔流着一条黄河。

从二七大罢工到西路军西渡黄河,从大别山到桐柏山,从转战陕北到淮海战役,从焦裕禄的兰考到红旗渠的林州……中华儿女在拼搏奋斗中,为黄河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正如习近平所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跟着总书记一起回望母亲河,从“三年两决口”到70年岁岁安澜,从人水相争走向人水和谐,从拼搏奋斗中坚定文化自信,黄河,必将成为一条永远造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幸福河!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闫博

制片人丨兴来 吴璇 申珅

编辑丨杨彩云 程昱 张亚楠 

视觉丨杨波 栾熙彦

[责任编辑: 邓旻璐]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乘坐,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