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里望家国
又是一年龙舟竞渡时,万家粽叶飘香端阳日。仲夏时节,端午节如期而至,自然少不了一系列民俗活动。端午民俗中充满趣味,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透过民俗现象,探寻蕴藏其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民族精神,揭示端午背后的“民”与“俗”,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端午节里望家国

来源:光明网2020-06-25

作者:何明

又是一年龙舟竞渡时,万家粽叶飘香端阳日。仲夏时节,端午节如期而至,自然少不了一系列民俗活动。端午民俗中充满趣味,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透过民俗现象,探寻蕴藏其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民族精神,揭示端午背后的“民”与“俗”,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粽子龙舟

端午民俗齐登场

端午节分别于2006年、200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佩香囊、挂菖蒲艾草、喝雄黄酒等较为普遍的民俗活动外,湖北宜昌(秭归)、黄石以及湖南汨罗、江苏苏州等地,则因文化传统和地域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端午民俗风貌。

秭归是屈原故里,当地端午习俗仪式隆重,主要表现为小端午、大端午、末端午三次逢五的民俗活动。祭奠屈原的仪式贯穿始终,传递出当地民众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勉励子孙后代不忘先贤,感悟仁人志士的伟大人格。小端午,挂艾草菖蒲。在秭归民众看来,菖蒲即宝剑,艾草作拂尘,皆为屈原手中之物;大端午,龙舟竞渡。相传,民众划龙舟是为驱赶水中之鱼,以免屈原尸体被鱼所食。竞渡之前,民众临江祭祀和龙舟游江,呼唤屈原魂归故里。末端午,女儿回娘家,送瘟船。

当然,三个端午都不缺少粽子的身影,粽子具有悠远的文化意蕴,是民众心中屈原的象征。三角棱形之状,形象地诠释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之棱角分明的刚直个性;外有蓼竹叶包裹,象征着屈原精神万古长青;内里是雪白的糯米,将屈原高洁的情操表露无遗,更有寓意屈原爱国铁血丹心的红枣含在其中。作为与吃粽子、划龙舟并列的民俗活动,端午诗会更具鲜明的秭归特色。自明代以来,秭归诗意盎然,乡人吟咏、唱和辞赋纪念屈原,让屈原的文化血脉与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交相辉映,这也充分证明了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直在延续。

与楚地不同,苏州的端午习俗则镌刻了吴地民众对伍子胥的记忆。裹粽子、划龙舟等一系列民俗活动,不仅表达了民众对于这位姑苏城设计建造者的缅怀和尽忠却不得善终的同情,也让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富民强国的远大抱负浸润在吴地子民的心中。此外,黑龙江五大连池药泉会则描绘出一幅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蒙古族和汉族等多民族和谐相融的美好画卷。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石狮,端午节竞舟泼水闹端午活动,更是充分展现了两岸一家亲、血脉永相连的骨肉之情。

国寓于家

家国同声自相应

端午节是亲友交际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日子。作为端午节标志性食品的粽子,也有团圆的寓意。袁庭栋认为,“粽子又被称为‘饭团’‘团饭’,寓意团圆。盐蛋外形是圆的,同样意味着团圆。”在一些地方,端午节当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据陈连山研究,端午节在民间交际方面的功能,除了妇女归宁之外,就是亲友间互赠包括五色线、粽子和五毒饼等礼物。而端午节的习俗几乎全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充分体现了家本位的文化传统在端午节中的凝聚和稳固作用。

谈及端午节,很多人就会不假思索地想到屈原,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事实上,与端午节有关的名人很多,除了屈原,还有伍子胥和曹娥等。但是,为什么最后民众选择的是屈原?不是因为官位大小,而是因为民众被他那“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家国情怀而折服。可以说,他的精神气节早已深深地融入亿万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并代代相传。

尽管端午节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文化内核始终保持稳定,即厚重的家国情怀。以屈原为代表的忠烈爱国之士,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不懈奋斗,将汗水洒在脚下这片土地,将青春奉献给祖国。正是由于这样一批仁人志士的前仆后继与呕心沥血,正是这份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让端午节的文化积淀愈加深厚与浓烈。

小小的家,端午民俗来串联;大大的国,仁人志士去捍卫。端午节很短,短到每年仅仅一日而已;但端午节又很长,长到跨越两千多年的时光。端午节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正是因为其中凝聚了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

与时俱进

助力时代向前行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粽子为例,今天已经不止于枣子、莲子、绿豆等传统原料,而出现了蚕豆香肠、香芋莲蓉、黑猪五花肉等新口味,光听名字就足以刺激味蕾。互联网背景下,“云上端午”通过网红主播带货,邀请明星参与研制特制粽子。多种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既增强了传统节日的氛围,又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真正实现了让端午节多方面融入当代生活。

纪念先贤和驱疫保健作为端午节的两大主题,具有文化和卫生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方面,爱国主义维系中华民族血脉,激励民众崇尚英雄、热爱国家;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口罩和消毒水等成为现代版的艾草菖蒲。享有“中国古代卫生节”之美誉的端午节,依然以固有的驱疫保健意蕴给予民众心理慰藉。

自古以来,形式多样的端午民俗不仅表达了民众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更饱含了民众追忆古圣先贤、涵养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涵。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仍未散去的情况下,大力弘扬端午节及其承载的文化传统,既有助于疫情的防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抚慰民众不安的情绪,同时也将激发民众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充分发掘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关注民众的所思所想,将社会发展与文化内核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将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端午节里望家国

2020-06-25 12:19:58 来源: 0 条评论

作者:何明

又是一年龙舟竞渡时,万家粽叶飘香端阳日。仲夏时节,端午节如期而至,自然少不了一系列民俗活动。端午民俗中充满趣味,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透过民俗现象,探寻蕴藏其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民族精神,揭示端午背后的“民”与“俗”,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粽子龙舟

端午民俗齐登场

端午节分别于2006年、200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佩香囊、挂菖蒲艾草、喝雄黄酒等较为普遍的民俗活动外,湖北宜昌(秭归)、黄石以及湖南汨罗、江苏苏州等地,则因文化传统和地域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端午民俗风貌。

秭归是屈原故里,当地端午习俗仪式隆重,主要表现为小端午、大端午、末端午三次逢五的民俗活动。祭奠屈原的仪式贯穿始终,传递出当地民众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勉励子孙后代不忘先贤,感悟仁人志士的伟大人格。小端午,挂艾草菖蒲。在秭归民众看来,菖蒲即宝剑,艾草作拂尘,皆为屈原手中之物;大端午,龙舟竞渡。相传,民众划龙舟是为驱赶水中之鱼,以免屈原尸体被鱼所食。竞渡之前,民众临江祭祀和龙舟游江,呼唤屈原魂归故里。末端午,女儿回娘家,送瘟船。

当然,三个端午都不缺少粽子的身影,粽子具有悠远的文化意蕴,是民众心中屈原的象征。三角棱形之状,形象地诠释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之棱角分明的刚直个性;外有蓼竹叶包裹,象征着屈原精神万古长青;内里是雪白的糯米,将屈原高洁的情操表露无遗,更有寓意屈原爱国铁血丹心的红枣含在其中。作为与吃粽子、划龙舟并列的民俗活动,端午诗会更具鲜明的秭归特色。自明代以来,秭归诗意盎然,乡人吟咏、唱和辞赋纪念屈原,让屈原的文化血脉与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交相辉映,这也充分证明了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直在延续。

与楚地不同,苏州的端午习俗则镌刻了吴地民众对伍子胥的记忆。裹粽子、划龙舟等一系列民俗活动,不仅表达了民众对于这位姑苏城设计建造者的缅怀和尽忠却不得善终的同情,也让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富民强国的远大抱负浸润在吴地子民的心中。此外,黑龙江五大连池药泉会则描绘出一幅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蒙古族和汉族等多民族和谐相融的美好画卷。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石狮,端午节竞舟泼水闹端午活动,更是充分展现了两岸一家亲、血脉永相连的骨肉之情。

国寓于家

家国同声自相应

端午节是亲友交际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日子。作为端午节标志性食品的粽子,也有团圆的寓意。袁庭栋认为,“粽子又被称为‘饭团’‘团饭’,寓意团圆。盐蛋外形是圆的,同样意味着团圆。”在一些地方,端午节当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据陈连山研究,端午节在民间交际方面的功能,除了妇女归宁之外,就是亲友间互赠包括五色线、粽子和五毒饼等礼物。而端午节的习俗几乎全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充分体现了家本位的文化传统在端午节中的凝聚和稳固作用。

谈及端午节,很多人就会不假思索地想到屈原,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事实上,与端午节有关的名人很多,除了屈原,还有伍子胥和曹娥等。但是,为什么最后民众选择的是屈原?不是因为官位大小,而是因为民众被他那“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家国情怀而折服。可以说,他的精神气节早已深深地融入亿万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并代代相传。

尽管端午节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文化内核始终保持稳定,即厚重的家国情怀。以屈原为代表的忠烈爱国之士,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不懈奋斗,将汗水洒在脚下这片土地,将青春奉献给祖国。正是由于这样一批仁人志士的前仆后继与呕心沥血,正是这份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让端午节的文化积淀愈加深厚与浓烈。

小小的家,端午民俗来串联;大大的国,仁人志士去捍卫。端午节很短,短到每年仅仅一日而已;但端午节又很长,长到跨越两千多年的时光。端午节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正是因为其中凝聚了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

与时俱进

助力时代向前行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粽子为例,今天已经不止于枣子、莲子、绿豆等传统原料,而出现了蚕豆香肠、香芋莲蓉、黑猪五花肉等新口味,光听名字就足以刺激味蕾。互联网背景下,“云上端午”通过网红主播带货,邀请明星参与研制特制粽子。多种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既增强了传统节日的氛围,又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真正实现了让端午节多方面融入当代生活。

纪念先贤和驱疫保健作为端午节的两大主题,具有文化和卫生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方面,爱国主义维系中华民族血脉,激励民众崇尚英雄、热爱国家;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口罩和消毒水等成为现代版的艾草菖蒲。享有“中国古代卫生节”之美誉的端午节,依然以固有的驱疫保健意蕴给予民众心理慰藉。

自古以来,形式多样的端午民俗不仅表达了民众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更饱含了民众追忆古圣先贤、涵养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涵。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仍未散去的情况下,大力弘扬端午节及其承载的文化传统,既有助于疫情的防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抚慰民众不安的情绪,同时也将激发民众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充分发掘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关注民众的所思所想,将社会发展与文化内核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将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