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特殊时节过端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力量

人民网评:特殊时节过端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力量

来源:人民网 2020-06-25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夏至刚过,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端午节。因为“闰月”的缘故,这也是本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之一。在湖北秭归屈原故里,当地以“中国端午·诗意宜昌”为主题举办端午文化节,采用现场+“云上”的方式,与线下和线上观众共迎佳节、同拜诗祖;在黑龙江,人们通过诗词歌赋颂端午等系列活动传颂端午文化、弘扬文明新风……端午节来临之际,各地以精彩纷呈的节目形式,展现端午意蕴,邀请人们共同领略传统文化风采。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传统节日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透射着古人对世界的认知、与自然的关系、对生活的态度,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愿景和价值追求。正因此,传统节日也是连接古今的纽带,让我们在品味传统节日意蕴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历史、超越时代的价值共鸣。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数千年的演进中,许多节日都固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习俗和节日风尚。“但祈蒲酒话升平”,挂艾草菖蒲、煮艾水擦身、饮雄黄酒,寄托着祛病除灾、迎祥纳福、平安康健的美好生活愿望;“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赛龙舟、包粽子,不仅是充满仪式感、具有娱乐性的节日礼仪,更表达着对爱国诗人的纪念和对心忧民生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的称颂。从某种意义上,正是通过特定的习俗和仪式,节日所蕴含的生活智慧和所推崇的理念价值得以赓续绵延。

当然,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传承又不禁锢于具体形式。在历史的长河里,从龙舟上龙头的配色、设计,到香包的配料、佩戴方式,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地区人们,为端午习俗增添了许多不尽相同的特色内容。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多地取消了与扒龙舟、龙舟宴相关的活动,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体悟祈福康健、致敬高尚人格、涵养家国情怀的节日内核。一方面,端午节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顺应疫情防控形势,过节形式的精简,契合着节日内涵,贴合了人们当下的心境。在疫情的冲击下,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古老哲学也更加熠熠生辉。另一方面,疫情为节庆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设立“中国端午习俗展——屈原故里云上展馆”、开展“探寻秭归美好之旅”系列直播、举办抖音挑战赛等多项“云上”活动……让传统节日走上“云端”,其意义不仅在于方式的创新,更在于为传统节日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近些年,从五花八门的体验式民俗活动,到“直播”“VR”等新表现形式的涌现,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发展,走近也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文化传承的接力人,为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贡献力量。事实上,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也正是文化遗产传承的必然途径,只有这样,传统节日的内涵才能不断丰富和拓展,节日的精神也才能千载传承而历久弥新。

艾蒲青翠,粽叶飘香。与家人共品粽香,来一场舌尖漫游;在“云端”加入一场颂诗会,共赴一场文化盛宴。让我们一起感受端午节的风采和魅力,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人民网评:特殊时节过端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力量

2020-06-25 19:53:46 来源: 0 条评论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夏至刚过,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端午节。因为“闰月”的缘故,这也是本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之一。在湖北秭归屈原故里,当地以“中国端午·诗意宜昌”为主题举办端午文化节,采用现场+“云上”的方式,与线下和线上观众共迎佳节、同拜诗祖;在黑龙江,人们通过诗词歌赋颂端午等系列活动传颂端午文化、弘扬文明新风……端午节来临之际,各地以精彩纷呈的节目形式,展现端午意蕴,邀请人们共同领略传统文化风采。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传统节日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透射着古人对世界的认知、与自然的关系、对生活的态度,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愿景和价值追求。正因此,传统节日也是连接古今的纽带,让我们在品味传统节日意蕴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历史、超越时代的价值共鸣。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数千年的演进中,许多节日都固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习俗和节日风尚。“但祈蒲酒话升平”,挂艾草菖蒲、煮艾水擦身、饮雄黄酒,寄托着祛病除灾、迎祥纳福、平安康健的美好生活愿望;“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赛龙舟、包粽子,不仅是充满仪式感、具有娱乐性的节日礼仪,更表达着对爱国诗人的纪念和对心忧民生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的称颂。从某种意义上,正是通过特定的习俗和仪式,节日所蕴含的生活智慧和所推崇的理念价值得以赓续绵延。

当然,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传承又不禁锢于具体形式。在历史的长河里,从龙舟上龙头的配色、设计,到香包的配料、佩戴方式,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地区人们,为端午习俗增添了许多不尽相同的特色内容。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多地取消了与扒龙舟、龙舟宴相关的活动,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体悟祈福康健、致敬高尚人格、涵养家国情怀的节日内核。一方面,端午节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顺应疫情防控形势,过节形式的精简,契合着节日内涵,贴合了人们当下的心境。在疫情的冲击下,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古老哲学也更加熠熠生辉。另一方面,疫情为节庆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设立“中国端午习俗展——屈原故里云上展馆”、开展“探寻秭归美好之旅”系列直播、举办抖音挑战赛等多项“云上”活动……让传统节日走上“云端”,其意义不仅在于方式的创新,更在于为传统节日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近些年,从五花八门的体验式民俗活动,到“直播”“VR”等新表现形式的涌现,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发展,走近也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文化传承的接力人,为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贡献力量。事实上,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也正是文化遗产传承的必然途径,只有这样,传统节日的内涵才能不断丰富和拓展,节日的精神也才能千载传承而历久弥新。

艾蒲青翠,粽叶飘香。与家人共品粽香,来一场舌尖漫游;在“云端”加入一场颂诗会,共赴一场文化盛宴。让我们一起感受端午节的风采和魅力,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