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科技“赋能”让防汛救灾更科学高效
6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持续强降雨,累计降雨量大、覆盖范围广,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河水位暴涨。截至17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水位21.97米,仍超出警戒线2.97米,鄱阳湖流域防汛形势依然严峻。雷达流速仪、大数据预警、红外无人机搜救被困人员……面对凶猛的洪水,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抗洪“战术”。越来越多的抗洪科技利器被运用到抗洪抢险一线,让抢险救援更加科学高效。

【地评线】荔枝网评:科技“赋能”让防汛救灾更科学高效

来源:荔枝新闻2020-07-18

特约评论员/李建

6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持续强降雨,累计降雨量大、覆盖范围广,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河水位暴涨。截至17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水位21.97米,仍超出警戒线2.97米,鄱阳湖流域防汛形势依然严峻。雷达流速仪、大数据预警、红外无人机搜救被困人员……面对凶猛的洪水,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抗洪“战术”。越来越多的抗洪科技利器被运用到抗洪抢险一线,让抢险救援更加科学高效。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十分重要。防汛抗洪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唯有科学应对、精准施策,才能掌握主动权。当前,我国多地进入主汛期,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地质灾害,防汛形势复杂严峻。要打赢这场防汛抗洪的“硬仗”,不仅要有勇气,还要依靠科学。面对严峻的防洪安全形势,各地充分发挥“技防”优势,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汛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云端作业、智慧防洪、科学减灾。

装备升级让防汛更科学。此次防汛抗洪过程中,无人机、“龙吸水”、动力舟桥、机器人、5G智慧无人救生船、水下探视仪……一批抗洪抢险利器被投入“战场”,各式各样的“智能+”抗洪手段,正广泛运用到抗洪抢险中,为高效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高了预警抢险的机动性和时效性。比如,搭载了可见光、红外双波段视频相机、大视场测绘相机、光学相机等不同传感器的无人机,盘旋在鄱阳湖区上空,为灾情研判、蓄滞洪区运用论证提供科学支撑。水利部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如今,水利部收齐全国12万个报汛站的水雨情信息仅需10到15分钟,一次洪水作业预报的时间也仅需几十分钟。

数据分析让防汛更高效。从气象和水情预报到防汛监测与预警;从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提高的防汛抗洪科技含量,让防汛抗洪效率和安全性更上一个台阶。以前巡堤要靠人到现场看,再通过口述、笔记记录反馈巡查情况,汛情研判效率较低。如今系统自动记录管辖段水情变化,实时显示堤防沿线视频监控画面,一旦发现异常,管理员立即将画面配以文字描述及时上传,研判效率大幅提高。比如,担负气象水文值班任务的某部官兵利用气象水文信息综合显示应用系统、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和一体化预报保障平台,对辖区内主要干支流200余个水文站点进行监测,动态预报雨情水情变化趋势及幅度,为抗洪部队提供保障建议60余条。

智能技术让防汛更智慧。防汛抗洪一线的数字化应用越来越普遍,智能防汛正逐渐成为主流。手机程序及时更新最近的汛情和预警,智能机器人“冲”在抗洪第一线,海绵城市的透水地面迅速吸收降水……防汛领域管理思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让防汛抗洪变得更智慧。堤坝安全是防汛抗洪的重点之一,及时探测险情,才能防患于未然。拿出一卷卷黄色电缆,将上面串着的上百个金属电极打入堤坝土体内,再将电缆接头与三台黄匣子连接,就能给堤坝做“CT”检查……这一技术的原理是通过DSDT-1型双分布式三维电阻率成像系统“透视”坝体结构,快速判断堤坝是否存在空洞、裂缝、土层结合松散、管涌、渗流等隐患,有效做到提前防范、提前预警。(李建)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荔枝网评:科技“赋能”让防汛救灾更科学高效

2020-07-18 20:24:48 来源: 0 条评论

特约评论员/李建

6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持续强降雨,累计降雨量大、覆盖范围广,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河水位暴涨。截至17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水位21.97米,仍超出警戒线2.97米,鄱阳湖流域防汛形势依然严峻。雷达流速仪、大数据预警、红外无人机搜救被困人员……面对凶猛的洪水,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抗洪“战术”。越来越多的抗洪科技利器被运用到抗洪抢险一线,让抢险救援更加科学高效。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十分重要。防汛抗洪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唯有科学应对、精准施策,才能掌握主动权。当前,我国多地进入主汛期,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地质灾害,防汛形势复杂严峻。要打赢这场防汛抗洪的“硬仗”,不仅要有勇气,还要依靠科学。面对严峻的防洪安全形势,各地充分发挥“技防”优势,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汛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云端作业、智慧防洪、科学减灾。

装备升级让防汛更科学。此次防汛抗洪过程中,无人机、“龙吸水”、动力舟桥、机器人、5G智慧无人救生船、水下探视仪……一批抗洪抢险利器被投入“战场”,各式各样的“智能+”抗洪手段,正广泛运用到抗洪抢险中,为高效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高了预警抢险的机动性和时效性。比如,搭载了可见光、红外双波段视频相机、大视场测绘相机、光学相机等不同传感器的无人机,盘旋在鄱阳湖区上空,为灾情研判、蓄滞洪区运用论证提供科学支撑。水利部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如今,水利部收齐全国12万个报汛站的水雨情信息仅需10到15分钟,一次洪水作业预报的时间也仅需几十分钟。

数据分析让防汛更高效。从气象和水情预报到防汛监测与预警;从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提高的防汛抗洪科技含量,让防汛抗洪效率和安全性更上一个台阶。以前巡堤要靠人到现场看,再通过口述、笔记记录反馈巡查情况,汛情研判效率较低。如今系统自动记录管辖段水情变化,实时显示堤防沿线视频监控画面,一旦发现异常,管理员立即将画面配以文字描述及时上传,研判效率大幅提高。比如,担负气象水文值班任务的某部官兵利用气象水文信息综合显示应用系统、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和一体化预报保障平台,对辖区内主要干支流200余个水文站点进行监测,动态预报雨情水情变化趋势及幅度,为抗洪部队提供保障建议60余条。

智能技术让防汛更智慧。防汛抗洪一线的数字化应用越来越普遍,智能防汛正逐渐成为主流。手机程序及时更新最近的汛情和预警,智能机器人“冲”在抗洪第一线,海绵城市的透水地面迅速吸收降水……防汛领域管理思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让防汛抗洪变得更智慧。堤坝安全是防汛抗洪的重点之一,及时探测险情,才能防患于未然。拿出一卷卷黄色电缆,将上面串着的上百个金属电极打入堤坝土体内,再将电缆接头与三台黄匣子连接,就能给堤坝做“CT”检查……这一技术的原理是通过DSDT-1型双分布式三维电阻率成像系统“透视”坝体结构,快速判断堤坝是否存在空洞、裂缝、土层结合松散、管涌、渗流等隐患,有效做到提前防范、提前预警。(李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