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通报一批环评文件质量问题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2020年第一季度环评文件常态化复核工作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8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存在遗漏评价因子、降低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缩小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内容不全、所提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不符合相关规定等质量问题。

生态环境部通报一批环评文件质量问题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0-07-28

人民日报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 寇江泽)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2020年第一季度环评文件常态化复核工作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8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存在遗漏评价因子、降低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缩小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内容不全、所提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不符合相关规定等质量问题。

此次复核的环评文件共涉及24个省(区、市)各级审批部门审批的101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规定,对相关的7家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及9名编制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和失信记分,失信记分情况记入其诚信档案;对8家建设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对2家技术评估单位和8个审批部门予以通报。

自2019年11月1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施行以来,生态环境部已分四批对45份环评文件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累计对38家次和52人次的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采取失信记分管理措施,并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联动,将2家单位和2人列入环境影响评价失信“黑名单”,将6家单位和3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单,已初步形成以质量为核心、以信用为主线的环评文件编制事中事后监管态势,强化了对环评文件编制中不负责任、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等行为的震慑和警示。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严格落实《关于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通过对环评文件质量问题的责任追究和信息公开,促进建设单位、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和技术评估单位、审批部门等各方进一步提升环评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保障环评制度的顺利实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生态环境部通报一批环评文件质量问题

2020-07-28 07:46:19 来源: 0 条评论

人民日报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 寇江泽)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2020年第一季度环评文件常态化复核工作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8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存在遗漏评价因子、降低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缩小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内容不全、所提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不符合相关规定等质量问题。

此次复核的环评文件共涉及24个省(区、市)各级审批部门审批的101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规定,对相关的7家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及9名编制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和失信记分,失信记分情况记入其诚信档案;对8家建设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对2家技术评估单位和8个审批部门予以通报。

自2019年11月1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施行以来,生态环境部已分四批对45份环评文件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累计对38家次和52人次的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采取失信记分管理措施,并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联动,将2家单位和2人列入环境影响评价失信“黑名单”,将6家单位和3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单,已初步形成以质量为核心、以信用为主线的环评文件编制事中事后监管态势,强化了对环评文件编制中不负责任、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等行为的震慑和警示。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严格落实《关于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通过对环评文件质量问题的责任追究和信息公开,促进建设单位、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和技术评估单位、审批部门等各方进一步提升环评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保障环评制度的顺利实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