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南方网评:健康扶贫治“病根” 全面小康有“医靠”
在我国,各地致贫原因不尽相同,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的“拦路虎”之一,也是走向全面小康必啃的“硬骨头”。健康扶贫则是拔掉“病根”的一剂良方。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念兹在兹,近年来在山西、重庆、宁夏等地考察时,反复强调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作为扶贫的主攻方向,实行靶向治疗。

【地评线】南方网评:健康扶贫治“病根” 全面小康有“医靠”

来源:南方网2020-08-13

在我国,各地致贫原因不尽相同,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的“拦路虎”之一,也是走向全面小康必啃的“硬骨头”。健康扶贫则是拔掉“病根”的一剂良方。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念兹在兹,近年来在山西、重庆、宁夏等地考察时,反复强调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作为扶贫的主攻方向,实行靶向治疗。

健康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的美好愿景不再是镜花水月。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中央与各地多策并施,打出健康扶贫“组合拳”,取得积极成效。眼下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期,因病致贫存量与因病返贫增量压力叠加,疫情的发生也暴露出诸多医疗短板。进一步筑牢健康防线,确保政策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才会有稳稳地“医靠”。

短板补齐,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聚焦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难题,健康扶贫工程对“看病难、看病远”进行了“靶向施策”。落实“硬保障”,优化“软服务”,让贫困群众获得更多扶贫红利。一方面,加强家庭医生工作站、标准化卫生室、村级医疗机构等建设,确保医疗设备标准化、齐全化,满足医治需求。另一方面,强化基层医疗人才引进、优化执业医师进修办法、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在引人、用人、留人上下功夫,提升医生职业水平,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打通基层医疗保障体系“最后一公里”,真正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

兜底保障,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一人患大病,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便是致命的打击。而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相关扶持和保障政策,为这些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带来希望,是他们摆脱贫困的“救命稻草”。没有健康扶贫政策的兜底保障,产业扶持、就业帮助等其他扶贫举措就成了空中楼阁。身体健康了,劳动能力恢复了,才有依靠双手脱贫致富的能力。“一站式”就医的绿色通道,让医疗费用实现了“先诊疗后结算,高百分比报销”,真正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医疗共享,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医疗卫生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情况。但随着健康扶贫工程的推进和互联网的助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贫困群众所能享受的医疗条件正在逐步改善。无论是偏远贫困村,还是移民搬迁镇,很多地区都通过医疗帮扶、远程诊治,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贫困户在“家门口”检查病情,就能享受上级医院专家的“一对一”看诊,误诊率大大降低,各种疑难杂症也能得到及时有效医治。医疗共享,应治尽治,真正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

服务优化,让贫困群众“防得住病”。农村尤其是贫困村,人居环境相对较差,饮水、如厕等方面都存在卫生隐患。健康扶贫通过优质服务,为贫困群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家庭医生免费签约,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实现一人一档案,动态掌握贫困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夯实了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系统根基。以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让卫生健康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筑牢未病先防保护墙。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真正让贫困群众“更好防病”。

健康是民生之要,脱贫之基。健康扶贫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只有推动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见效精准化、长效化,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才能更加轻盈;只有坚持将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融合推进,有“医靠”的小康生活才能更加踏实。(南方网徐美林)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南方网评:健康扶贫治“病根” 全面小康有“医靠”

2020-08-13 20:27:21 来源:

在我国,各地致贫原因不尽相同,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的“拦路虎”之一,也是走向全面小康必啃的“硬骨头”。健康扶贫则是拔掉“病根”的一剂良方。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念兹在兹,近年来在山西、重庆、宁夏等地考察时,反复强调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作为扶贫的主攻方向,实行靶向治疗。

健康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的美好愿景不再是镜花水月。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中央与各地多策并施,打出健康扶贫“组合拳”,取得积极成效。眼下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期,因病致贫存量与因病返贫增量压力叠加,疫情的发生也暴露出诸多医疗短板。进一步筑牢健康防线,确保政策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才会有稳稳地“医靠”。

短板补齐,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聚焦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难题,健康扶贫工程对“看病难、看病远”进行了“靶向施策”。落实“硬保障”,优化“软服务”,让贫困群众获得更多扶贫红利。一方面,加强家庭医生工作站、标准化卫生室、村级医疗机构等建设,确保医疗设备标准化、齐全化,满足医治需求。另一方面,强化基层医疗人才引进、优化执业医师进修办法、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在引人、用人、留人上下功夫,提升医生职业水平,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打通基层医疗保障体系“最后一公里”,真正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

兜底保障,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一人患大病,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便是致命的打击。而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相关扶持和保障政策,为这些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带来希望,是他们摆脱贫困的“救命稻草”。没有健康扶贫政策的兜底保障,产业扶持、就业帮助等其他扶贫举措就成了空中楼阁。身体健康了,劳动能力恢复了,才有依靠双手脱贫致富的能力。“一站式”就医的绿色通道,让医疗费用实现了“先诊疗后结算,高百分比报销”,真正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医疗共享,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医疗卫生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情况。但随着健康扶贫工程的推进和互联网的助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贫困群众所能享受的医疗条件正在逐步改善。无论是偏远贫困村,还是移民搬迁镇,很多地区都通过医疗帮扶、远程诊治,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贫困户在“家门口”检查病情,就能享受上级医院专家的“一对一”看诊,误诊率大大降低,各种疑难杂症也能得到及时有效医治。医疗共享,应治尽治,真正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

服务优化,让贫困群众“防得住病”。农村尤其是贫困村,人居环境相对较差,饮水、如厕等方面都存在卫生隐患。健康扶贫通过优质服务,为贫困群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家庭医生免费签约,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实现一人一档案,动态掌握贫困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夯实了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系统根基。以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让卫生健康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筑牢未病先防保护墙。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真正让贫困群众“更好防病”。

健康是民生之要,脱贫之基。健康扶贫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只有推动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见效精准化、长效化,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才能更加轻盈;只有坚持将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融合推进,有“医靠”的小康生活才能更加踏实。(南方网徐美林)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