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注入科技活力 一跃变身“四季有李”智慧果园

“空壳村”注入科技活力 一跃变身“四季有李”智慧果园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08-24

中新网重庆8月24日电 题:“空壳村”注入科技活力 一跃变身“四季有李”智慧果园

中新网记者 李安江 刘贤 王恩博

“咔哒咔哒咔哒……”装载着几大筐仙桃李的山地单轨列车从山间果林中缓缓驶出,沿着高出地面1米左右的轨道,稳稳开进分选车间。重庆不仅有可以穿楼的“网红”载人轻轨,也有负责送物资、收水果的林间列车。

山区农业亟待“智慧”加持

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称。这种自然条件不利于机械化农业生产,民众多靠肩挑背扛进行传统耕种,致富之路尤显漫漫。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孩子在村里。

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就是这样一个山区丘陵地带的“空壳村”。全村50岁以下青壮年90%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村里80%的土地处于撂荒状态。

2013年,乌牛村党总支书记阙兴国带着村民种仙桃李,希望通过这种“状若桃子、比鸡蛋还大”的经济作物增加收入。“当时几乎找不到壮劳力,留守村中能做些事的不到80人。”他近日在记者探访村子时回忆道。加上缺乏农业管理技术,2017年第一次试挂果就有八成果子长虫。这让他痛下决心引“智”。

2018年,阙兴国遇到重庆“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杨大可等人,发现他们懂技术、懂电商、思维很有前瞻性,立即邀请到村里考察。杨大可等人也在寻找合适的地方建设农业基地,双方一拍即合。当年,“四季有李”都市现代农业园项目在这里萌生。

科技力量改变传统山区农业

作为项目合作方的重庆聚牛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杨大可,带着记者参观这个充满现代化科技的智慧果园。

烈日炎炎,正值成熟期的仙桃李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果园里却看不到几个人,只有山地单轨列车时不时从眼前驶过。杨大可告诉记者,以前果子要靠人力背回来,但村里都是老年人,做不了重体力劳动;而单轨列车一次就能运输1000斤货物。

浇水、施肥、喷洒农药等活计也不再繁重。杨大可带记者到果园中一间摆满设备的房子。“果树所需要的水、肥、药,科学化配比后,通过智能果园多功能管理系统,精准送到每一棵树下。”杨大可掩不住骄傲地说,大家都知道以色列的农业精准灌溉系统很好,但更多是解决平原地区的灌溉,“我们这套系统压强达4兆帕,适应山地作业”。系统目前能简易使用,还在进一步智能化改善,预计今年可以实现APP远程操作,即使身在北京,也能操控重庆的果园灌溉施肥。

这套系统的妙用还不止于此。杨大可说,果树需要修枝整形。粗壮的枝干连青年人也难以一次剪断,一人一天只能修剪15到20棵树。系统连接高压气泵,将高压空气输送到连接气枪的端头。村民使用气枪就能轻松剪枝,效率提高10倍;如果把气枪插入土中,还能松土。未来只需要几位懂技术的职业农民就能将果园高标准地管理好。

穿林拂叶,到达分选车间,村民们正在一台大型机械旁包装李子。“这是全国唯一一套分选李子的自动化设备,可以根据大小、酸甜度等标准将李子分选成12个等级。”作为祖辈种果树的农业创业者,杨大可讲到这里时颇为兴奋:农副产品少有统一标准,难以分级包装、告诉消费者果子的具体甜度;分选系统解决这一难题,且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工参与。

现代农业聚财气振人心

一箱箱打包好的仙桃李堆放在车间等待运输,一斤30元人民币还供不应求。

“这还不是我们最贵的品种。”杨大可笑着说,一对长在一起的蒙娜丽莎李能卖52元,因为状若爱心、颇为好看,定价52是取汉语谐音“吾爱”。消费者也不用担心买到假冒产品,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进入可溯源系统,就可查询产地、时间、品质等;还能通过手机APP,在全流程监控视频中看到果子成长所经历的全部操作,云端监督品控。

消费者获得高品质产品,当地村民的钱包也跟着产业发展鼓起来,致富的信心随着科技力量注入振奋起来。

“我们的生活完全改变了。”54岁的段成芳身材瘦削、皮肤晒得微黑,但语速轻快、两眼放光。她和老公因为生病,外出打工困难,以前只能种水稻、养猪养鸡,一年几千元收入,勉强维持生活;现在都在村里打工,做清洁、搞建设等,一年收入七八万元。“做农活靠机器没那么累了。我还要继续努力工作,干到70岁也没问题。”她信心满满:村里有技术、有人才,“我们老两口也一定能达到小康”。

“在村里打工肯定比在外务工好,离家近,在家吃饭,不用出生活费,能照顾孩子,收入还更高。”36岁的石秀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回到村里后也做着厂房管理等几份工作。一家人一年纯收入十多万元。“我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得不得了。”她笑得爽朗。

“四季有李”都市现代农业园规划面积2586亩,目前已改造约800亩果园,规模种植仙桃李、日本甜柿、法国蒙娜丽莎李等20余种高品质果树。

在阙兴国的规划中,乌牛村将成为重庆的“后花园”,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研学中心,吸引师生来实践学习,同时培训其他地区的职业农民;还要发展旅游业,让市民来这里体验采摘、度假,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经营民宿、餐馆、茶馆。“一年四季有花有果,我相信年轻人会回来的。”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空壳村”注入科技活力 一跃变身“四季有李”智慧果园

2020-08-24 14:12:07 来源: 0 条评论

中新网重庆8月24日电 题:“空壳村”注入科技活力 一跃变身“四季有李”智慧果园

中新网记者 李安江 刘贤 王恩博

“咔哒咔哒咔哒……”装载着几大筐仙桃李的山地单轨列车从山间果林中缓缓驶出,沿着高出地面1米左右的轨道,稳稳开进分选车间。重庆不仅有可以穿楼的“网红”载人轻轨,也有负责送物资、收水果的林间列车。

山区农业亟待“智慧”加持

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称。这种自然条件不利于机械化农业生产,民众多靠肩挑背扛进行传统耕种,致富之路尤显漫漫。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孩子在村里。

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就是这样一个山区丘陵地带的“空壳村”。全村50岁以下青壮年90%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村里80%的土地处于撂荒状态。

2013年,乌牛村党总支书记阙兴国带着村民种仙桃李,希望通过这种“状若桃子、比鸡蛋还大”的经济作物增加收入。“当时几乎找不到壮劳力,留守村中能做些事的不到80人。”他近日在记者探访村子时回忆道。加上缺乏农业管理技术,2017年第一次试挂果就有八成果子长虫。这让他痛下决心引“智”。

2018年,阙兴国遇到重庆“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杨大可等人,发现他们懂技术、懂电商、思维很有前瞻性,立即邀请到村里考察。杨大可等人也在寻找合适的地方建设农业基地,双方一拍即合。当年,“四季有李”都市现代农业园项目在这里萌生。

科技力量改变传统山区农业

作为项目合作方的重庆聚牛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杨大可,带着记者参观这个充满现代化科技的智慧果园。

烈日炎炎,正值成熟期的仙桃李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果园里却看不到几个人,只有山地单轨列车时不时从眼前驶过。杨大可告诉记者,以前果子要靠人力背回来,但村里都是老年人,做不了重体力劳动;而单轨列车一次就能运输1000斤货物。

浇水、施肥、喷洒农药等活计也不再繁重。杨大可带记者到果园中一间摆满设备的房子。“果树所需要的水、肥、药,科学化配比后,通过智能果园多功能管理系统,精准送到每一棵树下。”杨大可掩不住骄傲地说,大家都知道以色列的农业精准灌溉系统很好,但更多是解决平原地区的灌溉,“我们这套系统压强达4兆帕,适应山地作业”。系统目前能简易使用,还在进一步智能化改善,预计今年可以实现APP远程操作,即使身在北京,也能操控重庆的果园灌溉施肥。

这套系统的妙用还不止于此。杨大可说,果树需要修枝整形。粗壮的枝干连青年人也难以一次剪断,一人一天只能修剪15到20棵树。系统连接高压气泵,将高压空气输送到连接气枪的端头。村民使用气枪就能轻松剪枝,效率提高10倍;如果把气枪插入土中,还能松土。未来只需要几位懂技术的职业农民就能将果园高标准地管理好。

穿林拂叶,到达分选车间,村民们正在一台大型机械旁包装李子。“这是全国唯一一套分选李子的自动化设备,可以根据大小、酸甜度等标准将李子分选成12个等级。”作为祖辈种果树的农业创业者,杨大可讲到这里时颇为兴奋:农副产品少有统一标准,难以分级包装、告诉消费者果子的具体甜度;分选系统解决这一难题,且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工参与。

现代农业聚财气振人心

一箱箱打包好的仙桃李堆放在车间等待运输,一斤30元人民币还供不应求。

“这还不是我们最贵的品种。”杨大可笑着说,一对长在一起的蒙娜丽莎李能卖52元,因为状若爱心、颇为好看,定价52是取汉语谐音“吾爱”。消费者也不用担心买到假冒产品,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进入可溯源系统,就可查询产地、时间、品质等;还能通过手机APP,在全流程监控视频中看到果子成长所经历的全部操作,云端监督品控。

消费者获得高品质产品,当地村民的钱包也跟着产业发展鼓起来,致富的信心随着科技力量注入振奋起来。

“我们的生活完全改变了。”54岁的段成芳身材瘦削、皮肤晒得微黑,但语速轻快、两眼放光。她和老公因为生病,外出打工困难,以前只能种水稻、养猪养鸡,一年几千元收入,勉强维持生活;现在都在村里打工,做清洁、搞建设等,一年收入七八万元。“做农活靠机器没那么累了。我还要继续努力工作,干到70岁也没问题。”她信心满满:村里有技术、有人才,“我们老两口也一定能达到小康”。

“在村里打工肯定比在外务工好,离家近,在家吃饭,不用出生活费,能照顾孩子,收入还更高。”36岁的石秀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回到村里后也做着厂房管理等几份工作。一家人一年纯收入十多万元。“我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得不得了。”她笑得爽朗。

“四季有李”都市现代农业园规划面积2586亩,目前已改造约800亩果园,规模种植仙桃李、日本甜柿、法国蒙娜丽莎李等20余种高品质果树。

在阙兴国的规划中,乌牛村将成为重庆的“后花园”,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研学中心,吸引师生来实践学习,同时培训其他地区的职业农民;还要发展旅游业,让市民来这里体验采摘、度假,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经营民宿、餐馆、茶馆。“一年四季有花有果,我相信年轻人会回来的。”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