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者”出现 带来了哪些提示?
据香港媒体报道,日前,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该患者成为全球首例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者”出现 带来了哪些提示?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08-26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26日电(记者 张尼)据香港媒体报道,日前,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该患者成为全球首例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这起个案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重要提示?

为何会出现“二次感染”?

被证实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为一名33岁男子,他于今年3月底确诊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复出院,8月初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对比该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个不同之处,且该患者返回香港再度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高度关注。

什么是“二次感染”?为何一个患者会在短短数月内两次“中招”?

“与‘复阳’不同,重复感染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内有活病毒,有可能出现症状,并且很可能再传染给其他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

来自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的研究显示,此次发现的二次感染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

吴尊友分析称,人感染病毒以后会产生抗体,但不是所有传染病产生的抗体保护效果都是终身的,抗体也会逐渐减少。

在他看来,此次发现的病例,虽然从病毒株基因序列看有所变异,不是同一个毒株造成的感染,但目前看,更有可能是因为人体的免疫保护效果没有那么长,导致的“二次感染”。

抗体消失速度比预期快?

这例二次感染的患者在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是否意味着人类体内产生的抗体免疫保护时效远没有想象中长?

吴尊友告诉记者,学界早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对于冠状病毒这一类病毒来说,人感染以后产生的抗体能够达到保护效果的时间大约只有6到12个月。而此次发现的病例带来的一点重要判断就是:抗体本身会衰减,衰减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快。

不过,在专家看来,抗体虽然消失,并不代表细胞免疫不在了,也不意味着之前感染过病毒后,一点保护作用都没有。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斌告诉记者,人体内针对新冠病毒感染,会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感染消退后,也往往有针对病毒的记忆性T细胞在人体存活下来,会产生T细胞免疫。

如果只是进行抗体检测,是测不到T细胞免疫的,但T细胞免疫形成后,这些新冠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会有助于宿主更快更好地产生抵抗新发新冠病毒感染的抗病毒反应。

“尽管可能不能完全阻止有些有很多基因变异的新病毒感染发生,但患者的重症、危重症发病几率也许会下降,不过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他表示,从以往应对流感的经验来看,人类不太可能让新冠病毒完全消失,但有可能它会变得越来越弱,像现有的造成普通感冒的三种常规冠状病毒病毒株一样。但这些还有待于发现更多的二次感染病例以及统计学数据来证实。

会出现大规模的“二次感染”吗?

近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对外称,目前全球已有超过八万个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大部分变异不会影响病毒的传染性和严重性。世卫组织已成立专门工作组,确认不同的变异,并研究其可能对病毒行为产生的影响。

不过,本次发现的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这起个案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未来病毒变异将带来大规模“二次感染”风险?

“很小的病毒变异不会对疫情态势造成大的影响,几十个氨基酸的变异对整个病毒的结构没有太大影响。”吴尊友表示。

他强调,香港的这个病例是一个个案,但是也有一个重要的提示:曾经患过新冠肺炎的病人康复后,还是可以再感染新冠病毒的,还有可能会出现有类似情况的患者。

李斌认为,防止感染大流行,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隔离,防止人和人之间的传染,并且随着疫苗上市和大规模接种,这种风险会越来越小。

在他看来,今年秋冬季疫情的第二波流行可能发生,要足够重视,早发现,早隔离。但他也强调,以中国现在采取的防疫措施来看,公众不用太过紧张。

疫苗是否还有保护效力?

“二次感染者”的出现,还让人们产生了另一个担忧:正在研发中的疫苗是否会失去保护效力?

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认为,目前尚不必过度恐慌,即便疫苗需要更新换代,技术上并不难实现。

李斌分析称,现在的疫苗研发至少有5种不同的策略,每种策略,哪怕是一些亚单位蛋白疫苗,用的也是病毒保守区序列,特别是针对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的S蛋白。

“病毒不管怎么突变,总是要进入细胞才能感染,要想感染细胞就要结合ACE2受体,大部分疫苗研发策略都是为了阻止这种结合。”

李斌认为,乐观看,现在的疫苗还会有用,但是对新的突变株,有的可能没有用。如果病毒突变非常多,导致现有疫苗不能用,明年可能还要选取新的流行株。

在专家看来,疫苗要考虑更新换代的可能性,但这不是太大的问题,只是需要时间选取新的流行株,目前技术上不是难实现的事。并且,以现有的了解看,新冠病毒的突变没有流感病毒那么快。

“新疫苗是否还要重新做三期临床试验,要看病毒的突变是什么,并不一定都需要做,比如现在的流感病毒疫苗并不需要每期都重新做三期临床试验。”李斌说。(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者”出现 带来了哪些提示?

2020-08-26 07:19:57 来源: 0 条评论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26日电(记者 张尼)据香港媒体报道,日前,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该患者成为全球首例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这起个案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重要提示?

为何会出现“二次感染”?

被证实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为一名33岁男子,他于今年3月底确诊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复出院,8月初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对比该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个不同之处,且该患者返回香港再度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高度关注。

什么是“二次感染”?为何一个患者会在短短数月内两次“中招”?

“与‘复阳’不同,重复感染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内有活病毒,有可能出现症状,并且很可能再传染给其他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

来自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的研究显示,此次发现的二次感染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

吴尊友分析称,人感染病毒以后会产生抗体,但不是所有传染病产生的抗体保护效果都是终身的,抗体也会逐渐减少。

在他看来,此次发现的病例,虽然从病毒株基因序列看有所变异,不是同一个毒株造成的感染,但目前看,更有可能是因为人体的免疫保护效果没有那么长,导致的“二次感染”。

抗体消失速度比预期快?

这例二次感染的患者在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是否意味着人类体内产生的抗体免疫保护时效远没有想象中长?

吴尊友告诉记者,学界早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对于冠状病毒这一类病毒来说,人感染以后产生的抗体能够达到保护效果的时间大约只有6到12个月。而此次发现的病例带来的一点重要判断就是:抗体本身会衰减,衰减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快。

不过,在专家看来,抗体虽然消失,并不代表细胞免疫不在了,也不意味着之前感染过病毒后,一点保护作用都没有。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斌告诉记者,人体内针对新冠病毒感染,会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感染消退后,也往往有针对病毒的记忆性T细胞在人体存活下来,会产生T细胞免疫。

如果只是进行抗体检测,是测不到T细胞免疫的,但T细胞免疫形成后,这些新冠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会有助于宿主更快更好地产生抵抗新发新冠病毒感染的抗病毒反应。

“尽管可能不能完全阻止有些有很多基因变异的新病毒感染发生,但患者的重症、危重症发病几率也许会下降,不过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他表示,从以往应对流感的经验来看,人类不太可能让新冠病毒完全消失,但有可能它会变得越来越弱,像现有的造成普通感冒的三种常规冠状病毒病毒株一样。但这些还有待于发现更多的二次感染病例以及统计学数据来证实。

会出现大规模的“二次感染”吗?

近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对外称,目前全球已有超过八万个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大部分变异不会影响病毒的传染性和严重性。世卫组织已成立专门工作组,确认不同的变异,并研究其可能对病毒行为产生的影响。

不过,本次发现的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这起个案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未来病毒变异将带来大规模“二次感染”风险?

“很小的病毒变异不会对疫情态势造成大的影响,几十个氨基酸的变异对整个病毒的结构没有太大影响。”吴尊友表示。

他强调,香港的这个病例是一个个案,但是也有一个重要的提示:曾经患过新冠肺炎的病人康复后,还是可以再感染新冠病毒的,还有可能会出现有类似情况的患者。

李斌认为,防止感染大流行,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隔离,防止人和人之间的传染,并且随着疫苗上市和大规模接种,这种风险会越来越小。

在他看来,今年秋冬季疫情的第二波流行可能发生,要足够重视,早发现,早隔离。但他也强调,以中国现在采取的防疫措施来看,公众不用太过紧张。

疫苗是否还有保护效力?

“二次感染者”的出现,还让人们产生了另一个担忧:正在研发中的疫苗是否会失去保护效力?

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认为,目前尚不必过度恐慌,即便疫苗需要更新换代,技术上并不难实现。

李斌分析称,现在的疫苗研发至少有5种不同的策略,每种策略,哪怕是一些亚单位蛋白疫苗,用的也是病毒保守区序列,特别是针对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的S蛋白。

“病毒不管怎么突变,总是要进入细胞才能感染,要想感染细胞就要结合ACE2受体,大部分疫苗研发策略都是为了阻止这种结合。”

李斌认为,乐观看,现在的疫苗还会有用,但是对新的突变株,有的可能没有用。如果病毒突变非常多,导致现有疫苗不能用,明年可能还要选取新的流行株。

在专家看来,疫苗要考虑更新换代的可能性,但这不是太大的问题,只是需要时间选取新的流行株,目前技术上不是难实现的事。并且,以现有的了解看,新冠病毒的突变没有流感病毒那么快。

“新疫苗是否还要重新做三期临床试验,要看病毒的突变是什么,并不一定都需要做,比如现在的流感病毒疫苗并不需要每期都重新做三期临床试验。”李斌说。(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