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村村有项目 脱贫有出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

贵州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村村有项目 脱贫有出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

来源:人民日报2020-09-21

种植茶叶、培育食用菌、发展蔬菜产业……近年来,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榕江县等地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广泛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其中,蹚出了一条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路。

东西协作,先富帮后富

在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的山坡上,茶苗苍翠欲滴、长势喜人。2000多亩的茶园里,村民们正在锄草、打药。“这是我们的摇钱树,我们要让一片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说。

茶园背后,是东西协作、先富带后富的生动写照。茶树来自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18年,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中寨镇成为茶苗新的落脚点之一。

中寨镇海拔1200多米、土地资源丰富,适合茶树生长。如何让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惠及群众?谭鹏飞介绍,志强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将茶苗折资量化,入股专业合作社;同时,农户以土地入股;此外县里还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集体经济发展。

有了白茶苗,村民多了增收渠道。志强村7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廖廷洋说:“一天能挣80元,一个月近2000元。”像廖廷洋这样从茶园受益的群众还有很多。“每年到茶叶基地务工的有上万人次,其中贫困户占多数,我们光发劳务费就超过了100万元。”沿河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勇说。

今年3月,中寨镇的茶树首次开采,摊青、杀青、烘焙、提香……新出炉的茶叶芳香宜人,在香味、汤色等方面丝毫不输安吉本地茶叶。现在,合作社与浙江茶叶集团签订了10年的销售合同,茶农更有奔头了。

成立专班,促产业发展

沿河县官舟镇马脑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村民们将2万多根菌棒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地里。

小小食用菌,如何助力脱贫攻坚?沿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专班副指挥长黎泽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民一方面可以流转土地,每亩每年700元,同时在菌业公司务工,每天80元,年底还能从公司拿到分红。”

今年57岁的田凤英是贫困户,她这两天在基地铺地膜。从3月初平整土地开始,她就在基地干活。“今年光务工就挣了4000多元,土地流转收入1100多元,这比种地划算。”田凤英说,她丈夫在外打工一个月还能挣3000多元,“党的政策好,今年全家‘摘帽’不是问题。”

为推动扶贫产业尽快落地,3月初,县里成立工作专班,现场指挥督导。“从我们花10天流转土地,10天平整土地,到50余万根菌棒摆在地里,前后只用了40天。”官舟镇副镇长杜尚会介绍。

近年来,沿河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在12个乡镇(街道)25个村规划年生产黑木耳1700万棒,总面积2000亩,预计实现年产干木耳1950吨,产值过亿元,覆盖农户7096户269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11户3229人。

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

“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多山地,而榕江县车江大坝是个例外。坝区在县城北边不远处,万亩良田里,一排排钢架大棚整整齐齐。走进大棚,黄瓜翠绿;大棚外,茄子生长正旺。

助力群众增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产业升级是关键。一段时间里,车江大坝产业“零散乱”,又因大坝紧挨县城,交通便利,外来人口聚集,导致违法建房、私搭乱建现象屡见不鲜。

如何让万亩大坝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今年2月,榕江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对坝区进行整治,拆除违建房屋,清除改变土地用途的苗木、鱼塘等。“榕江靠近广东,县里决定将坝区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基地。”车江坝区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吴玉彬说。

榕江县引进贵阳农投集团对坝区产业进行统一运作,并联合县农投公司、农业合作社等共同组建项目公司。“我们以每亩每年1600元左右的价格流转农民土地,优先雇用本地农民务工,年底农民还有固定分红。”贵阳农投集团榕江园区负责人孔维伟介绍,规模化种植辣椒、番茄、茄子等,卖出了好价钱。

眼下,坝区迎来第二季蔬菜采收季。这些蔬菜采摘分拣包装后,将走出“山门”,销往各地。据统计,目前榕江全县蔬菜种植产值2.08亿元,覆盖带动贫困户4614户近2万人增收。

人民日报记者 孟祥夫 程焕 苏滨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贵州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村村有项目 脱贫有出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

2020-09-21 10:24:33 来源:

种植茶叶、培育食用菌、发展蔬菜产业……近年来,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榕江县等地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广泛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其中,蹚出了一条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路。

东西协作,先富帮后富

在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的山坡上,茶苗苍翠欲滴、长势喜人。2000多亩的茶园里,村民们正在锄草、打药。“这是我们的摇钱树,我们要让一片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说。

茶园背后,是东西协作、先富带后富的生动写照。茶树来自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18年,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中寨镇成为茶苗新的落脚点之一。

中寨镇海拔1200多米、土地资源丰富,适合茶树生长。如何让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惠及群众?谭鹏飞介绍,志强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将茶苗折资量化,入股专业合作社;同时,农户以土地入股;此外县里还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集体经济发展。

有了白茶苗,村民多了增收渠道。志强村7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廖廷洋说:“一天能挣80元,一个月近2000元。”像廖廷洋这样从茶园受益的群众还有很多。“每年到茶叶基地务工的有上万人次,其中贫困户占多数,我们光发劳务费就超过了100万元。”沿河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勇说。

今年3月,中寨镇的茶树首次开采,摊青、杀青、烘焙、提香……新出炉的茶叶芳香宜人,在香味、汤色等方面丝毫不输安吉本地茶叶。现在,合作社与浙江茶叶集团签订了10年的销售合同,茶农更有奔头了。

成立专班,促产业发展

沿河县官舟镇马脑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村民们将2万多根菌棒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地里。

小小食用菌,如何助力脱贫攻坚?沿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专班副指挥长黎泽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民一方面可以流转土地,每亩每年700元,同时在菌业公司务工,每天80元,年底还能从公司拿到分红。”

今年57岁的田凤英是贫困户,她这两天在基地铺地膜。从3月初平整土地开始,她就在基地干活。“今年光务工就挣了4000多元,土地流转收入1100多元,这比种地划算。”田凤英说,她丈夫在外打工一个月还能挣3000多元,“党的政策好,今年全家‘摘帽’不是问题。”

为推动扶贫产业尽快落地,3月初,县里成立工作专班,现场指挥督导。“从我们花10天流转土地,10天平整土地,到50余万根菌棒摆在地里,前后只用了40天。”官舟镇副镇长杜尚会介绍。

近年来,沿河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在12个乡镇(街道)25个村规划年生产黑木耳1700万棒,总面积2000亩,预计实现年产干木耳1950吨,产值过亿元,覆盖农户7096户269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11户3229人。

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

“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多山地,而榕江县车江大坝是个例外。坝区在县城北边不远处,万亩良田里,一排排钢架大棚整整齐齐。走进大棚,黄瓜翠绿;大棚外,茄子生长正旺。

助力群众增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产业升级是关键。一段时间里,车江大坝产业“零散乱”,又因大坝紧挨县城,交通便利,外来人口聚集,导致违法建房、私搭乱建现象屡见不鲜。

如何让万亩大坝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今年2月,榕江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对坝区进行整治,拆除违建房屋,清除改变土地用途的苗木、鱼塘等。“榕江靠近广东,县里决定将坝区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基地。”车江坝区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吴玉彬说。

榕江县引进贵阳农投集团对坝区产业进行统一运作,并联合县农投公司、农业合作社等共同组建项目公司。“我们以每亩每年1600元左右的价格流转农民土地,优先雇用本地农民务工,年底农民还有固定分红。”贵阳农投集团榕江园区负责人孔维伟介绍,规模化种植辣椒、番茄、茄子等,卖出了好价钱。

眼下,坝区迎来第二季蔬菜采收季。这些蔬菜采摘分拣包装后,将走出“山门”,销往各地。据统计,目前榕江全县蔬菜种植产值2.08亿元,覆盖带动贫困户4614户近2万人增收。

人民日报记者 孟祥夫 程焕 苏滨

[责任编辑: 邵煜晟]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