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看永强村怎样“双脱贫”
秋意渐浓,万寿菊开得正艳。菊花黄澄澄的,花苞硕大,在几百平方米的院落铺陈开来,灿烂夺目,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看永强村怎样“双脱贫”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020-09-21

在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永强村采访,有两样东西最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难忘:一是家家户户院内盛开的万寿菊,二是文化大院舞台上精彩的公益演出。这两样中,前者关乎产业,后者涉及乡风,在走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永强村物质精神两手抓,双脱贫。

秋意渐浓,万寿菊开得正艳。菊花黄澄澄的,花苞硕大,在几百平方米的院落铺陈开来,灿烂夺目,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是美化环境吗?是,但也不全是。据永强村党支部书记邵广宇介绍,这种花是生产化妆品所需的原料。2017年以来,永强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植万寿菊、红干椒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为确保销路,村里还与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从8月开始,每周能收一次花,一年能收七八茬,0.4元一斤,贫困户家庭还能得到每平方米3元钱的补助,一年下来百姓的米面钱就挣下了。”邵广宇说。

除庭院经济外,永强村近年来还叠加发展特色养殖、棚膜园区种植、光伏发电等多种产业和项目。通过与市场化主体合作壮大集体经济,村里想方设法为村民增收,目前已实现全村贫困户扶贫项目全覆盖。

51岁的村民姚井珍正是靠村里产业脱了贫。通过养殖扶贫羊、栽种万寿菊,棚膜园区、光伏发电项目分红,她家年收入已超过2万元。医药费也不再是难题,有了新农合和特病卡,90%的治疗费用都能报销。在永强村,还有147户人家像姚井珍一样,曾经因病致贫,如今都已脱贫。

温饱解决了,精神脱贫也没落下。

姚井珍告诉记者,现在除了忙活着挣钱,她还是村里文化大院的文艺骨干,闲时总会拿起扇子扭秧歌,和姐妹们乐呵呵地演一场。

“太阳出来暖洋洋,锣鼓齐鸣响叮当……党中央号召重如山,扶贫攻坚上战线。各级领导齐动员,共产党员走在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永强村文化大院,只见舞台中央十几名身着鲜艳服饰的村民演员正手执秧歌扇,边扭秧歌边用二人转曲调唱起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点赞之歌。

舞台上,76岁的文化大院创办人丁亚范神采奕奕,歌声嘹亮。丁亚范说,文化大院这些年编排的各种节目都是他们自己创作的。文化大院成立9年来,已有成员70余人,公益演出270多场。

“为村民演出、做公益志愿者,这些年看着村干部这么尽心帮我,我也想带动身边人,给大家带来欢乐,自己也学些文化和党的政策。”姚井珍笑着说。

干净笔直的柏油路、街边明亮的路灯、统一粉刷的院墙,还有新建的无害化厕所……乡风美、产业旺,永强村村民笑容挂脸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原洋 李己平)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看永强村怎样“双脱贫”

2020-09-21 10:39:00 来源: 0 条评论

在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永强村采访,有两样东西最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难忘:一是家家户户院内盛开的万寿菊,二是文化大院舞台上精彩的公益演出。这两样中,前者关乎产业,后者涉及乡风,在走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永强村物质精神两手抓,双脱贫。

秋意渐浓,万寿菊开得正艳。菊花黄澄澄的,花苞硕大,在几百平方米的院落铺陈开来,灿烂夺目,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是美化环境吗?是,但也不全是。据永强村党支部书记邵广宇介绍,这种花是生产化妆品所需的原料。2017年以来,永强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植万寿菊、红干椒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为确保销路,村里还与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从8月开始,每周能收一次花,一年能收七八茬,0.4元一斤,贫困户家庭还能得到每平方米3元钱的补助,一年下来百姓的米面钱就挣下了。”邵广宇说。

除庭院经济外,永强村近年来还叠加发展特色养殖、棚膜园区种植、光伏发电等多种产业和项目。通过与市场化主体合作壮大集体经济,村里想方设法为村民增收,目前已实现全村贫困户扶贫项目全覆盖。

51岁的村民姚井珍正是靠村里产业脱了贫。通过养殖扶贫羊、栽种万寿菊,棚膜园区、光伏发电项目分红,她家年收入已超过2万元。医药费也不再是难题,有了新农合和特病卡,90%的治疗费用都能报销。在永强村,还有147户人家像姚井珍一样,曾经因病致贫,如今都已脱贫。

温饱解决了,精神脱贫也没落下。

姚井珍告诉记者,现在除了忙活着挣钱,她还是村里文化大院的文艺骨干,闲时总会拿起扇子扭秧歌,和姐妹们乐呵呵地演一场。

“太阳出来暖洋洋,锣鼓齐鸣响叮当……党中央号召重如山,扶贫攻坚上战线。各级领导齐动员,共产党员走在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永强村文化大院,只见舞台中央十几名身着鲜艳服饰的村民演员正手执秧歌扇,边扭秧歌边用二人转曲调唱起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点赞之歌。

舞台上,76岁的文化大院创办人丁亚范神采奕奕,歌声嘹亮。丁亚范说,文化大院这些年编排的各种节目都是他们自己创作的。文化大院成立9年来,已有成员70余人,公益演出270多场。

“为村民演出、做公益志愿者,这些年看着村干部这么尽心帮我,我也想带动身边人,给大家带来欢乐,自己也学些文化和党的政策。”姚井珍笑着说。

干净笔直的柏油路、街边明亮的路灯、统一粉刷的院墙,还有新建的无害化厕所……乡风美、产业旺,永强村村民笑容挂脸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原洋 李己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