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评论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求是网评论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来源:求是网2020-09-2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我们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都要遵循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投资需求潜力巨大。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我国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把握和利用发展规律,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等优势发挥出来,进一步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要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着力筑牢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注重扩大有效投资、繁荣居民消费。近年来,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我们要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

要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实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体制机制随之不断完善,才能不断适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新发展格局是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只要坚定必胜信念,全面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避免发展陷阱,克服路径依赖,实现弯道超车,我国高质量发展之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宽。

作者:求是网评论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求是网评论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2020-09-21 14:41:17 来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我们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都要遵循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投资需求潜力巨大。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我国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把握和利用发展规律,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等优势发挥出来,进一步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要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着力筑牢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注重扩大有效投资、繁荣居民消费。近年来,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我们要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

要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实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体制机制随之不断完善,才能不断适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新发展格局是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只要坚定必胜信念,全面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避免发展陷阱,克服路径依赖,实现弯道超车,我国高质量发展之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宽。

作者:求是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 邵煜晟]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