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活跃度加快恢复 双节期间有望迎消费反弹

消费市场活跃度加快恢复 双节期间有望迎消费反弹

来源:证券日报2020-09-22

国庆节和中秋节假期即将来临,各类促消费活动纷至沓来。专家表示,随着进入“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再叠加“双节”小长假,在旅游业、餐饮、交通、娱乐等诸多领域都有望迎来一波“消费反弹”。

将激发“假日效应”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消费前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随着经济的恢复,消费整体也在复苏。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消费领域逐渐摆脱了疫情的困扰,再叠加中央及地方多项促消费政策的支持,消费市场的运行正在日益得到恢复,这为今年‘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往年的国庆节期间向来都会产生一轮消费高峰,随着今年民众消费信心和热情都在不断提升,可以预见“双节”小长假的“假日效应”能量不会比往年小太多。

付一夫说,在“假日效应”的带动下,国内的旅游业以及相关的餐饮、酒店、交通、商场超市、娱乐等诸多领域都有望迎来一波“消费反弹”,而此前因疫情而搁置的不少重磅影片档期定在“双节”期间上映,届时“报复性观影”同样也有望上演。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九银十”本身就是传统消费旺季,而今年特殊情况下,这个旺季或更加突出:一方面,经济持续回升,8月份消费数据年内首次转正;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促进消费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尤其是近期举行的“全国消费促进月”等活动,给市场人气回升带来提振,将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首周(9月9日-9月15日),我国消费市场活跃度加快恢复,各行业经营指标稳步回升,居民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前期受抑需求持续释放。第三方支付平台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活动首周全国商品消费总额达6200多亿元,环比增长12.7%。商务部监测的重点参与企业销售总额环比增长5.8%,销售水平恢复至上年同期九成以上,38.9%的企业销售额实现同比正增长。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消费加快好转,北京市、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地再次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例如,北京市将发放3亿元餐饮外卖消费券。从9月19日开始发放第一批300万张。甘肃省安排消费促进资金3.32亿元,支持发放消费券,实施奖励补贴,促进全省消费提质增效。

除了发放消费券,多地也纷纷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近日,江苏省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省汽车消费政策意见的通知》,出台了8条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意见。包括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延长2年、给二手车经营企业减税、鼓励汽车消费信贷支持等。

付一夫表示,随着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各地开展的种种促消费活动,消费市场将会得到进一步提振回暖,预计“双节”期间国内消费市场将会迎来一波增长小高峰。

郭一鸣也认为,今年“双节”假期延长,在财政资金、金融支持以及多种线下活动重启和惠民政策支持下,“双节”消费有望带动消费市场全面回暖,规模也将持续增长。

挖掘新消费潜力

谈及如何挖掘长期消费潜力时,付一夫表示,从长期来看,要想真正巩固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应该从多方面发力:第一,要重视后疫情时代新消费的重要地位,如直播带货等,着力布局并出台相关的支持方案,以此来推动新消费的健康发展;第二,要注重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积极发展文旅、会展等产业,继续支持包括吃、行、游、购、娱等在内的夜间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各地消费的提振;第三,有条件的城市应积极布局免税经济的发展,联合相关企业加快建设市内免税店,以此来促进海外消费的回流;第四,要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经营,从而稳住民众就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能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解决消费上的后顾之忧。

“此外,还需要在切实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商品服务供给质量、规范消费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加以推进,如此方可为消费市场的壮大和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付一夫说。

郭一鸣建议,需要从挖掘新型消费潜力以及下沉市场入手。一方面,此次疫情催生了各类线上消费,要进一步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有机结合,形成新的长期消费潜力;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消费量日渐饱和,而三四五线城市及县镇农村构成的下沉市场具备长期消费潜力,可重点挖掘。(记者 包兴安)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消费市场活跃度加快恢复 双节期间有望迎消费反弹

2020-09-22 15:53:26 来源: 0 条评论

国庆节和中秋节假期即将来临,各类促消费活动纷至沓来。专家表示,随着进入“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再叠加“双节”小长假,在旅游业、餐饮、交通、娱乐等诸多领域都有望迎来一波“消费反弹”。

将激发“假日效应”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消费前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随着经济的恢复,消费整体也在复苏。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消费领域逐渐摆脱了疫情的困扰,再叠加中央及地方多项促消费政策的支持,消费市场的运行正在日益得到恢复,这为今年‘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往年的国庆节期间向来都会产生一轮消费高峰,随着今年民众消费信心和热情都在不断提升,可以预见“双节”小长假的“假日效应”能量不会比往年小太多。

付一夫说,在“假日效应”的带动下,国内的旅游业以及相关的餐饮、酒店、交通、商场超市、娱乐等诸多领域都有望迎来一波“消费反弹”,而此前因疫情而搁置的不少重磅影片档期定在“双节”期间上映,届时“报复性观影”同样也有望上演。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九银十”本身就是传统消费旺季,而今年特殊情况下,这个旺季或更加突出:一方面,经济持续回升,8月份消费数据年内首次转正;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促进消费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尤其是近期举行的“全国消费促进月”等活动,给市场人气回升带来提振,将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首周(9月9日-9月15日),我国消费市场活跃度加快恢复,各行业经营指标稳步回升,居民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前期受抑需求持续释放。第三方支付平台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活动首周全国商品消费总额达6200多亿元,环比增长12.7%。商务部监测的重点参与企业销售总额环比增长5.8%,销售水平恢复至上年同期九成以上,38.9%的企业销售额实现同比正增长。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消费加快好转,北京市、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地再次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例如,北京市将发放3亿元餐饮外卖消费券。从9月19日开始发放第一批300万张。甘肃省安排消费促进资金3.32亿元,支持发放消费券,实施奖励补贴,促进全省消费提质增效。

除了发放消费券,多地也纷纷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近日,江苏省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省汽车消费政策意见的通知》,出台了8条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意见。包括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延长2年、给二手车经营企业减税、鼓励汽车消费信贷支持等。

付一夫表示,随着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各地开展的种种促消费活动,消费市场将会得到进一步提振回暖,预计“双节”期间国内消费市场将会迎来一波增长小高峰。

郭一鸣也认为,今年“双节”假期延长,在财政资金、金融支持以及多种线下活动重启和惠民政策支持下,“双节”消费有望带动消费市场全面回暖,规模也将持续增长。

挖掘新消费潜力

谈及如何挖掘长期消费潜力时,付一夫表示,从长期来看,要想真正巩固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应该从多方面发力:第一,要重视后疫情时代新消费的重要地位,如直播带货等,着力布局并出台相关的支持方案,以此来推动新消费的健康发展;第二,要注重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积极发展文旅、会展等产业,继续支持包括吃、行、游、购、娱等在内的夜间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各地消费的提振;第三,有条件的城市应积极布局免税经济的发展,联合相关企业加快建设市内免税店,以此来促进海外消费的回流;第四,要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经营,从而稳住民众就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能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解决消费上的后顾之忧。

“此外,还需要在切实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商品服务供给质量、规范消费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加以推进,如此方可为消费市场的壮大和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付一夫说。

郭一鸣建议,需要从挖掘新型消费潜力以及下沉市场入手。一方面,此次疫情催生了各类线上消费,要进一步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有机结合,形成新的长期消费潜力;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消费量日渐饱和,而三四五线城市及县镇农村构成的下沉市场具备长期消费潜力,可重点挖掘。(记者 包兴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