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产业惠泽大民生

湖北:小产业惠泽大民生

来源:光明网2020-09-25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张锐 陈海波 夏静

站在湖北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的陈家湾田园综合体,放眼望去,有的人在喊泉长啸,有的人在“网红桥”上摇荡,有的人在泳池扎猛子,有的人在塘边悠然垂钓,不远处还有高山农作物加工厂房换气扇不知疲倦地转……

“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中,产业兴旺排在首位。抓住了产业,就抓住了发展的根本,抓住了致富的路子,抓住了振兴的基础。”保康县马良镇党委书记唐忠奎说。

湖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始终坚持产业为本,为易地搬迁的群众配套产业,为就地发展的村民升级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养家的业”,持续释放脱贫致富的强劲动力。

一双袜子,温暖搬迁户

在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的棉伙棉伴智能袜业扶贫车间,一缕缕五彩纱线,在一排排袜机的牵引下,仿佛勾画出斑斓的彩虹。戴着口罩和耳塞的工人们在机器边从容熟练地翻检,查看有没有断丝翻纱。

“在家门口有一份工作,每月30日发工资。不仅稳定,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挺好的。”3月12日,45岁的徐为青入职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织造车间一名挡车工,月计件工资在4200元左右。他的儿子徐梦,去年12月底就进了这家公司,月计件工资也在4000元以上。

徐为青说,自己原本住在郧阳区胡家营镇麒麟村,因为易地扶贫搬迁,现在住进了青龙泉社区。从家里到厂里,骑电动车仅十几分钟。厂里吃住免费,周末加班也有加班费,自己一下子签了3年的合同。

依山傍水的青龙泉社区居住着郧阳区4251户、15021名贫困人口,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体易迁集中安置点。为了确保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郧阳配建1000万棒香菇产业基地和5万平方米袜业扶贫车间。其中,棉伙棉伴公司全面投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使用高端智能袜机生产的企业,可年产袜子1.5亿双,实现产值约4.5亿元,带动3000余人增收。目前,当地的香菇、袜业产业链市场主体日渐集聚,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受益。

一间民宿,激活老山村

漫步在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元和观村,黛瓦黄墙,天井小院,小桥流水,让人心旷神怡。

“原来到处都是破房子,土墙根倒得乱七八糟。”村民刘明建说,经过改造之后,不但环境美了,房屋结构也好,看着都舒心。

以前,依托着进入武当山的第一座道观元和观,有村民自行经营零星低端餐饮、农家乐、民宿。但是由于村民搭建窝棚和部分房舍破败,不少游客望见村容村貌而止步。

元和观村党支部书记林峰介绍,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探索出政府配套基础设施、村委会出土地、合作社流转农户房屋、招商引资改造房屋并负责市场运营的发展模式。村党支部带领“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组建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农户签约,监管房屋改造质量,统一管理,租金年付,农户既不用承担房屋改造费用,也不用承担运营风险。

这些过去一年租不到5000元的闲置房,如今可以租到5万元。村民不仅年年拿租金,还能以房屋资产入股分红,平日也可以到民宿打工。

创造美丽,经营美丽。如今,武当山特区的元和观、龙王沟等村积极开展民房改造,依托武术习练、健康养生、道文化体验等内容,大力发展中高端民宿经济,优化了山上山下、景区城区、文旅交融、联动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

一株蕲艾,飘香三产融合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自成化以来,艾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以前蕲艾是门前屋后、荒山野地生长的一味草药。让野生的艾大片大片地下田,村民们刚开始还是有疑虑的。”望着“神蕲艾谷”上千亩地上绿油油的艾草,湖北蕲春县赤东镇五斗地村党支部书记汪汉光不由感慨,以前的五斗地村家家户户守着只够糊口的一亩三分地,没有支柱产业。

2017年,蕲春通过招商引资,本村能人马焱根回乡创办蕲春桂康艾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选定五斗地村。经过近3年的经营,五斗地村建成蕲艾基地3300余亩,中药材年收入达720余万元,有效解决150人就业,带动本村贫困户32户就业。村民一亩地一年有400元的租金,在基地务工每天保底有80元,一人一年能增收一二万元。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

马焱根说,大健康是朝阳产业,公司在蕲艾全产业链都有布局:有种植基地,可以改良品种;有加工厂,进行消毒产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类型产品的研发生产;有艾灸馆,直接服务消费者。目前,公司还着力挖掘蕲艾文化内涵,打造研学基地。

蕲春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杜伟介绍,今年1至7月,全县新登记涉艾企业218家,平均每天新增1至2家。截至8月底,全县涉艾主体达到2087家,蕲艾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3万农户种植艾草,蕲艾全产业链带动10万人就业。蕲艾产业成为蕲春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5日 02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湖北:小产业惠泽大民生

2020-09-25 10:14:19 来源: 0 条评论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张锐 陈海波 夏静

站在湖北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的陈家湾田园综合体,放眼望去,有的人在喊泉长啸,有的人在“网红桥”上摇荡,有的人在泳池扎猛子,有的人在塘边悠然垂钓,不远处还有高山农作物加工厂房换气扇不知疲倦地转……

“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中,产业兴旺排在首位。抓住了产业,就抓住了发展的根本,抓住了致富的路子,抓住了振兴的基础。”保康县马良镇党委书记唐忠奎说。

湖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始终坚持产业为本,为易地搬迁的群众配套产业,为就地发展的村民升级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养家的业”,持续释放脱贫致富的强劲动力。

一双袜子,温暖搬迁户

在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的棉伙棉伴智能袜业扶贫车间,一缕缕五彩纱线,在一排排袜机的牵引下,仿佛勾画出斑斓的彩虹。戴着口罩和耳塞的工人们在机器边从容熟练地翻检,查看有没有断丝翻纱。

“在家门口有一份工作,每月30日发工资。不仅稳定,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挺好的。”3月12日,45岁的徐为青入职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织造车间一名挡车工,月计件工资在4200元左右。他的儿子徐梦,去年12月底就进了这家公司,月计件工资也在4000元以上。

徐为青说,自己原本住在郧阳区胡家营镇麒麟村,因为易地扶贫搬迁,现在住进了青龙泉社区。从家里到厂里,骑电动车仅十几分钟。厂里吃住免费,周末加班也有加班费,自己一下子签了3年的合同。

依山傍水的青龙泉社区居住着郧阳区4251户、15021名贫困人口,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体易迁集中安置点。为了确保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郧阳配建1000万棒香菇产业基地和5万平方米袜业扶贫车间。其中,棉伙棉伴公司全面投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使用高端智能袜机生产的企业,可年产袜子1.5亿双,实现产值约4.5亿元,带动3000余人增收。目前,当地的香菇、袜业产业链市场主体日渐集聚,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受益。

一间民宿,激活老山村

漫步在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元和观村,黛瓦黄墙,天井小院,小桥流水,让人心旷神怡。

“原来到处都是破房子,土墙根倒得乱七八糟。”村民刘明建说,经过改造之后,不但环境美了,房屋结构也好,看着都舒心。

以前,依托着进入武当山的第一座道观元和观,有村民自行经营零星低端餐饮、农家乐、民宿。但是由于村民搭建窝棚和部分房舍破败,不少游客望见村容村貌而止步。

元和观村党支部书记林峰介绍,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探索出政府配套基础设施、村委会出土地、合作社流转农户房屋、招商引资改造房屋并负责市场运营的发展模式。村党支部带领“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组建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农户签约,监管房屋改造质量,统一管理,租金年付,农户既不用承担房屋改造费用,也不用承担运营风险。

这些过去一年租不到5000元的闲置房,如今可以租到5万元。村民不仅年年拿租金,还能以房屋资产入股分红,平日也可以到民宿打工。

创造美丽,经营美丽。如今,武当山特区的元和观、龙王沟等村积极开展民房改造,依托武术习练、健康养生、道文化体验等内容,大力发展中高端民宿经济,优化了山上山下、景区城区、文旅交融、联动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

一株蕲艾,飘香三产融合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自成化以来,艾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以前蕲艾是门前屋后、荒山野地生长的一味草药。让野生的艾大片大片地下田,村民们刚开始还是有疑虑的。”望着“神蕲艾谷”上千亩地上绿油油的艾草,湖北蕲春县赤东镇五斗地村党支部书记汪汉光不由感慨,以前的五斗地村家家户户守着只够糊口的一亩三分地,没有支柱产业。

2017年,蕲春通过招商引资,本村能人马焱根回乡创办蕲春桂康艾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选定五斗地村。经过近3年的经营,五斗地村建成蕲艾基地3300余亩,中药材年收入达720余万元,有效解决150人就业,带动本村贫困户32户就业。村民一亩地一年有400元的租金,在基地务工每天保底有80元,一人一年能增收一二万元。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

马焱根说,大健康是朝阳产业,公司在蕲艾全产业链都有布局:有种植基地,可以改良品种;有加工厂,进行消毒产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类型产品的研发生产;有艾灸馆,直接服务消费者。目前,公司还着力挖掘蕲艾文化内涵,打造研学基地。

蕲春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杜伟介绍,今年1至7月,全县新登记涉艾企业218家,平均每天新增1至2家。截至8月底,全县涉艾主体达到2087家,蕲艾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3万农户种植艾草,蕲艾全产业链带动10万人就业。蕲艾产业成为蕲春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5日 02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