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唱出青山幸福新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唱出青山幸福新生活

来源:经济日报2020-10-02

“往日的工人村,硬像个大破窑,住得人发毛……如今的工人村,环境多美好,青山碧水映蓝天,红花配绿草,光纤接到户,天然气更环保。”在湖北武汉青山区工人街道青和居社区便民服务大厅,80岁的吴传发老人表演起自创的湖北慢板《幸福不忘共产党》,歌词正是棚户区居民生活巨变的真实写照。

吴传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钢铁工人。从1956年来到武钢,60多年来,吴传发一家人先后参与了武钢集团的建设,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钢铁之城——武汉市青山区的变迁。

武汉青山,因武钢而兴。新中国成立之初,10万建设大军“先生产、后生活”,搭建简易工棚安家落户。随着工棚的增多,一村、二村、三村这些名称依次出现,他们有个总的名称——工人村。

“那时我们一家三代6口人,蜗居在18平方米的房间里,光线昏暗,进屋就开灯,下雨时就漏水。”在吴传发的记忆里,“老父亲只能睡在厨房临时搭建的床铺上。”

时光荏苒,这些低矮简陋的平房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渐渐老去。变化始于2007年。青山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政府投入约15亿元,“边征收,边选房”,征收安置补偿尽量向低收入、困难群体倾斜。到2015年12月底,青和居社区5235户居民全部搬进新居。

“现在我们老两口住在6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再也不受风吹雨淋之苦了。”令吴传发惊喜的是,改变的不仅是居住面积,还有居住环境。

作为重化工业集聚区,青山区工业能耗和污染负荷较高,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长期居高不下。近年来,青山区通过“城市双修”等生态实践,绿化覆盖率达41.1%、人均绿化面积17平方米,稳居武汉市第一。

“我们社区还有不少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青和居社区党总支书记桂小妹告诉记者,为此青山区以解决居民小事难事为出发点,开展社区治理探索,用心把“鸡毛蒜皮”小事当作大事办,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创新“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的工作队”“四点半学校”“社区好味到”等五大工作载体,形成了“力量全介入、问题全收集、服务全覆盖、成效全评价”的“四全”社区治理体系。

以“天天敲门组”为例,青和居社区党总支决定,把社区划分为15个网格,由网格党支部书记或网格员担任组长,社区、物业的党员群众组成120人的“敲门组”,通过分类敲门、上门服务,了解居民基本信息和诉求,架起一座座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都是每日必问。”“天天敲门组”成员袁芳说。

“这两年,通过党建引领,打造‘民生组团’,棚改回迁小区的生活配套越来越好了。一项项接地气、聚民心的服务,让青和居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亲和居’。”桂小妹高兴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忠阳 柳 洁)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唱出青山幸福新生活

2020-10-02 10:42:20 来源: 0 条评论

“往日的工人村,硬像个大破窑,住得人发毛……如今的工人村,环境多美好,青山碧水映蓝天,红花配绿草,光纤接到户,天然气更环保。”在湖北武汉青山区工人街道青和居社区便民服务大厅,80岁的吴传发老人表演起自创的湖北慢板《幸福不忘共产党》,歌词正是棚户区居民生活巨变的真实写照。

吴传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钢铁工人。从1956年来到武钢,60多年来,吴传发一家人先后参与了武钢集团的建设,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钢铁之城——武汉市青山区的变迁。

武汉青山,因武钢而兴。新中国成立之初,10万建设大军“先生产、后生活”,搭建简易工棚安家落户。随着工棚的增多,一村、二村、三村这些名称依次出现,他们有个总的名称——工人村。

“那时我们一家三代6口人,蜗居在18平方米的房间里,光线昏暗,进屋就开灯,下雨时就漏水。”在吴传发的记忆里,“老父亲只能睡在厨房临时搭建的床铺上。”

时光荏苒,这些低矮简陋的平房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渐渐老去。变化始于2007年。青山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政府投入约15亿元,“边征收,边选房”,征收安置补偿尽量向低收入、困难群体倾斜。到2015年12月底,青和居社区5235户居民全部搬进新居。

“现在我们老两口住在6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再也不受风吹雨淋之苦了。”令吴传发惊喜的是,改变的不仅是居住面积,还有居住环境。

作为重化工业集聚区,青山区工业能耗和污染负荷较高,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长期居高不下。近年来,青山区通过“城市双修”等生态实践,绿化覆盖率达41.1%、人均绿化面积17平方米,稳居武汉市第一。

“我们社区还有不少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青和居社区党总支书记桂小妹告诉记者,为此青山区以解决居民小事难事为出发点,开展社区治理探索,用心把“鸡毛蒜皮”小事当作大事办,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创新“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的工作队”“四点半学校”“社区好味到”等五大工作载体,形成了“力量全介入、问题全收集、服务全覆盖、成效全评价”的“四全”社区治理体系。

以“天天敲门组”为例,青和居社区党总支决定,把社区划分为15个网格,由网格党支部书记或网格员担任组长,社区、物业的党员群众组成120人的“敲门组”,通过分类敲门、上门服务,了解居民基本信息和诉求,架起一座座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都是每日必问。”“天天敲门组”成员袁芳说。

“这两年,通过党建引领,打造‘民生组团’,棚改回迁小区的生活配套越来越好了。一项项接地气、聚民心的服务,让青和居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亲和居’。”桂小妹高兴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忠阳 柳 洁)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