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走进百姓生活
文物是人类历史的印记,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

让文物“活”起来 走进百姓生活

来源:长城网2020-10-06

漫步燕赵大街,开元寺南广场开放的遗址现场,人们隔着玻璃围挡,真切感受着古城的前世容颜,文物走进了百姓生活;走进隆兴寺对面的文创小店,充满正定元素的纪念品琳琅满目,游客们争相购买,把“正定”带回家;晚上的南城门音乐广场,是一座全民参与的大舞台,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时而联唱,时而赛歌,和谐共享,其乐融融……在河北正定,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城墙街巷皆有故事。

文物是人类历史的印记,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近年来,博物馆文创的火热、文物领域与教育的联动加强,以及《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的热播,让大众更多地接触到沉睡的文物宝藏,大大激活了文物资源的活力。实际上,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走进百姓生活,是众多文物保护单位一直研究的课题,也是广大民众所期待的。从正定情况看,一项项恢复古城风貌工程相继完工,正定的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正以鲜活生动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值得关注和期待。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丰富,在古城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着隆兴寺、开元寺等38处文物古迹。可以说,正定的灵魂在古城古迹,古城的核心在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来,正定县坚定不移走旅游兴县之路,厚植文化根基,坚持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与文物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紧密结合,从恢复古城风貌让文物“活”起来、修旧如旧重现文物风采、片区联动恢复历史风貌三项重点工作任务入手,使文化和旅游产业各领域、多方位深度融合,让文物“活”起来,走进百姓生活,不断满足民众的旅游文化需求。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文物曲高和寡,只是一个静止的存在,但文物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更应该让文物“活”起来。比如,这些年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精品特展预约名额爆满,正定启动的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让游客络绎不绝,唤醒的是民众旺盛的文化需求,折射的是历史文物所蕴含的恒久魅力。其实,民众不是没有“文化追求”,而是他们能够触摸到的有质量、有品位的文化产品不多,与其简单抱怨民众对文物不感兴趣,倒不如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物“活”起来,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获得重生,进而绽放出时代风华。

毋庸置疑,文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要让文物 “活”起来,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把文物保护好,这也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当下,我们要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和技术,最大限度避免对文物本体的人为影响,为后人留存详实、完整的文物信息,最大化地保护文物、利用文物,推动保护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充实的历史获得感。(刘凤敏)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让文物“活”起来 走进百姓生活

2020-10-06 19:15:54 来源: 0 条评论

漫步燕赵大街,开元寺南广场开放的遗址现场,人们隔着玻璃围挡,真切感受着古城的前世容颜,文物走进了百姓生活;走进隆兴寺对面的文创小店,充满正定元素的纪念品琳琅满目,游客们争相购买,把“正定”带回家;晚上的南城门音乐广场,是一座全民参与的大舞台,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时而联唱,时而赛歌,和谐共享,其乐融融……在河北正定,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城墙街巷皆有故事。

文物是人类历史的印记,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近年来,博物馆文创的火热、文物领域与教育的联动加强,以及《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的热播,让大众更多地接触到沉睡的文物宝藏,大大激活了文物资源的活力。实际上,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走进百姓生活,是众多文物保护单位一直研究的课题,也是广大民众所期待的。从正定情况看,一项项恢复古城风貌工程相继完工,正定的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正以鲜活生动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值得关注和期待。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丰富,在古城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着隆兴寺、开元寺等38处文物古迹。可以说,正定的灵魂在古城古迹,古城的核心在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来,正定县坚定不移走旅游兴县之路,厚植文化根基,坚持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与文物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紧密结合,从恢复古城风貌让文物“活”起来、修旧如旧重现文物风采、片区联动恢复历史风貌三项重点工作任务入手,使文化和旅游产业各领域、多方位深度融合,让文物“活”起来,走进百姓生活,不断满足民众的旅游文化需求。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文物曲高和寡,只是一个静止的存在,但文物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更应该让文物“活”起来。比如,这些年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精品特展预约名额爆满,正定启动的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让游客络绎不绝,唤醒的是民众旺盛的文化需求,折射的是历史文物所蕴含的恒久魅力。其实,民众不是没有“文化追求”,而是他们能够触摸到的有质量、有品位的文化产品不多,与其简单抱怨民众对文物不感兴趣,倒不如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物“活”起来,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获得重生,进而绽放出时代风华。

毋庸置疑,文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要让文物 “活”起来,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把文物保护好,这也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当下,我们要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和技术,最大限度避免对文物本体的人为影响,为后人留存详实、完整的文物信息,最大化地保护文物、利用文物,推动保护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充实的历史获得感。(刘凤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