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市湟中区卡阳村
守护好风景 迎来好光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漫步在山间栈道,穿行于原始林区,鸟语婉转,花香清新……青海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卡阳村景区游人如织,好一幅高原特色乡村游景观。从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如今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卡阳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青海西宁市湟中区卡阳村
守护好风景 迎来好光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来源:人民日报2020-10-12

漫步在山间栈道,穿行于原始林区,鸟语婉转,花香清新……青海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卡阳村景区游人如织,好一幅高原特色乡村游景观。从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如今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卡阳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吃上旅游饭,甩掉穷帽子

徒步、登山、野炊、品农家饭菜……西宁市民张琦是卡阳村的常客,“这里群山环抱,空气清新,是锻炼解压的好去处。”18公里的木栈道直通苍翠林间,加上花海美景,离城又近,卡阳村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

然而5年前,卡阳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七成是水土流失区,耕地九成是坡梁地。到了雨季,地里的土壤、肥料都会被雨水冲走,亩产量很低。”村党支部书记祁生海说,当时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28人。

转机发生在2014年秋天。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湟中拦隆口项目开工,借着好政策,卡阳村近3000亩坡耕地改造为梯田。“效果很明显,到2015年,村里粮食总产量增加了5.5万公斤。”拦隆口镇副镇长樊昌军说。几年来,全村共完成坡改梯7000多亩,水土保持林2000多亩,封禁治理3万多亩,累计治理程度达95%。

生态环境改善了,守着风光秀美的大山和梯田,卡阳村开始谋划发展旅游业。2015年湟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对卡阳村进行整体开发和建设。“村里建景区,村民就近就地打工。”村委会主任李明栋介绍,村里搭建了80个摊位鼓励村民做买卖,村民变身景区护林员、导游、服务员,带动260人就业,形成“企业家+景区+农户”的扶贫模式。短短一年时间,这个仅有260户人家的小山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人均收入增加至12800元。

2016年,卡阳村脱贫摘帽。乘着好势头,卡阳相继打造了烧烤基地等多个“网红”打卡景点。周边六村也被带动起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民生得改善,日子有滋味

洗菜切肉、和面热油、入锅调汤……卡阳村活动中心老年食堂里,厨师杜金梅格外忙。

老年食堂刚运行4个月,已吸引不少“忠实粉丝”,今年63岁的杨有兴就是其中一位,“不仅方便,还免费,每顿饭和大家一块吃,胃口都好了很多。”

今年5月,卡阳村办起了自己的老年食堂。“开始大家都不信,这咱也能办?”祁生海说,“村里留守老人多,很多人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可办食堂,钱从哪里来?谁来买菜做饭?”

村两委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多方支持下办起了老年食堂。“平均每天就餐人数超过50人,大家一致叫好。现在外部投资再加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运营可以得到保证。”祁生海说。

湟中区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马生忠介绍,2016年以来,卡阳村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投资3480多万元,先后拓宽修建7.8公里乡村扶贫旅游公路,村级道路全部硬化;建起村级综合活动室、文化广场;农村电网全面改造……

如今的卡阳村,“两溜山,一片天,出门进城难上难”的历史早已成为过去,“绿柳连村舍,红花亲相邀”的景色就在眼前。杨有兴喜欢吃完饭再去村里遛遛弯,“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精气神向上,致富路宽广

结束了一天的奔忙,蔡得虎开着新买的货车回到家,一进院就闻到了饭菜香。

蔡得虎30来岁,“之前处过几个对象,女方一看我家的几间破土房,婚事立马黄了。”蔡得虎的情况,过去在村里不少见。因为穷,卡阳成了“光棍村”。2015年,蔡得虎的几亩地流转出去变成花海,用扶贫资金买了一辆小货车跑起了运输,收入大幅增加,2016年建了新房,年底就把媳妇娶进了门。

绿水青山让村民腰包鼓了,也长了庄稼人的志气。观念一变天地宽,村民还通过加入种植养殖合作社、农机专业生产队、经营农家乐增加收入,穷山沟焕发新活力。

门前立着醒目的“扶贫农家院”牌子,门内村民张万虎和妻子郭秀兰正忙着准备农家饭。2015年,张万虎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祁书记和村干部到家里动员我开农家乐,帮我申请银行免息贷款,还张罗着用2万元扶贫资金购置餐桌、橱柜、冰箱、消毒柜。”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万虎农家乐”开张,第一个月收入近3000元,张万虎乐开了花。

“以前‘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子为大。”李明栋认为,观念守旧是卡阳贫困的重要原因,“现在大家一有机会就摆摊、打零工挣钱。”郭秀兰是个勤快人,忙完农家乐的生意,还做一些农家大馍馍、酸奶卖给游客,她说:“只要肯出力,总能挣到钱。”

卡阳村还捧回了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牌匾。庄稼人刘明福拿着手机玩起了直播,村里的好风景引得网友纷纷点赞。“现在,好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变化可真大。”村子还是那个村子,根本的变化在生态的改变、人的奋斗,发展有了基础,卡阳村迎来了致富的艳阳天。

人民日报记者 王 梅 贾丰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青海西宁市湟中区卡阳村
守护好风景 迎来好光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2020-10-12 11:00:44 来源: 0 条评论

漫步在山间栈道,穿行于原始林区,鸟语婉转,花香清新……青海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卡阳村景区游人如织,好一幅高原特色乡村游景观。从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如今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卡阳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吃上旅游饭,甩掉穷帽子

徒步、登山、野炊、品农家饭菜……西宁市民张琦是卡阳村的常客,“这里群山环抱,空气清新,是锻炼解压的好去处。”18公里的木栈道直通苍翠林间,加上花海美景,离城又近,卡阳村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

然而5年前,卡阳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七成是水土流失区,耕地九成是坡梁地。到了雨季,地里的土壤、肥料都会被雨水冲走,亩产量很低。”村党支部书记祁生海说,当时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28人。

转机发生在2014年秋天。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湟中拦隆口项目开工,借着好政策,卡阳村近3000亩坡耕地改造为梯田。“效果很明显,到2015年,村里粮食总产量增加了5.5万公斤。”拦隆口镇副镇长樊昌军说。几年来,全村共完成坡改梯7000多亩,水土保持林2000多亩,封禁治理3万多亩,累计治理程度达95%。

生态环境改善了,守着风光秀美的大山和梯田,卡阳村开始谋划发展旅游业。2015年湟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对卡阳村进行整体开发和建设。“村里建景区,村民就近就地打工。”村委会主任李明栋介绍,村里搭建了80个摊位鼓励村民做买卖,村民变身景区护林员、导游、服务员,带动260人就业,形成“企业家+景区+农户”的扶贫模式。短短一年时间,这个仅有260户人家的小山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人均收入增加至12800元。

2016年,卡阳村脱贫摘帽。乘着好势头,卡阳相继打造了烧烤基地等多个“网红”打卡景点。周边六村也被带动起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民生得改善,日子有滋味

洗菜切肉、和面热油、入锅调汤……卡阳村活动中心老年食堂里,厨师杜金梅格外忙。

老年食堂刚运行4个月,已吸引不少“忠实粉丝”,今年63岁的杨有兴就是其中一位,“不仅方便,还免费,每顿饭和大家一块吃,胃口都好了很多。”

今年5月,卡阳村办起了自己的老年食堂。“开始大家都不信,这咱也能办?”祁生海说,“村里留守老人多,很多人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可办食堂,钱从哪里来?谁来买菜做饭?”

村两委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多方支持下办起了老年食堂。“平均每天就餐人数超过50人,大家一致叫好。现在外部投资再加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运营可以得到保证。”祁生海说。

湟中区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马生忠介绍,2016年以来,卡阳村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投资3480多万元,先后拓宽修建7.8公里乡村扶贫旅游公路,村级道路全部硬化;建起村级综合活动室、文化广场;农村电网全面改造……

如今的卡阳村,“两溜山,一片天,出门进城难上难”的历史早已成为过去,“绿柳连村舍,红花亲相邀”的景色就在眼前。杨有兴喜欢吃完饭再去村里遛遛弯,“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精气神向上,致富路宽广

结束了一天的奔忙,蔡得虎开着新买的货车回到家,一进院就闻到了饭菜香。

蔡得虎30来岁,“之前处过几个对象,女方一看我家的几间破土房,婚事立马黄了。”蔡得虎的情况,过去在村里不少见。因为穷,卡阳成了“光棍村”。2015年,蔡得虎的几亩地流转出去变成花海,用扶贫资金买了一辆小货车跑起了运输,收入大幅增加,2016年建了新房,年底就把媳妇娶进了门。

绿水青山让村民腰包鼓了,也长了庄稼人的志气。观念一变天地宽,村民还通过加入种植养殖合作社、农机专业生产队、经营农家乐增加收入,穷山沟焕发新活力。

门前立着醒目的“扶贫农家院”牌子,门内村民张万虎和妻子郭秀兰正忙着准备农家饭。2015年,张万虎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祁书记和村干部到家里动员我开农家乐,帮我申请银行免息贷款,还张罗着用2万元扶贫资金购置餐桌、橱柜、冰箱、消毒柜。”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万虎农家乐”开张,第一个月收入近3000元,张万虎乐开了花。

“以前‘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子为大。”李明栋认为,观念守旧是卡阳贫困的重要原因,“现在大家一有机会就摆摊、打零工挣钱。”郭秀兰是个勤快人,忙完农家乐的生意,还做一些农家大馍馍、酸奶卖给游客,她说:“只要肯出力,总能挣到钱。”

卡阳村还捧回了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牌匾。庄稼人刘明福拿着手机玩起了直播,村里的好风景引得网友纷纷点赞。“现在,好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变化可真大。”村子还是那个村子,根本的变化在生态的改变、人的奋斗,发展有了基础,卡阳村迎来了致富的艳阳天。

人民日报记者 王 梅 贾丰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