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0年“国家扶贫日”·学者系列论述(一)
为人类反贫困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聚焦2020年“国家扶贫日”·学者系列论述(一)
为人类反贫困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2020-10-17

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中国14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召开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就精准脱贫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明确了精准脱贫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总结了脱贫攻坚中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把握的思路和方法,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

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不仅明确指出了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还全面阐述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和重大成就,以及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当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还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了新方案。特别是在全球反贫困的今天,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大都分布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特别是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我们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全世界的扶贫减贫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价值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脱贫思想是我国精准脱贫的根本立场,既强调了扶贫思想的人民性,也强调了扶贫路径的人民性。脱贫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又是脱贫的主体,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所需,问政、问计于民,才能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措施。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等重要,要通过“扶志”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坚定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念,使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要通过“扶智”,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阻断代际贫困的传递,不仅要在经济上脱贫,更要在精神上脱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共商共建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涵。精准脱贫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实现贫困地区的人口能够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共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小康社会的小康不是少数人的小康,而是全民的小康,目标是实现全民小康、全民共享。在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我们不仅因地制宜、突出“精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汲取群众脱贫智慧,还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核心内容是贫困群众的自力更生和自我发展,党和政府要与贫困群众一道共同努力拔掉“穷根”,实现小康社会的共建共享。习近平多次在外交场合强调,“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

精准式的方略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模式。扶贫减贫是个系统工程,中国结合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脱贫方略。脱贫攻坚贵在精准,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精准式的脱贫方式为我们立足当地实际,摸清当地资源禀赋结构,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明确靶向、对症下药,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提供了方法论,对世界反贫困斗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正是实施精准式扶贫,我国的减贫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聚焦2020年“国家扶贫日”·学者系列论述(一)
为人类反贫困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2020-10-17 19:22:35 来源:

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中国14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召开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就精准脱贫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明确了精准脱贫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总结了脱贫攻坚中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把握的思路和方法,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

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不仅明确指出了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还全面阐述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和重大成就,以及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当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还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了新方案。特别是在全球反贫困的今天,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大都分布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特别是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我们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全世界的扶贫减贫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价值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脱贫思想是我国精准脱贫的根本立场,既强调了扶贫思想的人民性,也强调了扶贫路径的人民性。脱贫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又是脱贫的主体,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所需,问政、问计于民,才能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措施。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等重要,要通过“扶志”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坚定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念,使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要通过“扶智”,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阻断代际贫困的传递,不仅要在经济上脱贫,更要在精神上脱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共商共建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涵。精准脱贫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实现贫困地区的人口能够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共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小康社会的小康不是少数人的小康,而是全民的小康,目标是实现全民小康、全民共享。在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我们不仅因地制宜、突出“精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汲取群众脱贫智慧,还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核心内容是贫困群众的自力更生和自我发展,党和政府要与贫困群众一道共同努力拔掉“穷根”,实现小康社会的共建共享。习近平多次在外交场合强调,“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

精准式的方略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模式。扶贫减贫是个系统工程,中国结合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脱贫方略。脱贫攻坚贵在精准,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精准式的脱贫方式为我们立足当地实际,摸清当地资源禀赋结构,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明确靶向、对症下药,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提供了方法论,对世界反贫困斗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正是实施精准式扶贫,我国的减贫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 向含嫣]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