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影像|珍贵战地记录!抗美援朝之《谁是最可爱的人》
文章讲述了1950年到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的见闻,魏巍在前沿阵地采访了3个月。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重炮的轰鸣。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他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前线这3个月,他终生难忘。

新影像|珍贵战地记录!抗美援朝之《谁是最可爱的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10-23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文章讲述了1950年到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的见闻,魏巍在前沿阵地采访了3个月。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重炮的轰鸣。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他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前线这3个月,他终生难忘。

从朝鲜回来是1951年的2月了,前方将士的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怎样的英勇和顽强。我们的志愿军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凭着勇敢和无畏,战胜了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综合国力远远高于我们的侵略者。

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从激动的心里跳出来的。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总监制丨骆红秉 姚永晖 王姗姗

监制丨耿志民 朱勤效 刘帼轶 刘洋

制片人丨韩任伟

主编|彭裔然

编导|申森

剪辑丨刘清林

配音丨杨海波

编辑|寇琳阳 王艺诺

资料丨邓青燕 徐堃 刘芃芃 张春晖

制片丨杨波 张云昊 张博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影像|珍贵战地记录!抗美援朝之《谁是最可爱的人》

2020-10-23 10:42:08 来源: 0 条评论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文章讲述了1950年到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的见闻,魏巍在前沿阵地采访了3个月。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重炮的轰鸣。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他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前线这3个月,他终生难忘。

从朝鲜回来是1951年的2月了,前方将士的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怎样的英勇和顽强。我们的志愿军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凭着勇敢和无畏,战胜了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综合国力远远高于我们的侵略者。

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从激动的心里跳出来的。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总监制丨骆红秉 姚永晖 王姗姗

监制丨耿志民 朱勤效 刘帼轶 刘洋

制片人丨韩任伟

主编|彭裔然

编导|申森

剪辑丨刘清林

配音丨杨海波

编辑|寇琳阳 王艺诺

资料丨邓青燕 徐堃 刘芃芃 张春晖

制片丨杨波 张云昊 张博

[责任编辑: 曾家琪]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