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疆于田:“沙漠玫瑰”别样红
“骑着毛驴上北京”的库尔班大叔的家乡新疆于田县,有种植沙漠玫瑰的历史。近年来,于田县将玫瑰花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通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用工业化和商业化发展思维,推动传统小而散的玫瑰花产业逐步向“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深挖产业发展潜力,将其打造成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花样产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疆于田:“沙漠玫瑰”别样红

“骑着毛驴上北京”的库尔班大叔的家乡新疆于田县,有种植沙漠玫瑰的历史。近年来,于田县将玫瑰花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通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用工业化和商业化发展思维,推动传统小而散的玫瑰花产业逐步向“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深挖产业发展潜力,将其打造成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花样产业”。

发力玫瑰深加工

小而散曾是于田县玫瑰花经济的发展现状,农民在玉米、小麦田中小面积套种玫瑰花,制作花茶和玫瑰花酱食用。再将做花酱剩下的玫瑰花拿到集市上售卖。收购花的人少、量也小,价格不高,有些村民就把卖不出去的鲜花扔掉。

2012年底,于田县引进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瑰觅公司),为玫瑰花产业加速成长赋能。“玫瑰花产业要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离不开科学化、规模化种植与精深加工产业链的支持。”瑰觅公司总经理阿迪力·阿不都热扎克说,祖祖辈辈种植玫瑰花的农户,不相信一朵玫瑰花能长成花海产业。

“刚到于田县,公司缺乏玫瑰花种植管理经验,就派人到乡村承包花田,向农户了解玫瑰花习性,学习种植管理技术和花瓣花蕾采摘晾晒技术,去粗存精,总结出一套科学高效的玫瑰花种植管理技术范本。”阿迪力说。

2014年,该公司在奥依托格拉克乡的沙漠腹地,建成了6800亩特色玫瑰花种植基地。目前,已在基地种植丰华、苦水、大马士革等不同品种的玫瑰230万株,同时种植33万余株杨树、1万余株沙枣树、10万余株柽柳的防风林带,修建芦苇防风墙400米,基本实现林网化布局。

与规模种植相向而行的是产业链的延伸。“要想让产业良性发展,需要在研发、销售、经营等各个环节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玫瑰花的附加值,用企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致富。”阿迪力说,公司建成1万吨玫瑰花综合开发项目,打通了玫瑰花规模化种植与生产加工、销售这条产业链,玫瑰花实验室为深耕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市场信息中心为新产品售卖开拓了市场。

在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时,小小的玫瑰花瓣变身为玫瑰花酱、玫瑰花精油等深加工产品,源源不断从车间走向市场。曾经被当作农家肥处理的玫瑰花渣,通过技术攻关变废为宝,成为消费者喜爱的面膜和眼膜等化妆品。目前,该企业玫瑰花产品种类已超过65个,形成了集玫瑰花香料、食品、化妆品、医药、日用品于一体的全产品产业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长出增收大产业

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阿热勒乡,不适宜传统农作物生长,却为玫瑰种植提供了良好条件,这里是有名的“玫瑰之乡”。

“以前不懂技术,舍不得修剪花枝,收益不行。参加当地组织的玫瑰花种植技术培训后,学会了施肥、修剪花枝的技术,收入越来越多。”阿德让村村民司皮热木汗·买吐合提家里种了5亩玫瑰。司皮热木汗·买吐合提掰着手指算收入:种花收入1.5万元,摘花收入近4000元,在合作社就业每月收入2000元,今年,仅玫瑰花一项收入就近4万元。

看到龙头企业扎根当地深耕玫瑰花产业,今年51岁的吾加卜杜拉·奥斯曼看好玫瑰产业的市场前景,成立了依纳克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售卖玫瑰花产品。“只有不断提高农户的科学生产水平,提高玫瑰花的产量和品质,才能让玫瑰花产业发展得更好。”吾加卜杜拉·奥斯曼说。

“我们的合作社专门成立了技术小队,深入全乡每个村为种植户普及科学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吾加卜杜拉·奥斯曼说,今年合作社技术人员向近万人次普及了科学种植技术,为当地玫瑰花提质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司皮热木汗·买吐合提因此受益。

目前,依纳克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民提高种植水平和增收的新平台,玫瑰花酱、花馕生产车间吸纳当地30余位村民实现长期稳定就业,与合作社有合作经营关系的农户达700户2000余人。

以依纳克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于田县通过系统化布局“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曾经小而散的玫瑰花经济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不断提升。目前,全县玫瑰花栽培面积约4.6万亩,年产量7000余吨。不仅有龙头企业的带领,全县还成立了14个玫瑰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玫瑰花产业共带动5523户农民稳定增收,亩均收入3500元以上。

孕育增收新生活

曾经点缀生活的玫瑰花,如今变身“致富花”,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过上了好生活。

在玫瑰花种植基地,26岁的肉孜·巴克行走于花田,不时弯腰查看滴灌带,摸摸土层,了解玫瑰花的生长情况。

“以前这里全是沙漠,没人相信能在沙漠里种出成片的玫瑰花。”在土地沙化严重的也斯尤勒滚村,肉孜·巴克一家曾守着5亩土地过着穷日子。2014年,瑰觅公司创建玫瑰花示范基地时,肉孜·巴克应聘成为公司的一名“种花匠”。“在沙漠里种玫瑰花很难,一场风沙过后就要补种。有时候想过放弃,但是找份稳定工作不易,就坚持了下来。”现在,他靠着每月3600元的稳定收入,不仅实现了脱贫,还养了骆驼实现多元化增收。

加依乡尤喀尔克加依村农民买吐地·买买提明过去只会种地,进入瑰觅公司工作后,他的生活有了大变化。“工作不仅带给我一份稳定的收入,更带给我一种全新的生活。”买吐地·买买提明说,进入企业工作后,他先后在洗瓶、灌装、包装等岗位工作过,获得了司炉证、电焊证等职业资格证书,成了一名技术工人。

“玫瑰花的蒸馏岗位是加工环节中对技术要求最高的,现在只有车间主任和班长能干,我正在努力学习。”买吐地·买买提明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玫瑰花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目前,瑰觅公司已有员工147人,像买吐地·买买提明一样成长起来的本地技术骨干有60多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呈忠)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疆于田:“沙漠玫瑰”别样红

2020-10-27 11:27:53 来源: 0 条评论

“骑着毛驴上北京”的库尔班大叔的家乡新疆于田县,有种植沙漠玫瑰的历史。近年来,于田县将玫瑰花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通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用工业化和商业化发展思维,推动传统小而散的玫瑰花产业逐步向“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深挖产业发展潜力,将其打造成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花样产业”。

发力玫瑰深加工

小而散曾是于田县玫瑰花经济的发展现状,农民在玉米、小麦田中小面积套种玫瑰花,制作花茶和玫瑰花酱食用。再将做花酱剩下的玫瑰花拿到集市上售卖。收购花的人少、量也小,价格不高,有些村民就把卖不出去的鲜花扔掉。

2012年底,于田县引进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瑰觅公司),为玫瑰花产业加速成长赋能。“玫瑰花产业要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离不开科学化、规模化种植与精深加工产业链的支持。”瑰觅公司总经理阿迪力·阿不都热扎克说,祖祖辈辈种植玫瑰花的农户,不相信一朵玫瑰花能长成花海产业。

“刚到于田县,公司缺乏玫瑰花种植管理经验,就派人到乡村承包花田,向农户了解玫瑰花习性,学习种植管理技术和花瓣花蕾采摘晾晒技术,去粗存精,总结出一套科学高效的玫瑰花种植管理技术范本。”阿迪力说。

2014年,该公司在奥依托格拉克乡的沙漠腹地,建成了6800亩特色玫瑰花种植基地。目前,已在基地种植丰华、苦水、大马士革等不同品种的玫瑰230万株,同时种植33万余株杨树、1万余株沙枣树、10万余株柽柳的防风林带,修建芦苇防风墙400米,基本实现林网化布局。

与规模种植相向而行的是产业链的延伸。“要想让产业良性发展,需要在研发、销售、经营等各个环节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玫瑰花的附加值,用企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致富。”阿迪力说,公司建成1万吨玫瑰花综合开发项目,打通了玫瑰花规模化种植与生产加工、销售这条产业链,玫瑰花实验室为深耕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市场信息中心为新产品售卖开拓了市场。

在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时,小小的玫瑰花瓣变身为玫瑰花酱、玫瑰花精油等深加工产品,源源不断从车间走向市场。曾经被当作农家肥处理的玫瑰花渣,通过技术攻关变废为宝,成为消费者喜爱的面膜和眼膜等化妆品。目前,该企业玫瑰花产品种类已超过65个,形成了集玫瑰花香料、食品、化妆品、医药、日用品于一体的全产品产业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长出增收大产业

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阿热勒乡,不适宜传统农作物生长,却为玫瑰种植提供了良好条件,这里是有名的“玫瑰之乡”。

“以前不懂技术,舍不得修剪花枝,收益不行。参加当地组织的玫瑰花种植技术培训后,学会了施肥、修剪花枝的技术,收入越来越多。”阿德让村村民司皮热木汗·买吐合提家里种了5亩玫瑰。司皮热木汗·买吐合提掰着手指算收入:种花收入1.5万元,摘花收入近4000元,在合作社就业每月收入2000元,今年,仅玫瑰花一项收入就近4万元。

看到龙头企业扎根当地深耕玫瑰花产业,今年51岁的吾加卜杜拉·奥斯曼看好玫瑰产业的市场前景,成立了依纳克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售卖玫瑰花产品。“只有不断提高农户的科学生产水平,提高玫瑰花的产量和品质,才能让玫瑰花产业发展得更好。”吾加卜杜拉·奥斯曼说。

“我们的合作社专门成立了技术小队,深入全乡每个村为种植户普及科学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吾加卜杜拉·奥斯曼说,今年合作社技术人员向近万人次普及了科学种植技术,为当地玫瑰花提质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司皮热木汗·买吐合提因此受益。

目前,依纳克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民提高种植水平和增收的新平台,玫瑰花酱、花馕生产车间吸纳当地30余位村民实现长期稳定就业,与合作社有合作经营关系的农户达700户2000余人。

以依纳克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于田县通过系统化布局“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曾经小而散的玫瑰花经济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不断提升。目前,全县玫瑰花栽培面积约4.6万亩,年产量7000余吨。不仅有龙头企业的带领,全县还成立了14个玫瑰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玫瑰花产业共带动5523户农民稳定增收,亩均收入3500元以上。

孕育增收新生活

曾经点缀生活的玫瑰花,如今变身“致富花”,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过上了好生活。

在玫瑰花种植基地,26岁的肉孜·巴克行走于花田,不时弯腰查看滴灌带,摸摸土层,了解玫瑰花的生长情况。

“以前这里全是沙漠,没人相信能在沙漠里种出成片的玫瑰花。”在土地沙化严重的也斯尤勒滚村,肉孜·巴克一家曾守着5亩土地过着穷日子。2014年,瑰觅公司创建玫瑰花示范基地时,肉孜·巴克应聘成为公司的一名“种花匠”。“在沙漠里种玫瑰花很难,一场风沙过后就要补种。有时候想过放弃,但是找份稳定工作不易,就坚持了下来。”现在,他靠着每月3600元的稳定收入,不仅实现了脱贫,还养了骆驼实现多元化增收。

加依乡尤喀尔克加依村农民买吐地·买买提明过去只会种地,进入瑰觅公司工作后,他的生活有了大变化。“工作不仅带给我一份稳定的收入,更带给我一种全新的生活。”买吐地·买买提明说,进入企业工作后,他先后在洗瓶、灌装、包装等岗位工作过,获得了司炉证、电焊证等职业资格证书,成了一名技术工人。

“玫瑰花的蒸馏岗位是加工环节中对技术要求最高的,现在只有车间主任和班长能干,我正在努力学习。”买吐地·买买提明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玫瑰花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目前,瑰觅公司已有员工147人,像买吐地·买买提明一样成长起来的本地技术骨干有60多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呈忠)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