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戴庄村看现代生态农业

在戴庄村看现代生态农业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0-28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刘已粲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迎吉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走进江苏镇江句容市戴庄村,好一派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丽的背后,是科学技术的支撑,是实干创新的成效,是在农业专家赵亚夫等知识分子们引领下结下的累累硕果,是现代生态农业的生动演绎。

刚到村口,山脚下一片特别的稻田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和普通水稻相比,这里的稻秆矮、间隔大。稻田承包户张光才介绍:“这是农业专家赵亚夫的研究成果——‘越光’再生有机稻,8月中旬收完第一茬‘越光’稻后留下30厘米稻梗,除灌水、除草外任其自然生长,11月下旬又能收一茬,每年亩产可达750斤。”

不仅如此,“越光”稻的成长期避开了虫害高发期,稻秆变硬后害虫无法打洞产卵,再加上种植间距大,也避免了形成温暖根部环境滋生害虫。种植“越光”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由于光照足温度高,大米口感也更加软糯。

以有机水稻种植为开端,戴庄人发展多种有机作物种植,村里几乎一年四季五彩斑斓。“水蜜桃下市后主要得防治在树干打洞的虫子,顺着虫子粪便痕迹就能找到虫,这也是赵老教给我的。”记者见到杜中志时,他正在自家80亩有机桃园里用钩子掏虫。

戴庄村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现代高效农业正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大学生返乡创业。汪厚俊2011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种了100亩日本甜柿和碧根果。“一开始用太阳能灭虫灯防治金龟子,2013年赵老指导我在树底下养鸡,即使不用灭虫灯,虫害也比较轻微。”在厚俊家庭农场,他指着正在树下草丛里啄食的苏禽鸡说,它们是“大功臣”,害虫大多被它们吃了。

果树下种植黑麦草,抑制杂草的同时还给上百头太湖猪、近百只羊提供饲料;有草就有虫,散养的200只大白鹅、上千只苏禽鸡可以“加餐”,产生的粪又成为天然肥料。“村里不少人上门学习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林下经济。”汪厚俊说,农民致富途径由此拓宽了,开发后的岗坡地亩均净效益达8000元,远远超过水田2500元的亩均收益,今年收入有望达到百万元。

全国“时代楷模”、镇江农科所原党委书记、所长赵亚夫向记者介绍:“山顶、陡坡生态脆弱,以修复、保护为主,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缓坡旱地,发展果树、茶叶、畜禽养殖,建设林、草、畜旱地生态系统;山脚山冲、岗塝水田,发展粮食、蔬菜、畜禽,建设水、稻、菜、草、畜水田生态系统。”这样立体的生态系统有效恢复了戴庄村的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质土壤。

“2003年戴庄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800元,截止到2019年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了31000元。”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介绍,集体经济也从原来的欠账几十万元到2019年达420万元。

戴庄偏绿化、采摘的种植结构,搭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丘陵山地地貌,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得天独厚优势。2019年,戴庄村投入近400万元进行村庄整治,村里的“副业”——观光旅游线路正在火热打造中。农、文、旅融合发展,园区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在未来,戴庄村村民还将有更多接口获取红利。

今天的戴庄村,现代生态农业的探索已结出丰硕果实,走出了一条适合苏南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近年来,“戴庄模式”在江苏句容蒋巷、唐陵、西冯,丹徒水台、五塘等行政村得到推广。“我设想在句容天王镇再发展两至三个行政村,推广‘越光’有机稻米及其销售模式,种植面积可望超过1万亩。”赵亚夫说。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8日 01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在戴庄村看现代生态农业

2020-10-28 12:50:59 来源: 0 条评论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刘已粲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迎吉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走进江苏镇江句容市戴庄村,好一派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丽的背后,是科学技术的支撑,是实干创新的成效,是在农业专家赵亚夫等知识分子们引领下结下的累累硕果,是现代生态农业的生动演绎。

刚到村口,山脚下一片特别的稻田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和普通水稻相比,这里的稻秆矮、间隔大。稻田承包户张光才介绍:“这是农业专家赵亚夫的研究成果——‘越光’再生有机稻,8月中旬收完第一茬‘越光’稻后留下30厘米稻梗,除灌水、除草外任其自然生长,11月下旬又能收一茬,每年亩产可达750斤。”

不仅如此,“越光”稻的成长期避开了虫害高发期,稻秆变硬后害虫无法打洞产卵,再加上种植间距大,也避免了形成温暖根部环境滋生害虫。种植“越光”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由于光照足温度高,大米口感也更加软糯。

以有机水稻种植为开端,戴庄人发展多种有机作物种植,村里几乎一年四季五彩斑斓。“水蜜桃下市后主要得防治在树干打洞的虫子,顺着虫子粪便痕迹就能找到虫,这也是赵老教给我的。”记者见到杜中志时,他正在自家80亩有机桃园里用钩子掏虫。

戴庄村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现代高效农业正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大学生返乡创业。汪厚俊2011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种了100亩日本甜柿和碧根果。“一开始用太阳能灭虫灯防治金龟子,2013年赵老指导我在树底下养鸡,即使不用灭虫灯,虫害也比较轻微。”在厚俊家庭农场,他指着正在树下草丛里啄食的苏禽鸡说,它们是“大功臣”,害虫大多被它们吃了。

果树下种植黑麦草,抑制杂草的同时还给上百头太湖猪、近百只羊提供饲料;有草就有虫,散养的200只大白鹅、上千只苏禽鸡可以“加餐”,产生的粪又成为天然肥料。“村里不少人上门学习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林下经济。”汪厚俊说,农民致富途径由此拓宽了,开发后的岗坡地亩均净效益达8000元,远远超过水田2500元的亩均收益,今年收入有望达到百万元。

全国“时代楷模”、镇江农科所原党委书记、所长赵亚夫向记者介绍:“山顶、陡坡生态脆弱,以修复、保护为主,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缓坡旱地,发展果树、茶叶、畜禽养殖,建设林、草、畜旱地生态系统;山脚山冲、岗塝水田,发展粮食、蔬菜、畜禽,建设水、稻、菜、草、畜水田生态系统。”这样立体的生态系统有效恢复了戴庄村的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质土壤。

“2003年戴庄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800元,截止到2019年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了31000元。”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介绍,集体经济也从原来的欠账几十万元到2019年达420万元。

戴庄偏绿化、采摘的种植结构,搭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丘陵山地地貌,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得天独厚优势。2019年,戴庄村投入近400万元进行村庄整治,村里的“副业”——观光旅游线路正在火热打造中。农、文、旅融合发展,园区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在未来,戴庄村村民还将有更多接口获取红利。

今天的戴庄村,现代生态农业的探索已结出丰硕果实,走出了一条适合苏南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近年来,“戴庄模式”在江苏句容蒋巷、唐陵、西冯,丹徒水台、五塘等行政村得到推广。“我设想在句容天王镇再发展两至三个行政村,推广‘越光’有机稻米及其销售模式,种植面积可望超过1万亩。”赵亚夫说。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8日 01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曾家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