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精神蕴含创造发展奇迹的中国密码

深圳特区精神蕴含创造发展奇迹的中国密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10-3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特区精神诞生率先形成于深圳,可以追溯至“三个破天荒”之事。1979年,深圳市最早“破天荒”被定为省地共管的副地级市,同年11月“破天荒”被升格为省辖地级市,1981年再“破天荒”被升格为副省级城市。短短几年,深圳“连升三级”,“破天荒”成为深圳精神的主基调。从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跨越看“深圳奇迹”,这座边陲小镇仅仅用四十年的时间崛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经济特区的生机勃勃让人不禁思考:深圳,为什么是深圳?对于这一追问,深圳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以及“干”的作风,回答了特区精神“特”在何处。

“闯”的精神:“特”敢干

以前驱精神为魂,打响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邓小平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闯”字指出了深圳特区“敢为天下先”的前驱首创精神,具体表现在:

一是“特”敢在思想上“破冰”。追溯深圳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不能不提到“蛇口模式”的探索创立者——袁庚,他率先发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先声,指出社会主义也需要利润和效率,更新了“闻利色变”的国人价值观。而当深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记录时,有人质问改革开放姓“资”还是姓“社”?对此,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给予了针锋相对的回应,认为应该从“三个有利于”谈改革开放,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些价值观的突破成为深圳敢闯敢干的行动导向,在深圳改革开放初期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二是“特”敢为体制机制“松绑”。“地王大厦”见证了深圳在中国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土地制度改革前,在国家宪法明文规定不允许出租或转让土地的背景下,深圳于1987年第一次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这一举动得到了国家以根本大法修改的形式的支持,这一修改全面肯定了深圳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做法。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攻克了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从早期外科手术式单点突破,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产权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模式,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

“创”的劲头:“特”会干

以创新精神为主线,缔造深圳发展主轴。改革开放初期,走在发展最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占有先发优势,利用土地、人口、环境、资源等要素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深圳在一些方面占了先机,但在科技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没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这一难题倒逼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特”敢干到“特”会干,把深圳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推向“高产田”。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深圳科技创新的历程,即“从0到1”的过程。1987年,深圳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第一个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入股、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时规定。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深圳进一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企业以及人才发展。在产业结构上,战略新兴产业逐步发展,深圳创新性的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在企业结构上,形成了龙头企业领跑、广大中小企业跟进的雁阵效应;在人才架构上,深圳改革人才制度,引进培养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以及高水平创新团队。政府、企业、人才三者产生乘法效应,引领深圳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初步构建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二是以法治创新保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圳始终坚持依法治市,并使法治建设进一步系统化,为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深圳经济特区是依法成立的,每一项重大改革都通过经济特区法规建构框架、平稳推进、保障实施。40年来,深圳大力加强法治建设,创新性的形成了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适配、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规体系。

“干”的作风:“特”能干

以实干兴邦的精神助力“春天的故事”续写。“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深圳奇迹”“深圳速度”“深圳神话”……深圳的辉煌,是每一位建设者铆足干劲,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从“干”一字中,能感悟到深圳的“精气神”,即一种“顶硬上”、吃苦耐劳的硬作风。这种硬作风是党中央坚强领导、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以及全体人民埋头苦干的结果。

第一,党中央坚强领导,为深圳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定的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之初,当时中央明确指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党中央为深圳在改革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以及灵活措施,让深圳放开手脚,“敢为天下先”。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圳闯过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冲击波,保持经济特区建设走在正确方向。

第二,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以冲锋陷阵的劲头担当尽责。追溯深圳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不得不提到的是当时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同志以及深圳“蛇口精神”的缔造者袁庚同志。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冲破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重障碍和阻力,以超强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袁庚这位“蛇口模式”的拓荒者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全国第一,有人总结他先后开创二十四项全国第一,没有宏旨高论,只有敢闯敢试、先声夺人。蛇口也因此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

第三,全体深圳人民埋头苦干,积极投身深圳改革开放实践。“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内在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人,只要踏实肯干,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本事寻找自己的位置,成为深圳的主人。“来了就是深圳人,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时代发展的重大任务向深圳提出了新问题:经济特区如何继续“特”下去?对此,深圳将继续秉承特区精神,寻求更大的发展,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并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正如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所说:时代再次选择了深圳,深圳必须有新的更大作为!

作者:孙大为 系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深圳特区精神蕴含创造发展奇迹的中国密码

2020-10-30 22:01:18 来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特区精神诞生率先形成于深圳,可以追溯至“三个破天荒”之事。1979年,深圳市最早“破天荒”被定为省地共管的副地级市,同年11月“破天荒”被升格为省辖地级市,1981年再“破天荒”被升格为副省级城市。短短几年,深圳“连升三级”,“破天荒”成为深圳精神的主基调。从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跨越看“深圳奇迹”,这座边陲小镇仅仅用四十年的时间崛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经济特区的生机勃勃让人不禁思考:深圳,为什么是深圳?对于这一追问,深圳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以及“干”的作风,回答了特区精神“特”在何处。

“闯”的精神:“特”敢干

以前驱精神为魂,打响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邓小平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闯”字指出了深圳特区“敢为天下先”的前驱首创精神,具体表现在:

一是“特”敢在思想上“破冰”。追溯深圳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不能不提到“蛇口模式”的探索创立者——袁庚,他率先发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先声,指出社会主义也需要利润和效率,更新了“闻利色变”的国人价值观。而当深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记录时,有人质问改革开放姓“资”还是姓“社”?对此,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给予了针锋相对的回应,认为应该从“三个有利于”谈改革开放,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些价值观的突破成为深圳敢闯敢干的行动导向,在深圳改革开放初期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二是“特”敢为体制机制“松绑”。“地王大厦”见证了深圳在中国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土地制度改革前,在国家宪法明文规定不允许出租或转让土地的背景下,深圳于1987年第一次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这一举动得到了国家以根本大法修改的形式的支持,这一修改全面肯定了深圳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做法。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攻克了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从早期外科手术式单点突破,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产权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模式,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

“创”的劲头:“特”会干

以创新精神为主线,缔造深圳发展主轴。改革开放初期,走在发展最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占有先发优势,利用土地、人口、环境、资源等要素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深圳在一些方面占了先机,但在科技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没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这一难题倒逼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特”敢干到“特”会干,把深圳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推向“高产田”。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深圳科技创新的历程,即“从0到1”的过程。1987年,深圳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第一个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入股、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时规定。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深圳进一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企业以及人才发展。在产业结构上,战略新兴产业逐步发展,深圳创新性的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在企业结构上,形成了龙头企业领跑、广大中小企业跟进的雁阵效应;在人才架构上,深圳改革人才制度,引进培养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以及高水平创新团队。政府、企业、人才三者产生乘法效应,引领深圳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初步构建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二是以法治创新保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圳始终坚持依法治市,并使法治建设进一步系统化,为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深圳经济特区是依法成立的,每一项重大改革都通过经济特区法规建构框架、平稳推进、保障实施。40年来,深圳大力加强法治建设,创新性的形成了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适配、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规体系。

“干”的作风:“特”能干

以实干兴邦的精神助力“春天的故事”续写。“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深圳奇迹”“深圳速度”“深圳神话”……深圳的辉煌,是每一位建设者铆足干劲,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从“干”一字中,能感悟到深圳的“精气神”,即一种“顶硬上”、吃苦耐劳的硬作风。这种硬作风是党中央坚强领导、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以及全体人民埋头苦干的结果。

第一,党中央坚强领导,为深圳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定的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之初,当时中央明确指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党中央为深圳在改革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以及灵活措施,让深圳放开手脚,“敢为天下先”。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圳闯过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冲击波,保持经济特区建设走在正确方向。

第二,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以冲锋陷阵的劲头担当尽责。追溯深圳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不得不提到的是当时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同志以及深圳“蛇口精神”的缔造者袁庚同志。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冲破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重障碍和阻力,以超强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袁庚这位“蛇口模式”的拓荒者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全国第一,有人总结他先后开创二十四项全国第一,没有宏旨高论,只有敢闯敢试、先声夺人。蛇口也因此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

第三,全体深圳人民埋头苦干,积极投身深圳改革开放实践。“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内在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人,只要踏实肯干,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本事寻找自己的位置,成为深圳的主人。“来了就是深圳人,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时代发展的重大任务向深圳提出了新问题:经济特区如何继续“特”下去?对此,深圳将继续秉承特区精神,寻求更大的发展,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并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正如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所说:时代再次选择了深圳,深圳必须有新的更大作为!

作者:孙大为 系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邵煜晟]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